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居易的讽谕诗及其诗歌理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5017952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白居易的讽谕诗及其诗歌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白居易的讽谕诗及其诗歌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白居易的讽谕诗及其诗歌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白居易的讽谕诗及其诗歌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白居易的讽谕诗及其诗歌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白居易的讽谕诗及其诗歌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白居易的讽谕诗及其诗歌理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白居易的讽谕诗及其诗歌理论【内容提要】白居易的讽谕诗与其创作目的和风格要求相适应,使用了大量典故和书面成语,尽管其中大部分都不生僻,但也有被后人误解之例。此外,讽谕诗使用口语词的情况在整个唐诗中也不算突出。白诗的浅切易懂并非来自它的口语化或近俗,而是由于它题旨清楚、合于书面语规范和言事真切。宋人“俗”的评语模糊了白诗的实际面貌。【关键词】讽谕诗用典口语词浅切俗白居易诗一向被称为“浅切”、“俗”,甚至有“老妪能解”之说。这些评论和传说都是就白诗的整体印象而言,而且有夸大贬斥之意。“老妪能解”更明显出于宋人臆造,与白诗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白诗按照作者本人所划分的类别,其语言运用和风格也存在着一定

2、区别。其中,在语言斟酌上用力最多的,当属讽谕诗和长篇排律写得比较随意的,则是闲适诗和其他律体诗。讽谕诗按诗体原分为两部分:“古调诗五言”和“新乐府杂言”,被作者本人分别编入白氏文集的卷一、二和卷三、四。讽谕诗被作者视同谏章,“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其直接言说对象为君主和整个官僚阶层,由作者赋予了这样严肃的意义,在语言运用上当然不可能十分随意;除了体现作者的言责和思想外,还必须能够体现合于作者词臣身份的远高于一般水平的文学修养,在文采上至少不能输于其他文人诗作或章奏表状,此外还要合于官场交际和政治话语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它的政治和文学效果。一、讽谕诗的用典白居易在新乐府

3、序中对语言运用提出过明确要求:“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新乐府序全篇其实都是言必有据,这里提出的质、径、直、切四条标准都有来历,其涵义与所谓“俚俗”绝不相同。荀子?性恶称:“少言则径而省。论衡?正说有所谓“径直之文”。汉书?司马迁传称司马迁有良史之才,“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心雕龙?明诗称古诗“直而不野”,“怊怅切情”,体性赞赏“辞直义畅,切理厌心”,比兴谓“比兴虽繁,以切至为贵”。根据以上典据,可知“质”的意思是质实、真实,“径”的意思是不费言、不迂曲,“直”的意思是坦直真率,“切”的意思是表达真切易晓。这四条标准都是就文人创作传统而言,并且以某些经典作品

4、为典范。它所排斥的,仅仅是文人创作传统中的另一类华丽、空洞、繁缛、迂曲的风格;不但不排斥典雅庄重的风格,相反,恰恰要以它的方式努力达到这一风格。此外还应注意,新乐府序所言还不能涵括讽谕诗中的另两卷五言古诗,五言古诗中由于包含大量兴寄体作品,其风格当然更显得古雅典重。这种风格要求直接体现在讽谕诗的修辞和语言选择上。与人们可能有的“俗”的印象相反,讽谕诗中大量使用了来自经、史、子及前代诗文的典故和书面成语。有些作品为追求特定效果,几乎句句有经典来历,如贺雨。当然,新乐府中也有少数作品几乎不使用典故,如卖炭翁、阴山道、紫毫笔。但这样的作品数量极少,不能代表讽谕诗的总体情况。以下是对讽谕诗中五言古诗与

5、新乐府杂言两类作品使用典故和书面成语情况的统计结果:五言古诗,共122篇2894句。使用典故或引用经典完整思想的,为177例;其中左传9例,论语9例,庄子5例,战国策5例,礼记15例,史记32例,汉书16例,晋书7例(其他略)。下面给出左传的用例:杂兴三首:楚王多内宠。(昭七)吴王心日侈。(哀元)伍员谏已死。(哀十一)赠樊著作:虽有良史才。(宣二)感鹤:况乘大夫轩。(闵二)赠内:冀缺一农夫。(僖三十三)寄唐生:功高虞人箴。(襄四)寓意诗五首:白水指为盟。(僖二十四)答桐花:雄鸡自断尾。(昭二十二)使用其他书面成语的,约930例(4);其中诗经77例,尚书25例,周易23例,礼记37例,左传40

