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500013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玲《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徐玲《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徐玲《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徐玲《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徐玲《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玲《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玲《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徐玲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评课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上个星期四,听了陈奕媚老师上的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这是一节扎实、朴实我个人认为陈老师这节课非常成功,其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巧妙这节课是第二课时,陈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为: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能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了

2、解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材选编的意图,完全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准确合理。陈老师在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教学设计巧妙。整节课的教学流程自然顺畅:开始上课时,陈老师从课题入圆明园名字的来历入手。问:读了这三个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学生那美丽的描述中陈老师问题一转现在这一切都毁灭了。再有“不可估量”引到重点部分的学习,可以说顺学而导。然后陈老师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陶醉在圆明园的美之中,产生不尽的赞叹,这时陈老师话锋一转语调沉重地说:“这么美的建筑也好,这么多的珍宝也好,都于1860年10月6日起不复存在了”转到学习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

3、毁灭,让学生体验了由“美得心醉”到“毁得心碎”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从而产生强烈的愤怒、痛恨和惋惜之情。陈老师板书设计巧妙:在学习圆明园昔日辉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滕老师相机板书了“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有有”一目了然。但陈老师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一段时,引导学生说:“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与之同时,陈老师就用力把板书擦去,整个黑板上就剩下了题目“圆明园的毁灭”,让人产生深深的感叹,也会在学生的心头刻下了烙印。二、从情入手,以情激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文课标指出,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情感十分丰富。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以情激情,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

4、育效果。陈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情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如:刚开始上课时,老师问:在读这篇课文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整节课,陈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将学生感染,她的语调随着所学内容变化而变化,时而让学生沉浸在昔日的美景中,时而又让学生充满愤怒、惋惜之情。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滕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的特点,采用自由读、老师引读、学生接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读中有所悟,读中有所感。如:在学习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这段时,教师指名多个学生站起来朗读,鼓励他们读出奇珍异宝之多,让学生通过读感受“圆明园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再如: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学生齐读这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抢、毁、烧、凡是、统统等词再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侵略者的贪婪与野蛮。引领学生用愤怒和无奈两种不同心情体验读这一段,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四、为学生创设空间,发挥学生的

6、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在本课的教学中,陈老师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如:在观看圆明园的精美图片前,让学生去想象:你脑子里立刻出现什么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圆明园昔日辉煌。再如:在品读“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时,引导学生想象:他们拿走了些什么、搬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侵略者的野蛮,加深了对侵略者的仇恨。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有些学生的发言特别精彩,在老师激情引导下,学生情感上得以提升,真正地走入文本,与作者对话。所以说这节课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情感感悟是非常成功的。教学建议我觉得陈老师这节课够完美的了,但非要谈教学建议,我只能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1、 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否可以关注一下本课的写法。如:本课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却详写圆明园昔日辉煌,而圆明园毁灭经过却只用一个自然段? 2、 圆明园毁灭经过时,老师引导学生说:“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之后,如果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总结: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 回到课文的第一段,这样回归整体,是否更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