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4989984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缘起(1)课题提出的背景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潮流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而教育信息化

2、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江苏省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重大举措。为此我校提出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课题研究。(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虽然信息技术在学校得到了一定应用,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完全普及,部分教师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教育教学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手段,难以适应学校信息技

3、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思考1、概念的界定: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计划和组织的推动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建设,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指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指建设一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2研究的实践意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

4、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是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业务精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3、研究的理论依据: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扩大了人的认知空间,并且使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生动,使学生认识事物更加准确、全面。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模式能更加突出

5、认知主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从而建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这样既重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又重视了学生兴趣、主动性与学生的心理结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4、研究目标(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构建一支较高水平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2)加快教师继续教育及校本培训建设,逐步构建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体系。(3)

6、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三、研究内容设计1、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研究。研究如何建设良好的信息环境。(1)加大投资力度,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2)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丰富教育资源。2、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意识及运用能力。(1)教育观念的研究。(2)教学方法的研究。(3)教学技能的研究。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研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四、研究过程设计第一轮实验(2005.5-2005.

7、8)1、基础建设:构建校园网络平台,光纤接入无锡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班班通。2、资源建设:建设视音频资源库、课件、素材资源库、电子图书管理系统。第二轮实验(2005.9-2006.2)1、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2、教师继续教育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师培训主要分两个阶段:全员培训:50周岁以下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聘请专家、教育局领导进行专题讲座。重点培训:教学骨干、青年教师参加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培训,通过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3、开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研讨活动。第三轮实验(2006.3-2007.

8、5)1、以教学资源应用为主,实现在线考试、在线答题、在线点播。2、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借鉴他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研究。2、调查法。通过调查法,掌握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3、行动研究法。运用研究法解决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批判性反思。4、经验研究法。对研究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总结,揭示经验的实质。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组织保证。建立完整的课题组,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2、人员保证。课题组成员都是业务骨干,具有较强的教研科

9、研能力。3、制度保证。学习制度: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及教学技能培训。研究制度:每学期上3-6堂教科研展示课。激励制度:对课题研究有较大贡献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经费保证:每学期保证一定的科研经费。七、预期研究成果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3-2005.8)(1)搜集有关文献资料,认真选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建立课题组。(2)指定调查问卷,调查研究目前教师信息技术掌握情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行前测。第二阶段:实证研究阶段(2005.9-2007.5)(1)按研究设计方案在每学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实事求是地开展课题研究。(2)及时记录,收集数据等资料,不断小结。(3)定期开展研究课、

10、课题研讨会,讨论汇报研究进展情况。(4)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并及时地撰写研究论文和经验总结,在各级评比中或各级报刊中推广研究成果。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7.6-2007.8)(1)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对数据系统地进行统计分析。 (2)撰写研究报告,编辑论文、教案集,推广研究成果。八、课题研究人员分工1、课题组织组长:周永强副组长:邹学军组员:王元讯、殷明、吴平一、周伟华、各年级组长、骨干教师2、课题组分工周永强负责课题方案的设计、研究活动的组织。邹学军负责课题研究条件的保障,王元讯负责论文、教案的结集。周伟华负责课题研究网络技术保障,参与行动研究。

11、其他成员在所在班级进行研究活动,及时分析总结研究进展情况。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队伍的建设发表日期:2008年09月11日 来源:教育信息网 一、分析现状 抓住关键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在各级各类电教部门的大力倡导和学校的积极努力下,我国的的教育信息化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计算机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网络技术、校园网、教育区域网等教育现代化逐步走进了校园,在教育教学中展示了强劲的生命力。然而,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中,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观念问题仍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有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搞“应试教育”那一套,教学观念还很陈旧。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

12、念的现代化,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 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上变化,因此,教学改革不只是改革传统的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对教育信息化持怀疑态度。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是广大教师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教师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就是掌握和运用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在内的

13、多种现代化教育传播媒体。 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和要求还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同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明显滞后。即使在某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里,先进教学仪器设备也由于教师们头脑中的软件跟不上硬件的发展进度而成为“摆设”。如果教师不懂多媒体计算机、没有教育信息化观念,学生很难学会应用计算机的相关技能和具备信息素养,就会影响一代人。一般教师在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过程中,有两个普遍存在的困难,一是基础差: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他们从读书到教书一直用的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方式,从没摸过计算机,认为计算机很神秘,出于教师的自尊,甚至没有勇气去学;二是广大

14、一线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他们既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家访等,被淹没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日常事务中,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存在着一些困难。 信息技术装备上去以后,如何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就成为突出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中,建设一支信息化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 明确目的 学用结合 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师所要掌握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这是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严峻挑战。 教师队伍必须自觉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思想、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教学体制

15、、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实现教育的一次革命。面对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广大教师还缺乏准备,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的意义还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教师不可能游离于教育信息化进程之外,教育的信息化也不能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是教师无法回避的事实。因此,需要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应当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信息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教师应该首先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意识,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要真正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去,应该改进培训方式、培训内容, 让教师在 “游泳中学会游泳 。教师培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研究教学,服务于教学;从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