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教育机制新探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5014972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民教育机制新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国农民教育机制新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国农民教育机制新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国农民教育机制新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国农民教育机制新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民教育机制新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民教育机制新探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国农民教育机制新探析 关键词:农业农村农民教育 一 优秀的农民就是农村人才。无论从我国发射卫星失败教训还是在现实中我们痛感到人类的生活,不管其身份如何高大都是离不开最基本的生活:衣食住行医教和为之劳作的劳动者。食品、能源和环境成为1世纪生存与发展的主题,而农业就占其中的很大成分。现代和未来社会最重要的食品、环境、能源都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农村,论人才不可能离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体,优秀的农民就是人才,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技术员和经纪人,他们的素质不可能仅用学历、职务、职称、身份和资历来判定,更不能用统一而不变的尺子衡量和固定。 骨干农民和中坚核心

2、农民就是农村人才。数以亿计的农民中,有千万计的种粮、种菜、养殖业的能工巧匠,有百万计的种植、养殖大户,他们不仅掌握着新技术,而且还会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开拓创业的精神、毅力和能力,开辟和支撑着中国农业。农村人才,优秀的农民可以分解为后继农民、骨干农民和中坚核心农民。后继农民就是农业接班人,过去我们曾经批判过资本主义农业后继乏人无人,但现在看来这是有别于社会制度的农业发展规律,我国的农业也将面临这一问题。骨干农民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的能工巧匠,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还难以制定统一的生产经营效益规模及标准,但他们应该是在农村最活跃的经营者,有些能工巧匠虽然经营规模和效益还不算最大最

3、好,但能激活农村生产经营和技术交流,能启迪、传帮带农村青年入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带来热情、欲望,能实际操作和运作,是先进文化、技术和生活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中坚核心农民是指这些骨干农民中经历长时间实践获得成功的具有一定生产经营效益规模,更重要的是稳定、持久的专业农户,能够支撑地区农业,能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开拓创业,支撑和推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中坚农民。骨干农民和中坚核心农民就是最优秀的中国农民的代表,就是中国农村的优秀人才主体,将开辟、支撑和推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中坚核心农民、骨干农民开辟和支撑着中国农业的未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开辟、支撑和推动中国农业和农

4、村经济发展的就是中坚核心农民和骨干农民这两个群体。20X年左右中国人口达到最高峰达1亿,那时国家城市化可能达到60-7%,农村人口仍占30%-,在.8亿-6.4亿之间;农民占全国人口的15-0%,在2.4亿到3.2亿之间。假设目前的69万个村减少到50多万个村,每个村有0户中坚核心农民,全国就是100万农户,每个村有100名骨干农民,全国就是500万骨干农民。在24亿到3.2亿农民中00万-50万农民就是开辟、支撑和推动中国未来农业和养活全国人民乃至贡献于世界农业的中国农村人才队伍。 人多地少这一中国国情决定着中坚核心农民贵在长久稳定支撑、开辟中国农业,而骨干农民贵在活跃在农村的经济活动,而不

5、是在于经营规模上,后继农民是中坚核心农民和骨干农民的源头。国家的人财物等重要资源的执掌部门务必心中装有这三个重要群体,增加投入,包括智力、技术、物质和资金投入,培植数以千万计的未来优秀农民,以确保农村人才基础。中国农村人才不只是技能型,更重要的是由政府强有力的科学技术和农民合作组织协同和运作,确保这一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以及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农民和人才群体。 培植中坚核心农民和骨干农民是农村人才建设的关键。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在农村则体现在数以亿计的后继农民、数以千万计的骨干农

6、民和数以百万计的中坚核心农民。在通过制度、机制建设,全面、系统、综合、辨证地为农村人才成长铺垫基础和孕育土壤环境的同时,必须考虑人才层次、结构,这也是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农民是农村人才的主体,中坚核心农民和骨干农民是农村人才的集中,也是不同层次和培养目标。国家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培养造就农村人才的刀刃上。按发展目标、分层次、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农民教育,与将现行的绿色证书分级教育结合起来,对后继农民经培训考核合格颁发一级绿色证书,对骨干农民办法二级证书,对中坚核心农民颁发三级证书,这是一项农民教育的制度创新。 在数以亿计的后继农民和每年新增加的10万青年农民中,积极选拔培养骨干农民。选拔

7、培养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和政治制度色彩,但可以摈弃身份制、等级制和人为做法,通过科学、宽松和人人都能尝试的选拔和推荐制度,即人人可以参与和尝试、任何时间都可以尝试、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尝试、不是单向而是双向选择、不是单项考试而是综合考察,注重劳动、创造和实践能力,为那些热爱农村、农业,立志务农,献身乡村建设的所有城乡青年、复转军人和初高中、职业学院毕业生提供均等、多次、综合、双向选择和尝试的机会,在土地承包、科技推广、提供良种、银行贷款、出外学习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经过一段社会实践,使他们成长为骨干农民。他们积极、活跃、向上,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带动更多农民从事农业,千万计的骨干

8、农民是亿万农民的代表。在现实中他们又是流动的群体,他们有文化,有技术,积极向上,是先进文化、技术和信息的传播者,一旦进城也是优秀的市民,为城市建设和都市文明做出贡献。农业区别于其它行业,不能放任市场调节,坐视人才无序流动的结果,不是走不出去才留下搞农业,而是主动培养造就有志者从事农业,他们是优秀的农民代表和农村人才。 数以千万计的骨干农民经过十年或几十年的辛勤劳作和实践,逐渐成为各种作物类别的专业农户,逐步成长为中坚核心农民,甚至发展成为先导农民。他们有知识,有技术,更有经验,他们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质量、效益上都是屈指可数的优秀农民,他们是农业经营者,又是先进技术、文化、教育、经营理念和信息

