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来“读”往中绽放语文教学魅力——小学语文朗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5011225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读”来“读”往中绽放语文教学魅力——小学语文朗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在“读”来“读”往中绽放语文教学魅力——小学语文朗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在“读”来“读”往中绽放语文教学魅力——小学语文朗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在“读”来“读”往中绽放语文教学魅力——小学语文朗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在“读”来“读”往中绽放语文教学魅力——小学语文朗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读”来“读”往中绽放语文教学魅力——小学语文朗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读”来“读”往中绽放语文教学魅力——小学语文朗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读”来“读”往中绽放语文教学魅力小学语文朗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在“读”来“读”往中绽放语文教学魅力小学语文朗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活动,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佳途径、最有效的方法, 也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朗读存在着时间不够充裕、要求不明晰、指导无方法、评价无实效等诸多问题。如何在教学中确保学生有效参与,落实教师有效指导,实现有效朗读,从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合理利用时间,给予充足时间,让学生多读;

2、明确朗读要求,科学指导朗读;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乐读;巧用评价语,让学生朝着明确方向一点点学会读书。关键词:朗读现状 要求 方法 评价 当教室里传来琅琅书声,不用瞧,不用问,便知那里在上语文课。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区别最大的标志之一。没有读书声的课堂,就不能称其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十分重要的。何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已不再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了,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活动,是阅

3、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佳途径、最有效的方法, 也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走进课堂,发现问题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当前,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许多老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朗读。课堂上一会儿自由读、指名读,一会儿分角色读、小组读气氛活跃,热闹非凡,琅琅的书声成了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还有一些时尚语,如“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选择一节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常在耳畔萦绕。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少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朗读的规定缺乏足够的认识,课堂教学中虽增加

4、了朗读成分,却没有进行切实训练,虽延长了朗读时间,朗读效果却并不理想,存在着诸多问题。1、时间不充裕。有的教师仍拘泥于传统的“讲问”式语文教学手段,朗读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琐碎的逐字逐句的提问式理解与分析,挤掉了学生大量的朗读时间,使有限的时间耗费在了一些不必要的问答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式的读读书,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及其蕴含的深刻寓意的理解留于形式。2、要求不明晰。有的教师看似很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了许多许多朗读的环节,上课时确实是“以读为本”:检查复习要朗读,回答问题要朗读,讲解分析要朗读但无论让学生读多少遍,要求一概不提。只有读的安排,没

5、有读的要求,片面地理解了“以读为本”。3、指导无方法。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然而要达到“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程度,仅靠“读书百遍”未必能奏效、出高效。走进课堂中,我们时常能听到教师来上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然而“有感情地朗读”并不等于简单的“有感情+朗读”,朗读指导也不是单纯的“摹仿”或“感情提示”。还有许多的指导不得要领,只注重形式,将某字某词读重或读轻,某句读快或读慢,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体验。4、评价无实效。“以读为本”并不是让学生一味地读,一个读完接着一个读,或者一段话让几个学生甚至更多的学生翻来覆去地读。读得好的不予以表扬,差

6、的也不予以纠正。有的只给予“不错”或是“很好”这样泛泛的评价,学生十分茫然,无法正确判断自己朗读的情况,这样的朗读如何增亮?在“以读为本”的强势下,课堂上的读书时间的确多了,量也增大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充斥着40分钟的课堂。可细细体味,却觉得嚼劲不足。读,只重量不重质,指导不力,要求不明,评价无效,学生的读书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缺少了对文本内容的咀嚼和敲打,不知不觉中又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到另一个新的误区:只“读”不“思”,朗读与阅读各自为阵,朗读成了一种形式,一种摆设而已。二、回眸细想,提高认识朗读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时至今日,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依然存在,而且

7、,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应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这也就是说,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我们回眸细想一下,看看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朗读究竟起着哪些作用?1. 朗读是保持注意力的“稳定剂”低年龄孩子的内部语言发展尚处在逐步完善中,阅读时注意力不能稳定。出声朗读时,由于有发音器官活动,有听觉器官的监听,大脑始终在传输和处理信息,所以可以使孩子对阅读材料的注意力保持相对的稳定。2. 朗读是解读文本的“催化剂”学生一遍遍地朗读课文,与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了有声语言,这是一个眼、脑、口、耳