6、例,论语29例,老子15例,庄子29例,楚辞29例,史记39例,汉书35例,汉代文(赋)约40例,古诗20例,六朝诗约140例,六朝文(赋)约90例(其他略)。下面也给出左传的用例:贺雨:遂下罪己诏。(庄十一:禹汤罪己。)慈和与俭恭。(昭二十八:慈和遍服曰顺。)已责宽三农。(成二:乃大户,已责。)皇天与后土。(僖十五:君履后土而戴皇天。)读张籍古乐府: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僖二十四:言,身之文也。)凶宅:一兴八百年。(宣三:卜世三十,卜年七百。)题海图屏风:鲸鲵得其便。(宣十二:取其鲸鲵而封之。)月灯阁避暑:无如出尘嚣。(昭三:湫隘嚣尘。)哭刘敦质:如何天不吊。(哀十六:旻天不吊。)杂兴三

7、首:楚王多内宠。(闵二:内宠并后。)奸邪得藉手。(襄十一:苟有以藉手。)折剑头:疑是斩鲸鲵。(宣十二:取其鲸鲵而封之。)感鹤:委质小池内。(僖二十三:策名委质。)悲哉行:身不擐戎衣。(成十三:文公躬擐甲胄。)紫藤: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昭元: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采地黄者:持以易糇粮。(宣十一:具糇粮。)薛中丞:再使秉王度。(昭十二:思我王度。)夏旱:悯然望岁者。(昭三十二: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丘中有一士:每选隙地居。(哀十二:宋郑之间有隙地焉。)寄隐者:当国握枢务。(襄十九:郑人使子展当国。)大水:自觅锥刀利。(昭六:锥刀之末,将尽争之。)续古诗十首:昼居不逾阈。(僖二十二:见兄弟不逾

8、阈。)不察心无瑕。(闵元:心苟无瑕。)上有和鸣雁。(庄二十二:和鸣锵锵。)重赋:浚我以求宠。(襄二十四:谓子浚我以生乎?)不致仕:年高须告老。(襄七:晋韩献子告老。)买花:上张幄幕庇。(昭十:私具幄幕。)赠友五首:由兹六气顺。(昭元:天有六气。)待君佐邦柄。(哀十七:国子实执齐柄。)待君秉利权。(襄二十三:既有利权,又执民柄。)宽猛政不一。(昭二十: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读史五首:祸患如棼丝。(隐四:犹治丝而棼之也。)明则有刑辟。(昭六:不为刑辟。)和思归乐:获戾自东洛。(昭三:唯惧获戾。)和阳城驿:誓心除国蠹。(襄二十二:国之蠹也。)决死犯天威。(僖九:天威不违颜咫尺。)答桐花:受君封

9、植力。(昭二:宿敢不封殖此树。)反鲍明远白头吟:各有能不能。(成五:且人各有能有不能。)青冢:一掬沙培。(襄二十四:部娄无松柏。)同侪倾宠幸。(僖二十三:晋郑同侪。)新乐府杂言,共50篇1329句(5)。使用典故的,共38例;其中左传2例,国语2例,穆天子传2例,史记7例,汉书5例,后汉书4例,晋书2例,琴操2例(其他略)。下面给出左传的用例:时世妆: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僖二十二)太行路:岂期牛女为参商。(昭元)使用其他书面成语的,约230例;其中诗经13例,尚书11例,礼记16例,左传12例,论语11例,史记20例,后汉书10例,汉代文(赋)17例,六朝诗22例,六朝文(赋)2

10、6例(其他略)。下面也给出左传的用例:七德舞(宣十二:武有七德。)岂徒耀神武。(哀二十三:非敢耀武也。)司天台:下陵上替谪见天。(昭十八:于是乎下陵上替。)捕蝗:荐食如蚕飞似雨。(定四:以荐食上国。)昆明春水满:天涯地角无禁利。(襄九:公无禁利。)五弦弹:融融曳曳召元气。(隐元:其乐也融融。其乐也泄泄。)五弦弹:听之不觉心平和。(昭元:慆堙心耳,乃忘平和。)西凉伎:犬戎日夜吞西鄙。(闵二:虢公败犬戎于渭汭。文七:狄侵我西鄙。)八骏图:由来尤物不在大。(昭二十八:夫有尤物,足以移人。)涧底松:老死不逢工度之。(隐十一:山有木,工则度之。)母别子:去年破虏新策勋。(桓二:饮至、舍爵、策勋焉。)天可

