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5003360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他们的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仍然偏低。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消费影响因素以及促进消费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对策建议前言: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依靠投资、出口已经难以保持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拉动消费需求成为拉动和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其中,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存在着巨大的挖掘空间。一、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第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但与城

2、镇居民相比仍然偏低。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2002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834元提高到3224元,增长75.8%,年均增长11.9%;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0%。2007年,农村居民的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的人均支出水平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63.7%、84.2%、91.2%和85.6%;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方面的消费水平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1.6倍、45.3%、1.0倍和28.7%。20022007年,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逐年下降态势,由2002年的46.25%下降到2007

3、年43.08%。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反映贫富状况的通用指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上述标准,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消费处于小康水平,且消费水平逐年有所提高。然而,农村居民消费增速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如表1,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绝对数偏低,不足全体居民消费的1/2,不到城镇居民消费的1/3,且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绝对差距继续扩大。表1 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比表 单位: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第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逐步改善,但与

4、城镇居民相比仍有差距。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随着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农村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向着逐渐降低生存消费比重、不断提高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比重变化,基本生存资料中的食品支出比重逐渐下降,其他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支出比重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支出由2002年的人均528元提高到2007年的950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8.8%提高到29.5%。另外,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的支出比重稳步提高。2007年,农村居民用于这3项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0

5、.2%、9.5%和6.5%。其中,交通通讯支出比重提高最快。虽然农村居民消费逐渐升级,但升级速度在逐年减缓,且与城镇居民相比,消费水平差异进一步扩大。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各类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依次是:食品(36.3%)、教育文化(9.8%)、衣着(10.4%)、医疗保健(7.0%)、家庭设备及服务(6.0%)。可见,农村居民消费层次仍明显低于城镇居民。表2 20022007年全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结构第三,农村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与城镇居民差距大。消费率是最终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即消费率=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100%。由表3可知,2003年农村居民消费率为17.96%

6、,不到20%。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年降为9.08%。不到10%。这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整体上处于低水平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究其原因:虽然近年来随着各种惠农政策的施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但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不足,加之受传统储蓄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居民的消费观念还比较传统和保守,他们不可能过多消费,从而造成了农村居民边际消费低的状况。另外。2003年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率相差7.24个百分点,之后年份的差距保持在15个百分点以上。可见,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差距很大,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表3 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率对比表 单位:元数据来源:

7、中国统计年鉴(2008)第四,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差异显著。2007年,东部10省、中部6省、西部12省和东北3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分别为4281元、2938元、2527元和3180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73.2%、77.2%、75.6%和86.1%。这说明,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普遍提高。然而,2007年,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额为3233元,只有东部10省超过全国水平,其余地区均未达到。若以西部12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为1,2002年西部、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率为1:1.72:1.15:1.19,到2007年变为1:1.69:1.16:1.26。可见,各地

8、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平均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二、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来看,消费是由收入惟一决定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随着各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是农产品的出售和劳务收入。这些收入的增长速度并不快,这是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原因。加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因此,近年来国家在大力减免农业税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其消费水平并未因此而大幅度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只有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才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由于我国农村居民

9、受其收入水平并不高的影响,与他们的物质消费饱和还存在一段距离,这也意味着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二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要承受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压力。不仅要承受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还要独自承受社会和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风险,因此,农村居民大多数把收入作为一种风险金转向储蓄。此外,我国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把节衣缩食、勤俭节约视为美德。有点钱。还要想着盖新房、子女婚嫁以及治病就医等。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虽然一部分农民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标准是每人每年10元,但大多数人认为:“虽然有一定作用,但作用不大,大部分的费用还是得由自己来承担。”因

10、此,农村居民不得不为“生、老、病”作大量的储蓄。三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我国农村的消费信贷环境缺乏。当发生春耕、买房、生病、为子女筹办婚嫁缺钱时。80%以上的农村居民是通过向亲戚、邻居或朋友等民间借款来度过所需之时。而能够最终通过银行或农信社取得贷款的农户少之又少。究其原因,目前适合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品种很少,且贷款手续繁琐,不是需要担保人,就是需要物质抵押,门槛高,能够取得信用贷款的农民并不多,大部分农民对此望而却步,甚至有很多农户即便是缺钱,也从未向银行或农信社申请过贷款。与此同时,由于没有良好的政策及充足的资金支持,村里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消费信贷宣传不到位以及农信社缺乏个人信用评估

11、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等诸多原因。都制约着农村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当然。即便现在消费信贷已经很完善。由于农民受到传统消费观念、小农思想以及“量入为出”习惯性消费理念等影响,目前农民也无法接受超前消费和贷款消费。三、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消费的对策建议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为了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另外,对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也不能忽略,要加快并保质保量的建设农村文教娱乐设施。加强对“农家乐”等副业的扶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以此副业为龙头,带动农民步入市场,创收增收。此外。必须调整农业的产品结构。开发名优特新产品,增加

12、优质产品的比重。适应市场要求,发展经济作物和具有地方特色、品质优良、高附加值、开发前景广的新产品,使农民在产品开发中不断增加收入。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产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把农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农民的储蓄趋向,拉动消费。虽然我国广大农村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参合率达到90%以上。但保障水平仍然很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给予补助,而且地方政府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参保农民个人每

13、年交10元,这相当于每个参合的农民年人均大病统筹资金为30元,这仅为城市的1132。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力度。另外,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结果显示,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农民可支配收入将减少768亿元,然而,可以得到2688亿元的养老保障。与农民自己储蓄养老相比。可以减少储蓄1880亿元。因此。应尽早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消除农民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第三,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村金融供给能力。200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2008年

14、工作会议上表示,要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将更多的改革资源投入到农村金融领域,更好地统筹城乡金融发展。各级政府应积极响应和配合中央的相关政策,充分考虑农户的收入来源、未来经济承受能力和信贷风险。采用贷款证、农户联保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教育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多种形式发展农民消费信贷。同时,针对农村特殊的金融环境制定一套完整的法律,使农村金融活动更为合理健康的运行。另外,建立信用风险测评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事业,使之稳定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8中国农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2009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彭必源,对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的分析J.农业经济,2008,(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