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氓说课稿.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4997650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两首氓说课稿.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两首氓说课稿诗经两首氓说课稿一、说教材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诗经两首氓说课稿。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展顺序来进展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场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诗歌流,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络,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才能和一定的审美才能、探究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开

2、展奠定根底。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的如下:知识与才能:1) 理解诗经的根本常识;2) 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词语;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可以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培养和进步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学生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2) 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3) 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汉民族语言。教学重点:1) 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2) 理解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二、说教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讲授是为了启开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明晰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问题和讨论能使师生互动,激发发散思维,并且可以进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可以进步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到达本课的教学目的。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范读,展示相关文学常识,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文

4、本的理解,并且能丰富课堂容量,节省时间,进步效率。三、说学法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习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学生自己诵读与听配乐范读相结合,并且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掌握四言诗歌的诵读节拍,熟悉课文内容并且落实诗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由老师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局部:1、结合初中所学,回忆诗经的相关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

5、其中的名篇,所以学习中必然要讲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包括“诗经六义”,其中,氓所涉及的比兴手法,是相关文学常识的重点。这局部的学习安排在导入环节,通过回忆蒹葭、关雎等初中语文涉及的诗经篇目,来串讲相关知识点。在此环节,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的文学常识知识点: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六义风 雅 颂 赋 比 兴四言诗2、朗读 分为听配乐范读与学生自读两个环节,首先听范读来指导学生把握四言诗诵读的节奏(多媒体课件展示:二、二节拍),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课下注释,明确字音字形,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僻字字音字形及应掌握的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并且对诗歌表达的故事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6、资料共享平台诗经两首氓说课稿(s:/.)。3、由老师导引,帮助学生理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欢喜悲伤怨恨,并且明确本诗所表达的主要的感情是“怨情”,并由此来生发其他问题,打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4、在对诗歌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并且理解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根底上,对本诗进展进一步的鉴赏。这是本课教学的主体局部,通过设计四个问题(“女主人公为何怨”、“她怨什么”、“怨过之后她又将何去何从”、“她的感情变化在诗歌中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本诗的思想意义(不仅是对氓的控诉,也是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妇女地位卑微现象的批判)、理解诗歌的进步性所在(表现了女子敢于对抗,勇于追求幸

7、福的精神)并体会本诗边叙事边抒情,通过回忆、比照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艺术手法。在本环节中,通过老师的问题设计,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围绕着“怨情”来展开问题,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寓于其中,从而使教学重难点得以打破。5、总结人物性格特点,初步鉴赏诗歌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p ,是建立在解决之前几个问题的根底上的。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找到对应的诗句,最后由老师加以总结,明确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勤劳、温顺、仁慈、坚强。6、在反复诵读的根底上,要求学生尝试背诵。诗经中出现的生僻字多,这会给学生的背诵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首先应加强学生对字音字形掌握的落实,并且由老师对诗中的故事情节整理概括,

8、指导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进展背诵,通过指定学生演板重要词句,来明确背诵中的重点难点。这样,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能得以打破。7、作业设计环节 本课选自诗经,仍属于文言文教学,因此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的落实。在此根底上,可安排学生进展将本诗与诗经中另一首弃妇诗代表篇目谷风进展比拟阅读(老师多媒体展示谷风并简单疏通文意),试分析p 两首诗歌所表达情感的异同及其原因。根据以上构思,安排本课作业如下:总结本课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阅读谷风,分析p 谷风与氓表达情感的异同及其原因。8、课堂小结诗经产生于文学创作的朴素时代,千百年来,诗经中,尤其是“国风”局部的优秀篇目流传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

9、因,就是因为它所反响的内容贴近普通群众的生活,表达的是广阔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感情,由此给我们的写作也带来启迪。因此,安排课堂小结如下:氓表达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然而今天我们读着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为时代的遥远、题材的常见而厌倦。这正是因为它并没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开展,自然而然生成诗歌跌宕盘旋的布局。其实,文学的真谛正在于此­描绘最本真的生活,表达最朴素的感情。由此我们也可以获得启迪,在我们写作中,也应该抛去那些浮华的外表,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展现真实的生活,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感情。五、说对本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及解决方法: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怨情”作为中心点,由此生发几个问题,来完成诗歌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分析p ,思想意义把握,艺术手法鉴赏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课堂容量较大,需要老师课前抓好学生预习工作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好多媒体课件,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完好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便于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另外,本课是一篇著名的爱情诗,在课堂教学中必然涉及爱情观的讨论,如何把握好尺度,不脱离文本,防止把爱情诗的鉴赏变成纯粹爱情观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尤其值得注意的问题。附:板书设计氓诗经为何怨 一片痴情 无端见弃怨 怨什么 丈夫薄幸 世道不公怨之后 痛定思痛 与氓决绝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