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5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501348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5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1 本课是对于分数的进一步认识。由于学生易受整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负迁移影响,对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学习肯定要遇到一定困扰。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与改造,让学生直接面对可能出现的错误,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在现实背景中帮助学生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掌握系统化思考问题的方法。 设计本课时,我注重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参与,实践探

2、究必备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撑握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活动重在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使其在课堂中既有获取知识,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本科课堂教学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故事两方面入手:游戏对于孩子一直是感兴趣的话题,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在了解分数的意义之后,对于学生学习这一部分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脱离书本这一载体设计了莫分数比大小这一游戏,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你想摸到几颗棋子?为什么?、动口说:比这个分数大的分数还有?比这个分数小的分数还有?,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母相同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寻求规

3、律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游戏中学会了方法,学生乐学,爱学掌握知识扎实有效。在学习分子是一的分数比较大小时我是以故事引入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乐学。具体地说就是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从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分析、探讨,逐步让学生建立解决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最后用这一模型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现象、问题。采用学生喜欢西游记为背景,创设分西瓜的情景,这天唐僧师徒人走到一

4、座山脚下,由于正是午时,天气闷热,八戒只化缘来一个西瓜,个人,只有一个西瓜,怎么办好呢?唐僧建议平均分,每个人分到西瓜的1/,八戒一听急了,自己辛苦找来的西瓜只得到/4,说什么也不同意,吵着要1/8,可切开后,见到师父和师兄的4就大呼上当了,说师父、师兄欺负他?为什么八戒自己吵着要/8,可见到切开的西瓜后,就后悔了呢?直嚷嚷师兄欺负他呢?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探知的欲望被激起,自然过渡操作体验,探索规律 探究分子是分数大小的比较。 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纸,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剪一剪,和同桌完成/4和8的比较。练习2和1/4,/8和1/6,你发现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之处?在比较这样的分数时有什

5、么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分子是1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巩固练习我还是以游戏为主。“开火车”,由某一列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分子是1的分数,后面的同学说一个分子也是,但要比它大(或比它小) 同样开动第二列火车,由第一个同学说一个分数,后面的同学按这个同学的要求说一个比它大(或比它小)的,分母相同的分数。 “分苹果”纸卡出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一个比这个分数大的分数,一个比它小的分数。 让学生尝试比较3/5和3/4的大小,学生经历了发现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主要是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要灵活应用这一规律还不能做普遍的要求,这一练习的设计是为了满足部分学生学习的需要,也了解一下,在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中有

6、多少学生可以超越教材。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教材例1编排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四、说教法 根据计算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采用练习法和

7、讨论法让学生对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使他们能及时肯定自己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 2、采用尝试教学法,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渗透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改错抢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 4、使学生学会比较推理的方法概括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5、通过板演、讨论、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笔算,使学生养成计算认真、仔细、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定标 1、笔算下面各题 23 788 577 35 提问: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

8、数乘两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2、口算2720 4 5260190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怎样笔算呢?下边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三)出示目标让学生齐读一遍 (四)导学达标: 1、出示主题图和例1 (1)分析:让学生观察图和例题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板书:2412 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它求个2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说明:24

9、乘2我们已会算,4乘1我们还没有学过,这是两位数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以12转化成我们这过的知识呢?4人为一小组讨论。(2)汇报:一种可以把2本分成10本和2本,我们可求出1本书多少钱,再求出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板书:口算 口算:12=210 24248元 2410=240元 420=28元 另一种笔算 教师:刚才我们我们求妈妈买2本书用2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3)讲解4乘1竖式 刚才笔算时,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笔算时,把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

10、个位上的去乘24得4,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数上的1去乘24得4,第二步积的末位4要和十位对齐,因为个十乘4得4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板书: 2 48 .2 的积 240 2410的积8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到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请一位同学复述计算的过程。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那种方法好。笔算中乘了几步,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样?(乘了两步,因为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2和4乘完后,和24还要乘,把两步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十位上的1和24

11、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而且不需要进位的,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一个数,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一个数,第二步要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个位数上的0省略不写,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在二年级简单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渗透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12、这个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训练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列算式等活动,体验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2、使学生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三、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搭配方法,渗透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原则,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展示、交流、总结方法等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摆一摆、连一连提升为更简便列算式的过程。 教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白板操作软件,调动学

13、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规划,共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感知搭配2、借助活动 体验搭配3、运用知识 拓展搭配 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 感知搭配: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让三年级的同学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两个情境。情景一:通过想跟全班每个孩子击掌,来提出思考:老师如何击掌能够看出跟哪些同学击过,

14、哪些同学没击过?原来可以一行一行击掌,或者一列一列的击,这样击的好处是有顺序、不会重复也不会漏下谁。(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情景二:数学城堡有一把密码锁,一共有四个数,要求组成所有不重复两位数。采用的方法是让全班同学在算术本上书写。找一名同学上前进行拖拽。(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排列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进行铺垫。)、借助活动 体验搭配: ()活动:城堡里主人是小女孩,她要带我们去游乐园看一看。去之前希望咱们帮她搭配一件漂亮的衣服。出示2件上衣,件下装。注意的是,在操作搭配前一定要问问学生“我们穿衣搭配讲究的是什么:1件上衣搭配1一件下装。” (2)

15、动手操作: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件上衣,3件下衣的图片,让学生搭配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操作空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除了操作实物摆一摆,也可以在图片上进行连线。 (3)交流展示:学生上前操作,(可以选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会发现他搭配的有重复而且还有遗漏,让学生去纠正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同时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摆能够避免出现错误呢?原来可以选择先固定1件上衣,再去搭配下装,这样就会避免出现重复和遗漏的情况。最后总结出搭配的两个特点:不重复、不遗漏(板书特点) 讨论:件上衣、3件下装能够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仔细观察,通过数一数,数出种搭配穿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