俄狄浦斯情结与儿童文学阅读治疗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5032214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狄浦斯情结与儿童文学阅读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俄狄浦斯情结与儿童文学阅读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俄狄浦斯情结与儿童文学阅读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俄狄浦斯情结与儿童文学阅读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俄狄浦斯情结与儿童文学阅读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俄狄浦斯情结与儿童文学阅读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狄浦斯情结与儿童文学阅读治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俄狄浦斯情结与儿童文学阅读治疗以 我亲爱的甜橙树三部曲为中心作者:李丽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2019年第9期李丽 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875摘 要:俄狄浦斯情结是儿童主动人格形成关键期,对人格成长产生最大影响的心理冲突。 目前学术界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研究集中在对其特征及破坏性后果的研究方面,但对于如何引 导儿童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情结形成关键期并养成健全人格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以巴西作 家德瓦斯康塞洛斯我亲爱的甜橙树疯狂少年让我们拥抱太阳三部系列作品为中心, 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儿童视角介入来分析泽泽的成长困境及

2、自我救赎之路,以 期在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中,探析儿童俄狄浦斯情结形成的原因及应对方式,通过挖掘该文本的 阅读治疗功用,引导成长主体与教养主体从内外两个角度进行调适和干预,旨在于促成儿童人 格的健康成长。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 成长小说 主动人格俄狄浦斯情结作为人类一个重要情结,在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俄狄浦斯情结的冲突 与解决,直接关系着人类健康人格的建设。“俄狄浦斯情结”的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在1910 年精神学大会第五次演讲中提出,且很 快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并逐渐被文学、人类社会学等用不同方式阐释,赋予了新的意义。关 于俄狄浦斯情结产生的原因有三种说法:一是命运说,源于其鼻祖弗洛伊德提出的“

3、力比多” 理论。二是权力之争说,该说法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 世纪末至公元前7 世纪初古希腊诗人赫 西俄德的长诗神谱。在“子弑父获得权力子弑父”这个循环中的“父”后被指为 任何拥有“父”之身份、权力和地位,并威胁到子之生命的具象之父。子的反抗仅仅是为了取 代而不是取消。也就是说,“子”弑父没有带来质的改变,只不过是“父权”的更迭。第三种 说法,从社会学则可追溯到1789 年的法国大革命,它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的政 治体制。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取消了居封建男性社会权力之巅的统治形象本身,推翻了古已 有之的统治之父,因而也就给父权体制和父亲的地位、权力带来了决定性的打击” a。此时 的“俄

4、狄浦斯情结”包含着对强权的否定,它最终的指向是“分享爱而非对抗” b。在本论文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含义主要指的是第三种。并且我们注意到,儿童在成长 的过程中,确然会由于身体的发育带来心理的变化。弗洛伊德认为该情结最强烈的时候,大约 是四至五岁。而埃里克森将这个时间界定到四至六岁,他认为“这个阶段是幼儿好奇心的阶段, 是生殖器兴奋阶段,是对性的问题带有不同偏见和过分关注的阶段” c。随着性的发育,儿童的 心理也会产生重要变化,此时父母如果给予正确的回应,儿童就会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并为 一生健康人格打下基础,否则,儿童会成长艰难,一生都与此情结产生纠葛。世界文学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书写,多集中在

5、对这种症状广泛而深刻的揭露上。如莎士比 亚的哈姆雷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等,但 明显可以看出,这些作品更多体现的是该情结带来的破坏性后果。揭示儿童如何在成长过程中 克服“俄狄浦斯情结”之殇,完成人格蜕变,激励“自我”逐渐适应客观世界的作品并不多, 巴西著名作家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的代表作我亲爱的甜橙树三部曲(我亲爱的 甜橙树让我们拥抱太阳疯狂少年),可以说是这一方面细腻又完整的代表作。目前,关于此书研究性论文并不多,向蓓丽的温柔需要经济条件教育的行动研究: 看见脉络中的人与教育问题是从历史政经/ 文化/ 体制化社会的交互作用角度来考量泽泽的 遭遇,提倡创建一个