11、度:唯有人心不可防。(襄三十一: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由以上统计得出讽谕诗使用典故的情况:五言古诗平均每篇使用1.45个典故,平均每句使用0.32个书面成语,也就是说平均每三句就出现一句书面成语。新乐府杂言平均每篇使用0.76个典故,平均每句使用0.17个书面成语,也就是说平均每六句就出现一句书面成语。两者相比,新乐府杂言的用典要明显少于五言古诗,这显示出两类诗体的差别。如果两者合并统计:讽谕诗平均每篇使用1.25个典故,平均每句使用0.27个成语,也就是说平均不到四句就出现一句成语。考虑到讽谕诗中的政论部分还要以主要篇幅谈论时事,新乐府更有很多叙事成分,还有许多“今典”不包含在上述统计之内

12、,因而上述使用事典和语典的比例应当说是相当高的。这些典故应该说大部分都不生僻,其含义一般也比较容易理解,但也并非全部通俗易晓,其中也有被后人误解之例,如:寄唐生:“每逢群盗息,或遇云雾披。”唐文粹“群盗”作“群动”。何义门校从之。顾学颉校亦从之,谓:“此用陶潜饮酒诗日入群动息意,本集中屡见。”事实上,下句“云雾披”用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排雾属圣明,披云对清朗”句意。文选李善注:“圣明、清朗,喻太祖也。王隐晋书曰:乐广为尚书令,卫瓘见而奇之,命诸子造焉,曰:每见此人,莹然若开云雾之睹青天。阮瑀谢太祖笺曰:一得披玄云,望白日,唯力是视,敢有二心。”上下两句语意相关,直言政局,与陶诗无涉。重

13、赋:“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悲端”,唐文粹作“悲喘”,马元调本、汪立名本从之。王汝弼白居易选集注“喘与气,上下相应成文”,释此句为“悲哀的抽搐和外面的冷气”。其实,“悲端”亦用前人成语。顾学颉、周汝昌白居易诗选已引梁书?明山宾传:“追忆谈绪,皆为悲端。”其例尚有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兹情已分虑,况乃协悲丄山”鲍照还都中诗三首之二:“夜分霜下凄,悲端出遥陆。”端原为方位词,但表方位之义逐渐虚化,可接于表心理状态之名词或形容词后,无实义。类似之例如“忧端”。寓意诗五首:“不如粪上英,犹有人掇之。”“粪上英”马元调本、汪立名本作“粪土英”误。石崇王明君词:“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白诗

14、用之。秦吉了:“亦有鸾鹤群,闲立高如不闻。”“飏高”宋绍兴本以下刊本如此,文苑英华作“高飏”,语意均相当含混。唯日本神田本等古抄本作“养高”,是。此亦用成语。三国志?魏书?高柔传:“今公辅之臣,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李康运命论:“封己养高,势动人主。”此诗所谓“鸾鹤群”,正喻专务自固、不任事之大臣。宋人已不明句意所出。由于从未有人给白诗全面作注,所以潜在的误解恐怕还会有一些。上述几例仅仅是在对白诗进行校勘时暴露出来的。当然,白诗校勘中属于不明时事和当时用语习惯而致误的例子要更多一些,但上述例子说明,即使是白诗中的典故和书面成语,嘲笑白诗“老妪能解”的宋人也未必全部读懂了。二、讽谕诗中的口语

15、词另一方面需要弄清的是,讽谕诗中使用口语词或当时俗语的情况究竟怎样呢?以下是在讽谕诗中出现的口语词:夜来(观刈麦)一种(白牡丹)平封(悲哉行)孜孜(咨咨),燕诗示刘叟、五弦弹)好去(送王处士)不中(纳粟)可能(夏旱)可独(虾蟆)呀呀(放鱼)随分(续古诗十首)巴篱(买花)亚(和松树)好是、蕟(有木诗八首)不教(上阳白发人)来来(新丰折臂翁)(昆明春水满)耳冷(城盐州)弄(西凉伎)趁,八骏图、陵园妾)苦(苦寻常,副词)(牡丹芳)可(可殿铺,动词)(红线毯)将(侵将、驱将,助词),新丰折臂翁、西凉伎、卖炭翁)亲情(井底引银瓶)般载(官牛)以上计25个词语,29个用例。按篇数计,平均每六篇才出现一例。应当说,这些词语在诗中所起的只是一种点缀作用。就这些词语的来源看,有些已见于六朝人诗,如一种(一样)、随分;有些屡见于白居易之前的唐人诗,如夜来、好去、亚(压)、好是、不教、鲅鲅、苦等;有些见于韩愈等同代人诗,如咨咨、呀呀;还有些曾见于王梵志诗、寒山诗等通俗诗,如趁(赶)、弄(表演)。还有些词语,在白诗之后屡见于晚唐人诗,如来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