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501055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1 项目方案的编制程序1.1 组织与技术准备1.1.1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县级主要领导为挂帅的县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下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政策和确定工作计划;研究协调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方案编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查方案并上报审批。1.1.2 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方案的具体编制工作。各有关部门和涉及村要指定联络员,负责向办公室提供有关资料,反映用地需求和村民意愿或意见,参与方案的研究与协调。1.1.3 制定工作计划。包括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工作步骤与方法、工作人员组成与分工、工作经费筹措等。1.1.4制定技术方

2、案。包括规划设计依据与目的、方案编制和工作步骤与方法、技术路线,方案成果与要求等。1.2 宣传发动,村民参与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项目区内的家家户户,关系到每一户、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乡级以上政府和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认真宣传浙委办20101号、浙土资发201014号的文件精神。在宣传发动过程中,重点宣传“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村为主体,惠及农民;土地节约,人口集聚;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精神的贯彻与解读,使村民了解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村民自觉、主动地参与综合整治工作中去;在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的原

3、则,切实保护村民的切身利益。1.3 部门协作,共同编制方案是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 的编制,其内容丰富、涉及部门多,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在编制方案过程中,县级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对涉及行业的各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在符合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要求的前提下,承担编制方案的单位应认真吸收各部门的方案意见与建议,并将其纳入方案的编制成果之中,完善方案编制的成果。1.4 收集资料1.4.1 基础资料。1.4.1.1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1.4.1.2 资源状况。包括乡镇、村域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1

4、.4.1.3 人口资源。包括乡镇、村历年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1.4.1.4 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乡镇、村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等;1.4.1.5 集镇、村庄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1.4.1.6 乡镇、村主要产业发展状况;1.4.1.7 农业普查资料;1.4.1.8 乡镇、村域生态环境状况;1.4.1.9 乡镇、村庄历史资料。1.4.2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1.4.2.1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和报告;1.4.2.2 历年土地统计资料;1.4.2.3 历次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资料;1.4.2.4 待开发土地资源

5、调查及其他专项用地调查资料;1.4.2.5 土地评价、土壤分级资料。1.4.3 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1.4.3.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4.2.2 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1.4.2.3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资料;1.4.2.4 国土规划、县域规划、城镇规划、开发区规划、农业区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及林业、交通、水利等各专业部门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1.5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5.1 影响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口、集镇化(或中心村)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经济

6、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本乡镇、村级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1.5.2 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动态变化分析: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及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限,分析、比较各类土地的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1.5.3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结合土地资源条件,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类土地在全县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1.5.4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计算土地开发利用率、各类用地实际利用率、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产出率、生产率相比较,评价土地利用程度与效

7、益的高低。1.5.5 归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反映出土地利用特点和各种土地利用问题,分析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清轻重缓急,提出规划要重点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1.6 土地供需预测1.6.1土地供需预测的步骤与方法1.6.1.1提出对人口和各部门用地的要求;1.6.1.2 分析土地利用潜力,测算各类土地供给量;1.6.1.3 各部门根据预测要求,测算规划期间的人口和用地数量、类型,提出用地布局要求;1.6.1.4 对部门用地预测结果进行初步审核,凡不符合预测基本要求的,由有关部门修改或重新进行预测。1.6.1.5 汇总各类土地的供给量与需求量。1.6.2 土地供给量测算1.6.2.1 土

8、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远景潜力分析一是在分析各类农用地实际利用水平、集约程度的基础上,测算农用地整理和集约利用增加农用地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单产的能力。二是在分析各类建设用地实际利用水平、集约程度的基础上,测算各类建设用地调整改造的能力。三是调查各类废弃地的面积、分布,评价废弃地适宜复垦利用方向合数量。1.6.2.2 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规模预测。根据国家合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要求合投资能力,通过投入产出合费用效益分析,预测规划期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为各类用地的数量合预期效益。1.6.3 人口预测1.6.3.1 预测采用的总人口基数与政府正式公布的人口数一致。1.6.3.2 规划期总人口的预测分

9、为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预测。1.6.3.3人口机械增长预测宜由计划生育部门为主进行。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根据计划生育政策,分析多年来的自然增长情况予以确定。1.6.3.4 人口机械增长预测应根据公安部门统计的多年人口实际净迁入(出)数量,并分析影响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予以确定。1.6.4农业用地需求预测。耕地需求量一般由农业部门为主预测。1.6.4.1 规划期耕地需求量应在保证各类农产品需求量,合理预测作物播面单产和耕地复种指数的基础上确定。各类农产品需求量包括当地基本需求量、国家订购和调出(入)量,其中:当地基本需求量根据1.6.3条预测的人口总规模和计划要求达到的人均农产品占有标准确定;保