6、更公正健全的社会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周晓波的温柔比惩罚更能感化 顽童的心、王永洪的做一个温柔的父亲,最美!、李丽的温柔是一种幸福的存在方式 则是从成人的角度来思考“温和”的抚育方式对儿童成长影响的作品。从儿童,尤其是儿童人 格发展角度介入,对儿童成长特征进行剖析并给出合理培养建议的研究欠缺。因此,本文运用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细致解读儿童主动人格培养关键期的心理特征、需求,并以此为线索, 探究成长主人公泽泽的自我救赎之路,为具有主动人格之殇的儿童提供儿童文学阅读治疗的自 我救赎之方法。一、弑父:“主动”与专制的对决2010 年6 月至2013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相继推出我亲爱的甜橙树疯狂少年让

7、 我们拥抱太阳三部曲,该书用近乎自传体的方式讲述了男孩泽泽的成长之殇。父爱的失去、 追寻与获得,与成长主人公泽泽如影相伴。纵观这三部曲,每部都经历着相同的故事结构: “恋父弑父立父”,简约勾勒的背后是一个孩子伤筋动骨、布满荆棘的成长之路。人生而当有父母,但“父亲”和“母亲”身份的获得并不来源于生理的事实,更应当基于 心理和文化的事实。由于胎儿孕自母体,所以,女子几乎从怀孕之日起就已然成为母亲,其论 证的依据是母亲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从孕育时就有抚养行为,它建立起心理和文化事实的母亲。 但“父亲的身份必须被宣告和创立,而不是在孩子出生的那刻便得到展示,它必须在父亲和孩 子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一步步揭示

8、出来” d。可见,与母亲的天然优势相比,父亲与子女的关系从 人类和家庭建立伊始,就处在一种或对立,或亲密,或若即若离的状态。不同的父子关系会导 致儿童对父亲不同的情感。泽泽与有“父”之名的父亲关系的对立和若即若离导致了其“俄狄 浦斯情结”的形成。原生家庭中的泽泽对父亲充满本能的依恋和爱。但是艰难的生存却逐渐侵蚀着其父的性格, 也慢慢侵蚀着这份生而有之的亲子深情。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淘气是儿童“智慧的表 现”,是儿童“可贵的品质”,如果一个儿童一点儿也不顽皮,就意味着他内在的智慧和创造 潜能在沉睡,没有得到发展。e冰心也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但泽泽的调皮、机灵、捣

9、蛋换来的却是无节制的殴打、警告和“圣诞节出生的小魔鬼”的厌称。 男孩在幼童期由于脑神经和身体发育,本能表现出的活力、主动性被残暴压制。于是在“主动” 和专制之间,在渴望爱和不懂爱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空间。“纸球事件”和“探戈歌 曲事件”是其中较为激烈的展现。爱不能唤回爱,对心智还不成熟的泽泽而言,只能选择一种 决绝的对抗方式。“反正我要杀了他”“我已经开始行动了!不过我不是要用公鹿琼斯的左轮 手枪砰的一声杀死他,不是这样,我要在心里杀死他。当你停止喜欢一个人,他就会在你 的心里慢慢死去。” f弱小的孩子用这样的方式宣誓了“弑父”。“弑父”意识产生过程中, 家暴是罪魁祸首。但家暴只是一种外

10、在的表现,真正导致这种行为的是成人错误的儿童观。“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 g 由于成人并未觉察儿童的独特性,所以并不能以正确的方式理解他们。长者成为命令者,而不 是儿童成长的指导者和协商者。错误的儿童观背后揭示的又是更深一层的人性之殇。假如儿童 强大,即便成人不够理解他们,伤害也不存在。成人的强权、专制又何尝不是“弱肉强食”的 生物规律在操控人性。泽泽的被暴力,是因为在成人的思维里“孩子是没有地位的存在,还不 具备被尊重的价值” h。这种本性操控下的人类不仅会对儿童如此,对周围的成人亦会如此,只 是表现的方式不同。这就使人的生存进入一种周

11、而复始的规律怪圈。所以,对儿童的发现、尊 重实际上意味着对“人之尊严和价值”的发现。从尊重儿童开始,人类才走上自性完善之路。新生家庭中,泽泽经历着更为艰难的“主动”与专制的对决。相较于原生家庭,肉体痛苦 中精神的受损,新生家庭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儿童体验着更多的情感波动。此时,成人如果 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出于生物本能性的疏离、甚或轻蔑,儿童将会经历比在原生家庭更大 的伤害。让我们拥抱太阳疯狂少年记录的就是这段心路历程。成长起来的泽泽,具有 了更多的生活主动性。可是在他被领养的这个家庭里规矩严谨。钢琴课、回家的时间、看电影 的次数,甚至说什么话、怎样说话都被严格地控制、安排。无论是出于何种原

