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5030788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一)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影响到文学创作的心理学理论,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学,詹姆斯有关意识流的观点,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等, 精神分析学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集中地表现在西方现 代派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1对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精神分析心理学十分明显地影响了象征主义文学。象征 主义是19 世纪 70 年代始发于法国画坛的文学流派。1886 年 让莫雷阿斯发表了象征主义宣言主张表现自我的忧 郁、愁苦和梦幻,抒发对现实丑恶和人性阴暗面的厌恶,强 调用象征的方法表现“有对象引起梦幻而产生的形象” 象征主义文学思想与创作原则,实际上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思潮的先导。其理论依据

2、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无意识理论 和自由联想的观点,特别是释梦的发表更是为象征主义 文学提供了一把保护伞。弗洛伊德学说对象征主义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两点:首 先,弗洛伊德强调:梦,并不是无意义的,它是有意义的精 神现象,透过它,人们可以窥到人内心的秘密。现实主义批 评家抨击象征主义诗人的主要理由,是认为表现梦幻毫无意 义,因为文学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再现“现实”才是文学的 根本任务。弗洛伊德有关梦是有意义的分析论断,正从理论 上支持了象征主义,使他们充满自信地表现“梦幻”世界。 其次,象征主义和“象征”论,虽然发源于象征主义前驱波 德莱尔的“对应”论,有一套独具特色的创作理论,但是, “象征”在象征主

3、义诗人那里尚未具备十分完善的理论体 系。弗洛伊德却通过对梦的研究,第一次对象征做了系统的、 周详的探讨,对象征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弗洛伊德心 理学支持象征派诗人大胆地去写梦。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维尔 哈伦、叶赛宁、叶芝和艾略特等等的诗歌创作便是证明。2对心理小说的影响盛行于欧美的心理小说,其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心理 浪漫主义、心理现实主义、心理现代主义。心理浪漫主义偏 重于主观倾诉,小说人物多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其思想 发展轨迹。心理现实主义则偏重于客观解析,作者不动声色 地对小说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心理刻画。以上两类心理小说 仍是在传统心理学的影响下,其影响只是局部的仅限于描写 手法方面。心

4、理现代主义小说的出现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它 是以现代心理学为外在动因的。它主要得力于詹姆斯的“意 识流”说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这些现代心理学在 根本上从创作内容到创作方法都影响了小说的发展方向。“意识流”理论启发人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心理描写手 法,如果说心理浪漫主义是主观倾诉的,心理现实主义是客 观解析的,那么,意识流手法在描写人的心理世界时所采取 的是按人物内心意识的流动去展现客观事物,或者说是以客 观事物的呈现来展示人物的心灵。心理现代主义小说的外在标志是意识流手法 的运用,因此,又称做意识流小说。它不仅表现表层意识, 而且更为主要的是表现深层意识或潜意识。从内容上看对意识流小说的演

5、变有过影响的,还有分析 心理学派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这集中表现在乔伊斯和福 克纳的作品中,他们着力追求古代神话、“原始意象”和原 始象征,他们在作品中通过种种隐喻进行古今联系和对比, 尽力挖出一些沉积在个人无意识深处的原始的思维方式,以 说明人类存在着古今相通的普遍本性。3对新“原罪”主题的影响与传统文学流派中的“原罪”主题不同的是在现代派文 学当中出现了新的“原罪”主题。弗洛伊德的新“原罪”说 (相对于基督的旧“原罪”说而言),即有关性欲冲动、死亡 本能、隐伏的恶性、俄狄浦斯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等方面 的理论,为现代主义作家探索和描绘现代西方人复杂多变的 心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现代派文学创

6、作中新的“原罪”主 题的涌现,正是弗洛伊德新“原罪”说的影响的结果。现代派文学中的“原罪”主题,在卡夫卡一系列作品中 反复出现。卡夫卡作品主要通过揭示隐藏于人物内心深处的 “惧父情结”,来显示这种“原罪”主题。“惧父情结”就是 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情结”,但只侧重其“惧父”的 一面,而没有“恋母”的一面。“惧父情结”是常年做弱者 所形成的情结,它“自卑感”有余,“补偿作用”不足,更 谈不上什么抗争了。在他被称为孤独三步曲的长篇小说 美国、审判、城堡中主人公全是在敌对环境里苦苦 挣扎的孤独的人物,他们都是虽有怨怒而又逆来顺受的弱 者,他们总是自怨自艾,处于莫大精神痛苦之中。他的短篇 小说也大

7、多表现这一类小人物“孤独的体验和被排斥的悲 怆”,他们处在一种身不由己的处境中,备受凌辱,只能任 人摆布,又总是为自己没有勇气、没有力量、无能为力而深 感内疚。比如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判决中主人公格奥尔 格本德曼把自己订婚的事告诉他那位“魁伟”的父亲,竞 招致其父的横暴无理的责骂;最后他接受其父亲叫他投河淹 死的命令,奔向河边,说了声“亲爱的父母亲,我可一直是 爱着你们的”,便跳河自沉溺亡了。卡夫卡的另一个短篇小 说变形记,也是表现父权的不可动摇和惧父情结的。发端于欧洲的现代派文学的“原罪”主题小说首先波及 到了美洲。在美国作家奥尔尼的作品中主要是通过人物内心 的“恋母情结”与“恋父情结”加以表