9、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基于人多地少的国情,不能统一规定和指望他们经营规模有多大,但至少这些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相对稳定、持久地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优质、安全的食品和宽裕、舒适的生存环境,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与交流。他们的产出是优质、安全、稳定而有效,占据国内农产品总量相当大的比重,不仅能够养活6亿中国人民,而且稳定和繁荣国际农产品市场,维护世界和平和文明进步。这样优秀的农民具有开拓精神,不断根据市场需要,开辟、支撑和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他们与时俱进,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和参与世界文化与物质交流。 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教训,各级政府对这些农村人才既给予支持与保护,又要通过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机制,使他们在社

10、会实践中自己学会游泳,经得起国内外大风大浪的考验。比如选拔培养但不固化,给予支持但不包揽,既有免费提供技术和服务,又有农业机械、农资、贷款、保险等需要自己出一部分还要偿还等形式,贯穿自主、自助、自立、勤奋、合作等精神内容,使农民在成功与失败中得到锤炼和成长。 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的体系和机制问题被社会各界所广泛瞩目,农村教育的资源如何配置被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市场经济又称法制经济、诚信经济,强调资源的整合更多地体现了基层政府和官员强有力的改革意识和行政手段,却疏忽了市场经济还有一个极其甚至更为重要的要素,那就是分工。我们历来非常重视“集中力量办大事”,却疏忽了

11、“激活个体大发展”的道理。中国的问题是如何激活个体求发展,这是解决社会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的哲学思维和金钥匙。 从整合与分工角度看农村教育资源,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民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不同侧面和内容,既分别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基础教育都是国家基础教育,应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积极发展。但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又要区别分析的对待,根据农村教育既为升学又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不可分离性出发,在农村初中阶段植入职业教育内容,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再与农民职业、继续、终身教育相有机衔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职前职后教育和培训、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社会化终身教育相融会

12、贯通,这是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与分工、优化配置的最佳选择。 农民的就地就业或转移就业都涉及到当地政府劳动、教育、农业部门,这三个部门首先要紧密结合,形成一张皮,再加上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结合,为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搭上舞台,这是政府职能,不能缺位,但又不能越位,既当教练,又当裁判、领队。应把职能分解,如教育培训职能交给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经费交由财务中介组织管理,策划与研究交由教育研究部门。教育培训主要由农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执行,每年制定培训计划,按计划实施培训所需用经费报财务部门兑现,当年没有完成培训任务,经费交回。一环扣一环的科学管理,可以从制度上杜绝官僚主义、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 农村基础教

13、育主要由当地教育部门管理和服务,农业部门应积极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农民教育主要由农业部门管理和服务,教育部门积极参与,但也不能政府一手包揽,技术推广类培训应由各级农业科学院、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民合作组织承担。较高层次的农民培训应由农业大学和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远程教育和一般农民培训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担;1-3天的短期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应由农民合作组织承担。过去有些政策性文件、项目管理等都由各有关部门先定调子再找上几个人开展封闭式论证或填充式研究,并匆忙制定或决策,这样难以深入、细致研究,很多政策偏差和执行误区有可能由此而生,应认真反思矫正。农民教育的制度、政策法规,应交由农民

14、教育研究资质部门或相关专家作为本职业务工作开展系统、深入、长期研究,这样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目前农民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是因为过去只强调农民教育是政府行为,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政治号召、行政意志、行政指令、群众运动、新闻效应等色彩,农民历来是被动受体。农民教育的管理体制、制度、法规、机制都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职能分散,政府缺位、越位和行业部门垄断,职责不清,经费短缺,研究滞后等问题应作为专题研究,这方面研究严重滞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政府职能转变不仅是体现在转交给事企业单位管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科学分类、规划、指导和跟踪服务。 农民教育经费发挥至关重要

15、的作用。农业部负责农业科学院、技术推广机构和培训组织的经费;农业院校由中央和省级教育、农业部门投入,而且每个大学要配有专门培训机构、编制、人员,一般与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挂钩,几块牌子一套人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级农民合作组织要从每年收入和开支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培训经费,并形成一项制度,建立培训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保障机制。目前的很多农民教育研究停留在表层枝节问题分析和已有政策的图解上,建议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立项组织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农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及疑难问题。 三 目前,我国农民教育的发展基础和趋势很好,农业部、教育部等部委做了大量工

16、作,国家也逐步增加了投入,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实。应该说,目前我国的农民教育是发展最好的时期,说明前人和后人都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入世后在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党中央、国务院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业部以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为指导,以发展科技教育为动力,广泛采纳各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智慧,积极探讨农民教育中的焦点、难点问题,这是更加务实、开放的姿态,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我们以更加谦虚、开明、务实的态度面对专家、群众和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正确面对反思与批评的时候,可能更接近于现实和真理了;而让科学家们做填充式的论证时,可能就离现实和真实远了一些,常常失去正确的判断。常常回顾与展望,如果我们在当初放下先入观而更加静下心来注意倾听不同声音,可能就矫正和挽救了很多,其成本与偏差就降低和减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