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499529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2010-2020年)(公示稿)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天津市规划局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天津市社会科学院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 总则1(一)背景和目的1(二)工作过程1(三)规划范围与期限2二、 现状概况2三、战略目标及规划策略3(一)战略目标3(二)规划策略3四、 村庄布局3(一)村庄布局原则3(二)村庄布局4五、产业发展4(一)发展示范农业园区,促进设施农业发展4(二)依托示范工业园区,发展农村工业5(三)借助城镇网络,发展农村服务业5六、 保障体系6(一)交通设施配套指引6(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指引7(三)公共设施配套指引7七

2、、近期建设8八、实施措施8(一)严格规划管理8(二)开展下层次规划9(三)加快园区建设9(四)完善政策保障9一、 总则(一)背景和目的我市新农村发展建设已进入关键时刻,为了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政策精神,落实天津市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科学有序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编制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显得迫切而必要:1、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政策精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高度强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明确提出了2020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同时,天津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基础设

3、施建设、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城乡社会保障事业,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共同繁荣,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用高水平规划引领新农村建设工作”。2、落实相关规划要求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确定“双城、双港”的总体战略,“三轴、两带、六板块”的市域空间结构,对滨海新区和各区县的农村地区提出新的发展方向。新一轮总规重新确定了农村地区的人口规模,提出了促进乡村地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3、科学有序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地区各行业发展,制定天津市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为农村地区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引导农村规划建设有序推进。(二)工作过程 本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历经了规划方案编制和规划方案提升两个阶段。2008年11月至2010年5月为规划方案编制阶段。市重点规划编制指挥部于2008年11月,召开编制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动员会,至2009年6月,项目组编制了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方案,并征求各局和区县意见 ,吸纳意见123条。2009年6月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并通过了专家评审。2010年5月5日项目组向李文喜市长汇报,通过了市长审查。随着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确定及各区县快速发展,2010年下半年,对该方案进行整体提升,2011年6月,完成方案修改,并征求了32个相关部门的意见,吸纳意见39条。

5、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天津市域范围。规划期限: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二、 现状概况2009年末,天津市农村地区共有3821个行政村,户籍农业人口381.31万人。经过多年农村各方面建设取得以下成效: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675元,年均增长约10.4%。从业人员达191.7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75.7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9.5%。村庄建设取得一定进展。2009年末,已建设文明生态村810个,占全部村庄的21.2%。编制完成57个乡镇村“挂钩”试点新农村建设规划,前三批29个乡镇,251个村已启动实施。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94.6%的村

6、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90.6%的村5公里范围内有中学。村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100%的村通公路,公交覆盖率达到97%。供水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厕所改造率达到81.5%。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实现农业总产值281.65亿元。粮食总量达到156.29万吨,肉类总量达到39.5万吨。在农业总量增加同时,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率也不断提高。2009年主要农作物农机化综合作用率达到75.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0.4%。三、战略目标及规划策略(一)战略目标新农村建设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民居住社区“三区”联动发展为总体战略。至2020年,将天

7、津农村地区建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宜居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二)规划策略策略一:结合城镇建设,统筹村庄布局依托天津市城镇体系结构,合理优化村庄布局。 策略二: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重点推进农业规模化、园区化发展,依托城镇二三产业发展农村工业、服务业。 策略三:完善设施配套,促进城乡设施均衡化发展依托城镇公共设施、交通市政设施体系,延伸农村设施网络,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均衡化布局,使城乡居民享受均等的服务。 策略四:保障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产业联动发展,为农民转移劳动力提供充足就业岗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农民就业能力,为持续增收提供保障。四、

8、 村庄布局(一)村庄布局原则 1、城镇化地区带动原则,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范围内,以及其他区县的新城和新市镇的城区/镇区规划范围内的村庄自行纳入城镇化地区。2、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原则,基础设施(含路、桥、交通场、站、广场及市政场、站设施)建设需占用的村庄迁入附近村镇。 3、生态保护原则,水库周边(水源保护地)、生态保护区(含湿地保护区)控制区界内的村庄迁入附近村镇。4、安全性原则 ,位于地震断裂带、蓄滞洪区或受其它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迁入附近村镇。 5、因地制宜、分类考虑原则 (二)村庄布局按照村庄布局原则对现状3821个村庄进行调整,需要调整村庄1951个,保留村庄1870个。规划保留村庄主要分布

9、在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五个区县。其中,中心村370个 ,基层村1500个。 五、产业发展(一)发展示范农业园区,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1、总体布局规划形成区域功能明确、特色鲜明、产业分工合理、产业体系完备的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总体布局: “四区、多园” 四区:环城高端农业功能区、滨海高端农业功能区、中部特色农业功能区、北部休闲观光农业功能区。环城高端农业功能区,突出农业休闲和文化传承功能,重点发展高科技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滨海高端农业功能区,突出农业休闲与生态调节功能,重点发展农业物流和休闲渔业,打造滨海新区生态宜居环境目标;中部特色农业功能区,突出农产品供给与就业保障功