12、因,成人这种自 以为是的教养方法,都透露出对儿童自主权利的残暴践踏。是成人以爱的名义下私心的反映, 其背后的本质是虚荣、自私而非爱。成人以付出为名,渴望同等的、甚至超出期望的回报。泽 泽的养母希望泽泽学好钢琴是为了有一个体面的养子。而他的医生父亲,虽然表面慈祥,内心 却具有很强的家长意识。他不关注泽泽真实的想法,在他的意识里,父亲大约等同于家庭的供 养者和权威,他人需要仰仗并服从。书费事件中,他用一句“你不值这些钱”,彻底揭开了蒙 在这种虚假温情上面的面纱。专制之下必有反抗,专制越深,反抗就会越激烈。拒绝钢琴课、偷看电影,是反抗最初的 表现。当压制到了精神层面时,情感的主动、行为的主动和认知的

13、主动如同一股潮流汇聚在一 起,与专制的对决就呈现出激烈的一面。泽泽在冷漠中抗拒与挣扎,直到心中放弃了对“父亲” 的幻想,他甚至准备离家出走。在疯狂少年中,即将成人的泽泽在情感上,从对父亲所代 表的传统观念的妥协到最后无法遏制的背叛,就体现了这一点。如果“将父子关系视 作是一种文化现象,父代表一种传统,一种现存的秩序” i。那么泽泽最终的背叛实际上意 味着对以传统和秩序为名的强权的反叛,也因此完成了事实意义上的弑父。透过泽泽两个家庭的父母,令人不安却具有概括性质的表现。作者也揭露出一种社会危机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出现在西方社会的集体意象中:不健全 的父亲” j。“当父

14、亲挣扎于社会地位的沉浮,又必须面临家庭带来的危机。双重压力之下, 他就会采取极端且简单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威。” k这也会导致他们远离作为孩子精神之父 的角色。泽泽的父亲们很难正确地和泽泽(子女)达成沟通,家暴和冷漠是他们惯常的相处方 式。父亲们在以社会成败为标准的价值判断中,规约着家庭,忘却了社会与家原本就是两个不 同维度的存在。他们在丧失了社会尊严的时候,也丧失了个人尊严,在捡拾到社会尊严时,又 以强暴弱小者的尊严来彰显自己。在恶性循环中,最终亲手扼杀了孩子心中理想的父亲。若 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的一段“创作谈”曾提及过这种感受,他说:“没有温柔的生活毫 无意义。”由此可见,儿童“俄狄浦斯

15、情结”的形成,不排除“力比多”作用下的敏感度增强,但也 与家庭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家暴、冷漠、侮辱会加剧儿童“本我”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深化。父亲和母亲作为家庭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的成长中应当建立一种稳固而亲密、 对孩子的人格养成具有正面影响力的亲子关系。力比多随着年龄的成长,会有几个敏感期。在 主动人格建设关键期,也是俄狄浦斯情结的萌发期。家长们要尤为注意,“子女是即我非我的 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义务的教育,教给他们自立的 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该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1通过 泽泽弑父的经历,我们看到在儿童成长的过

16、程中,由于成人的粗暴、专制带来的成长之殇。二、立父:精神之父的需求虽然在心里杀死了生理意义上的父亲,但对父爱的渴望却是人类情感的本能需求。关于这 一点,荣格早就有过论述。荣格“意识到有一个嵌入其自身人格之中的年长的权威形象或经验 之声” m。这可以帮我们来处理人格中那些复杂的道德问题,这个“智慧老人”是父亲的原型, 当然也有可能是上帝,不过他们的功用是一样的。荣格称其为“腓力门(Philemon) ”起着“精神导师”的作用。在泽泽的生命中,他虽然在心理上“弑父”,但“弑父”未必不是“立 父”的渴望。我亲爱的甜橙树三部曲清晰地表现了这一点。老葡作为泽泽心中理想父亲的形象,为整个作品奠定了基调。老葡“理想之父”的形象定 义最早可以追溯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英雄赫克托尔(Hek tor)。“赫克托尔具有典型 的父性特征。”“他唤醒了一种柔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