8、现的。他笔下的人物 都是处于恐惧和灭亡中的人被某种“原罪”感纠缠,痛苦不 堪,互相折磨。在“恋母情结”、“恋父情结”之类“原罪” 幽灵的蛊惑下,人物自觉意志往往不起作用,像在噩梦中一 样,总是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推向灾难和毁灭。在榆树下之 恋一剧中,作家所展现的伊本与继母爱碧之间的爱情悲剧, 正与伊本的“恋母情结”有关。在弗洛伊德理论影响下,热 衷于表现这种“原罪”主题的,还有美国作家西德尼霍华 德、赫尔曼里塞、皮兰德娄等。4对文学中反理性倾向的影响现代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还表现在文学领域内激 起了对理性精神的公开的、激烈异常的全面挑战。超现实主 义文学便是这一反理性文学潮流中的代表。无意识与

9、梦的见 解是超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基础。所谓“超现实”就是“超 理性”。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无意识之所以“超过”理性 的认识,其原因是,第一,无意识是心灵的本质,而理性仅 仅是意识的表层。第二,无意识的本领要比简单的、直线的 理性思维大得多,它能产生“既令人惊奇又令人迷惑不解的 结果”。超现实主义所以称为超理性、超现实就是因为它认 为无意识高于理性,无意识反映了人们内心的“自我的秘 密”,是心灵活动最真实的过程,是创作的最为可靠的源泉。 而要表现超理性的无意识世界,最好是描写梦幻世界。超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共同特点,便是作品中充满着恍 惚离奇的梦境。这种梦境效果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获得:一是 忠实地记

10、录梦境,使用的语言也是梦幻式的;二是“造梦”, 主要通过意象的“随意并置”和“随意转换”两种手法。前 者把若干个本来毫无意义的意象随便串连在一起,比如加斯 可尼在这形象一诗中把“飞机”的意象与“咸肉片”、“猪 油”、“文件夹”、“黄蜂”等意象组接起来;后者把一个或几 个意象随意地转换成另一些毫无联系的意象。比如美国诗人 查尔斯福特在一首有名的八行短诗里,把正月里的天空转 变为一只臂膀,一个小偷,一张很大的脸,把太阳变成伤口、 珠宝、时差、眼睛、露滴、泪珠,把白天转化为一份赠品、 一首诗、一匹畏缩地慢行着的马。5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受心理分析学说影响已是几次起伏。20 世纪20

11、年代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和厨川白村的生命力 论以及他们的文学思想由西欧和日本传人中国。周作人、章 士钊、潘光旦等人用于文学批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 等创造社作家试图应用于理论研究及小说创作实践。当时由 于“革命文学”的提倡,心理学派追求表现性意识的表法, 一度为作家们摒弃。30 年代作家们再次借鉴西方文学表现技 巧时,心理分析手法又为施蛰存等作家所应用。鲁迅写第一 篇历史小说不周山,写到“站在女娲两腿之间向上看”, 也只一笔带过,并决心以后不再写这样的小说了。小说肥 皂也是从潜意识出发,描写四铭对街头女丐的贪欲。20至 30 年代,心理学派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是性心理及其他变 态心理描写。

12、由于那时中国正处于残酷复杂的年代,受影响 的几个作家通过创作实践感到这些表现方法难以反映当时 社会政治风貌,也不符合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审美观念。 施蛰存是 30 年代以心理学派理论指导小说创作的主要代表,他写过花 梦、梅雨之夕等小说,都是以好色之徒为题材的。80 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开 展,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在中国大量被翻译出版,文艺 心理学在中国重新受到重视。因此,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的文艺心理学也就势在必行。就现代心理学对目前文学创 作的影响来说,大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提倡文学表现心灵与干预灵魂。“文学是人学” 的重新提出,文学界充分认识到文学创作是

13、作家精神创造和 心灵活动的结晶,再现现实与表现心灵应该是统一的,文学 更要重视表现人的心灵,传达情感。作家王蒙、高晓声从文 学本身特性出发,认为文学的职能最重要的是干预灵魂。其次,心理小说的拓展,心态小说、意识流式小说的崛 起。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邓刚的迷人的海、史铁生的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都表现了浓厚而深沉、亢奋而激越的 情调,使现实主义心理小说在表现人的心灵方面有了新的突 破,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心态小说。心态 小说把现实主义的题旨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结合起来,把人 物心理意识与外部社会现实有机糅合起来,深入展示人的心 灵世界。再次,关注爱情和性心理描写。性问题在人类历史中具 有重要意

14、义,因而,性心理也被看作是当代小说中不可缺少 的存在。张贤亮的土牢情话、灵与肉、绿化树所以 受读者赞赏,乔安萍、李秀兰、马缨花一组女性形象使读者 感到审美愉悦,都与其“才子淑女”式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 事分不开的。性心理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与美学的情感,具有 社会性。因此也要防止把性问题归结为生物本能,忽视其社 会制约性的错误倾向,防止庸俗低级、色情描写的污秽作品 产生。最后,注重技巧,促进了文学体裁、形式、表现手法的 多样化。王蒙的蝴蝶、风筝飘带等作品,就是采取意 识流时空变幻交叉的各种心理表现手法来结构作品的。随着 心理描写的拓展,当代作家还创造性地使各种文学体裁交叉 渗透、融合形成带有综合特点的文学样式,如诗体小说、散 文化抒情小说等,这些小说由重叙事的传统而变为以抒情为 主导的小说样式,从作品内容到艺术结构,从表现手段到语 言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