10、证努力减少调入量,增加调出量。作物播面单产和耕地复种指数根据多年实际变动和规划变动和规划期内物质投入和技术进步情况预测。1.6.4.2 耕地需求量如采用统计数预测,应将其结果按土地利用现状二次调查(下称“二调”)或二调成果进行修正。1.6.4.3 人口高峰年不在规划期内的,尚应根据人口高峰年各类农产品需求量和作物单产、复种指数变化趋势,预测人口高峰年耕地需求量。1.6.5 村庄建设建设预测。村庄建设用地需求量一般由建设部门为主进行预测。1.6.5.1 新建区用地选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新建区用地选择范围,必须同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下称“二规”)的要求。1.6.5.2

11、新建区用地规模的确定。应符合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的规定,即项目新建区总用地规模不得超过项目撤、迁、并原村庄的建设用地规模和需占用耕地面积不得超过通过项目撤、迁、并后原村庄建设用地复垦耕地的面积。1.6.5.3 乡镇村建设用地预测。村庄建设用地总规模(包括新建区、盘活区和保留区的用地规模)应在符合浙江省城乡建设厅编制的浙江省实施的有关技术规定(浙建乡1994224号)和不超过当地政府制定的乡镇村建设用地的标准的前提下进行预测。2 项目方案的研究广度与深度2.1 方案研究的内容根据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的要求,本轮开展的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有:2.1.1 项目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现状分析。2

12、.1.2 拟定项目区产业规划与布局。2.1.3 确定项目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相关工程规划及布局。2.1.4 拟定项目区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案。2.1.5 拟定项目区权属调整方案。2.1.6 拟定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保障措施。2.2 方案目标的确定2.2.1 确定方案目标的依据2.2.1.1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或上级下达项目区涉及乡镇、村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2.2.1.2 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2.2.1.3 土地利用现状、利用潜力和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2.2.1.4 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2.2.2 方案目标。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规划期

13、土地利用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耕地保护;统筹安排各业用地;推进土地整理和复垦,适度开发宜农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土地生态环境。2.3 方案研究的广度综合整治是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布置与调整。因此,方案研究的广度主要包括:2.3.1 土地整理开发与原村庄建设用地复垦规划与设计方案;2.3.2 新建区用地规模与布局调整方案2.3.2.1 搬迁农居建房用地(包括:五保户、孤寡老人等集中供养集体用房与配套用房等)调整与规模与布局方案。2.3.2.2 休闲娱乐公园或活动场所(包括:老年活动室等)规模与布局方案。2.3.2.3 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及其配套用房等)用地规模与

14、布局方案。2.3.2.4 项目区域内三产业(包括:商店等)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2.3.2.5 村内污水排放(包括: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场、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沼气池建设)集中处理场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污水排放走向,污水集中点的分布与布局。2.3.2.6 村内外绿化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2.3.2.7 村内外交通道路(包括:公交车停靠站、场等)规模与布局方案。2.3.3 村民饮用水水源地及其设施规模与布局规划方案,规划饮用水源地及取水范围,设计引水管道的走向等。2.3.4 排水防洪工程规模与布局规划方案。2.3.5 项目区域内土地权属调整方案与一产业的发展纲要。2.3.6 项目区域内一产业的加工业用地

15、规模与布局方案。2.4 方案研究的深度2.4.1 土地整理开发与建设用地复垦方案编制深度土地整理开发与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工程的范围、拐点及拐点座标明确、清晰,地类清楚、数据翔实,新增耕地图斑及范围、面积准确,工程布局科学合理,明确项目工程的布局与走向,并附有项目工程施工设计图(施工工艺及其材料的使用与说明)和该项目工程的预(概)算及其单价的预测等。2.4.2 新建区用地方案编制深度新建区用地总量安排需符合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的要求,其范围、拐点及拐点座标明确、清晰;新建区用地图斑及范围、面积准确,地类清楚、数据翔实;农居建设用地安排需符合相关建房用地标准;公共设施(如:休闲娱乐公园或活动场所、教育、绿化、交通等)及其用地,要切合项目区的实际及相关用地标准,以及该项目工程的预(概)算等。2.4.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方案编制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