8、协同活动的过程。在口耳相传,目视口诵中,学生借助形象思维,通过朗读以口语为中介,把书面语言与其意义联系起来,那些优美的情景描绘、鲜明的人物刻画、复杂的感情变换等就会在大脑中一点点鲜活起来,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身临其境的感觉。3. 朗读是言语沟通的“彩虹桥”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要求做到语句通顺、连贯,用词准确、生动,内容具体、清晰等。课文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份份丰饶的食粮,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加深记忆,巩固记忆,从而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4朗读是精神享受的“美食粮”自我朗读或是听别人朗读,语言的美感给予人们的高

9、尚精神享受常使人乐此不疲。那些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思想情操,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伴随着高亢激昂、自然悠扬的声音,或奋力敲击心灵,或缓缓流入心田,激荡人们的胸怀,陶冶人们的性情,在高尚精神享受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通过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能将一份份美好的情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三、接触学生,了解现状我们知道,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调、语感;读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看看我们所教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的语文学习重心逐渐由识字认字转移到阅读理解,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以及一定的阅读容量和阅读速度,但孩子们的朗读

10、质量普遍不够理想。为此,我们就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了相关测试。表1:朗读能力评价表 成 内容 绩姓 名语言准确度朗读流利程度朗读感情表达1 23通过对部分学生随机进行测试,统计分析发现,多数学生的朗读水平比较好,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弊病,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A、多字、漏字或读错字,读破句;B、速度快慢拿捏不当,有的过慢“一字一顿”,有的过快“口齿含糊”,极个别学生存在“唱读”现象,或是重复朗读; C、每一小段课文读出来都是一个调。根据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通过与学生的接触,调查、听课,加以观察和分析后发现:1想当然,“口是心非”有部分学生朗读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凭借着相当然的

11、思想,不看仔细张口就读,导致朗读时出现“口是心非”的现象;2开口少,“一字一顿”有的学生平时不重视朗读,开口少,口、耳、眼、脑等器官未经常性地得到统一、协调地发展,致使出现朗读时速度提不上,“一字一顿”的现象。3任务观,“淡而无味”多数学生对朗读抱着一种任务观念,为了老师布置的读一遍课文而读,很少有自觉读第二、第三遍课文的学生,这使得他们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了朗读的准确性,更无法用心去体味感情,读来就觉得“淡而无味”。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确保学生有效参与,落实教师有效指导,实现有效朗读,从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需要我们从教学

12、实际出发,做认真深入的研究。四、深入研究,寻找对策(一)明确朗读要求,让学生会读 朗读是儿童学习认字、读书和成人阅读之间过渡的一座桥梁。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具体要求如下:学 段 朗读要求小学段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各年级朗读训练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其一,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朗读的总要求是:正确、

13、流利、有感情;其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呈螺旋式上升的势态,语文课程标准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细化,针对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用“学习用”、“用”、“能用”加以阐释。新课标充分肯定了朗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各个学段朗读训练的具体操作要求:学段教师学生 朗读训练的内容第一学段传授和讲解学习和模仿认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建立词、句、段的概念;了解自然段、逗号、句号不同的停顿;了解感叹句、问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了解对话中提示语的作用。第二学段指点和帮助实践和巩固通过朗读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通过朗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

14、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默读,且有一定的速度;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点拨和引导掌握和运用掌握朗读课文的各种基本技巧,而且理解各种课文分别适合于什么样的朗读技巧。针对不同学段的朗读要求,小学各年级的朗读训练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级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初步感知、理解和模仿基本的朗读技能。中年级则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要将前期所习得的技能在不断实践中转化为一种朗读能力。而高年级要将掌握的各种朗读技巧运用于各类课文的朗读中,稍作准备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针对这些不同的要求,教师在训练朗读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停留于简单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一概括性的目标

15、上,而要根据各年级的具体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与朗读指导。【低段朗读训练与指导策略】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一年级,正处于朗读的起步阶段,肩负着达到朗读训练目标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双重任务。1从端正读书姿势起步朗读时首先坐姿要端正。人不靠在椅背上,只坐半个凳面,胸不贴桌沿,双手拿书,这样有助于胸腔发音。2在学会大声朗读中前行朗读是一个艰辛的劳动。它要求眼、耳、大脑、口等一起协调,是一个对句子进行辨认、理解、记忆、表达的复杂处理过程。大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提醒和督促,做到眼看,口读,心思,耳听,不添字,不漏字,不颠倒,不重复。3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合理利用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尤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