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课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499281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语》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语》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语》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语》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说课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论语十则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六篇课文,它选自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这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十则,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着重表达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学习本文,是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熟悉和了解。而学好本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利于以后文言文的学习。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

2、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 2、初步学习运用“加字法、换字法”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 3、能当堂背诵课文,积累成语警句。 4、联系实际,体会思想,端正态度,改良方法,提高修养。(难点)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情况,我设计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

3、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教学千法读为本”,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为此我将学生读的训练分为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内容,读出韵味;读出感悟,读出智慧。 2、点拨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到达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为此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批注笔功能,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文中关键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教会

4、学生一些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课文。 3、合作探究法。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围绕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用学生的互问互答,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开放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提出质疑,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有新发现。 三、说学法 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根底知识,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根底。 1、朗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

5、的朗读中,感知含义,加深理解。 2、整体感悟法。虽然每一则之间内容缺乏联系,然而就其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内容又可归纳为学习和修身两部分,整体感悟内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认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 3、讨论、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探究面越是深广,就越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潜能,有利于学习的深入;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围绕某个问题探究,解决,在积极采育中使自己的话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到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充实,内涵深厚,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二个课时开展教学,为便于说课

6、,我从整体上陈述这两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大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2、从资源库拖拉出孔子像图片。你们了解他吗?出示幻灯片,指名读。(或是从资源库中拖拽出孔子的视频介绍开展播放)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十则。 二、分层诵读,理解感悟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这是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你们知道要如何才能学好文言文吗? 朗读是解读

7、课文的第一把钥匙。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哪么朗读课文应注意哪些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今天我给大家的朗读提出这样几个具体的要求。(出示) 1、指名读课文前五则,指名评价(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谁能比他读的更好?指名读后五则) 2、引导读出节奏。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两种读法:一个是按意义节奏读,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是按音节节奏读,也就是按古时摇头晃脑地读,我给大家摇一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同学们按音节节奏找一找感觉。生纷纷摇头晃脑地读。

8、(播放背景音乐) (二)再读课文(读懂内容,读出韵味) 1、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必须建立在理解内容的根底上,所以我们必须先疏通文意,再找韵味,请同学们说说,理解文言文一般有哪些方法? 2、出示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出示) 3、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尝试理解文意) 4、指名翻译,(注意关键词意思和深刻含义。)教师利用白板开展圈点批注。 5、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不懂或疑难吗? 6、疏通了文意,我们对十则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们就来有韵味的读读吧! (三)三读课文(读出感悟,读出智慧) 没想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声情并茂,这么韵味十足,我已陶醉多时了。通过刚刚的读,我们的眼前也仿佛栩栩如生地站

9、立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微笑着,睿智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对同学们的赞叹与欣赏。 1、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又快又多。 2、指名背诵,追问: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则?读着你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了一份智慧,获取了一些思想营养呢?请任选一则,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你的启迪。 (教师在此根底上,明确这七则分别是讲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为人品行的) 三、当堂积累,拓展延伸 1、精妙的语言,总能流传千古,这十则中哪些作为成语被保存了下来?找出来积累到笔记本上。 2、补充积累论语经典名句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在这堂课上,我们是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与2500多年前的孔子作了

10、一番面对面的交流,真是不亦乐乎。 课外了解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与他做次“亲密接触”,来一次思想的远游。 论语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六则,着重表达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两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华,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的 (1

11、)知识目标: 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 (2)能力目标: 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开展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3)德育目标: 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 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华,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教学的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12、,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说教法 1.分类整理归纳法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 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课堂实践活动。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2.情景教学

13、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据此,语文教学研究者总结出一条语文教学原则,即文道不可分割的原则,即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初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唤醒学生;用民族自尊、爱国主义的信仰激发学生。 3.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音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

14、顿等。 三.说学法 1.这是同学们进入七年级后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2.运用诵读法学习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3.课文所选各则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 第一课时,我用论语中的道理接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开展导入,激起学生兴趣,接下来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老师开展补充。由于学案上已有各个句子的解释,所以,教学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课时,略。 五.总结延伸 我们学习完论语十则这门课,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 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华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论语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六国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赏析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