10、能,重点发展高科技设施农业;北部休闲观光农业功能区,突出生态调节与休闲功能,重点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和旅游农业。多园:重点建设150个畜牧精细养殖园区和150个水产健康养殖园区。2、分产业农业发展布局(1)种植业根据天津市种植业发展特点和农业生产的资源条件,规划形成环城精品蔬菜花卉产业区、郊区优质粮棉菜产业区、山区名优果品产业区、滨海特色种植产业区4大种植业产区,促进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以及优势种植区域发展。(2)畜牧业布局畜牧业带状分布,园区发展。环城与滨海地区限制畜牧业发展;其他地区规划发展畜牧精细养殖园区。(3)渔业布局充分发挥天津市渔业发展特点和水资源条件,形成南部与北部两个水域生态保护带,规

11、划环城四区、滨海新区、五区县、海河及浅海区四个特色养殖区域。3、发展种源农业在蓟县、宝坻、武清、宁河、静海五个传统农业区县,重点建设粮经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发展目标为在五大基地农业区县重点建设30万亩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同时合理规划,构建新品种试验示范体系、种子质量检测体系、种子生产信息服务体系、育种研发体系。(二)依托示范工业园区,发展农村工业依托示范工业园区,发展农村工业。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规模化,发展示范化”布局思路,村庄禁止发展污染型工业,促进村庄工业向示范工业园区集中,以工业园区带动农村地区工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集聚度,做强、做优经济增长点。每个涉农区县重

12、点规划2-4个示范工业园,共计31个示范园区,形成农村工业发展龙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三)借助城镇网络,发展农村服务业依托乡村资源特色,促进村庄服务业集团化、规范化发展,形成具有大都市郊区特征的服务业网络。在服务业中大力发展农村旅游和农村商贸业。 1、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提高农村地区服务大都市的能力,促进农村地区旅游集团化,集团网络化、发展示范化。规划形成16个旅游示范区。重点发展湿地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农业旅游、渔家乐旅游、农家乐旅游、古村落旅游、农村节庆旅游。 2、强化农村现代商贸物流业网络重点发展服务现代农业和农村工业以及保障农民生活的商贸物流行业。规划形成 “三

13、区、多中心、网络覆盖”的布局结构。其中,“三区”为:北部综合物流区, 中部生产商贸物流区,南部货运物流区。“多中心”为:3个货运服务中心 、2个生产服务中心 、1个商贸服务中心 、6个综合服务中心。六、 保障体系 完善农村交通、市政、公共设施网络,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农村快速发展的保障体系,使城乡居民享受均等的服务。 (一)交通设施配套指引 1、村庄外部交通村庄至少有两条路与外部连通;进村道路达到四级(路面宽度6米)及以上标准,中心村与临近城镇之间实现二级(路面宽度9米)以上公路连通,基层村与临近城镇之间实现三级(路面宽度7米)及以上公路连通; 实现村庄不超过15分钟通达区县级以上干线,不超

14、过30分钟到达临近城镇。2、村庄内部路网和交通设施 (1)村庄内部道路配置 村庄内部道路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宅间道路3个级别,其中:主要道路承担村庄对外交通,红线宽度12-20米,计算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次要道路:承担村庄组团间道路交通,红线宽度7-9米,计算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宅间道路:路面宽度4-5米。(2)停车配置要求 农用车停车场地、多层公寓住宅停车场地宜集中布置,低层住宅停车可结合宅、院分散布置,村内道路宽度超过5米的可适当考虑部分占道停车,公共建筑停车场地应结合车流集中的场所统一安排。有特殊功能(如旅游)村庄的停车场地布置主要考虑停车安全和减少对村民的干扰。宜在村庄周边

15、集中布置。(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指引 规划目标:村庄内主要道路和巷道以及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80%;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污水、雨水排放系统建成,并能使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全部实现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广播,村内供电、通信、有线电视、广播等线路架设整齐有序;设置村邮站,增加投递频次和深度;设置专用垃圾收集点,采取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方式。(三)公共设施配套指引规划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提升”,力求达到城乡均等化的目标。村庄公共设施按照七大类,两级配置。使公共服务实现农村地区的普遍覆盖。 公益性公共设施项目配置表分类项目名称设置级别设置规定中心村基层村行政管理机构村委会农业经济服务站村民服务中心 教育机构小学 幼儿园 托儿所 村民学校 文体科技农业技术培训站文化活动站/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预防医学/卫生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