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98072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者;3、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4、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1、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主要有三种类型:感觉神经元,运 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1、反射和反射弧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反射是神经 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神经活动主要是指大脑皮层活动,它的基本过程是

2、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第三节 心理发展的历史及主要流派1879 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这个学派的奠基人是冯特,著名的代表化合物是铁钦纳。(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三)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 年美国心理学家化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宣 告了行为主义

3、的诞生。(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的同时,德国也涌现了另一个学派,即格式塔心理学,又称 完形心理学。其借重有化合物有韦特海墨、苛苛勒和考夫卡。(五)精神分析学派 这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个学派。(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学派,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 力”。(七)现代认知心理学20 世纪40年代末诞生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被称为“三论”,对现代认知 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7 年奈赛尔发表的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 理学的诞生。第二章 认知过程感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4、映。 根据刺激来源的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感觉现象1、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2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感觉后效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3)联觉。 二知觉概述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

5、及其相互 关系的反映。知觉各类2、社会知觉3、错觉 知觉的五个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理解性5、知觉的适应性三、观察概述(一)概念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二)观察的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精细型:4、观察的敏锐性。(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学会做观察记录;6、观察后的归纳、总结。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第二节 注意一、概念 注意是心

6、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二、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三、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四、分类 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 ,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 有意后注意三类。(一)无意注意1、概念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注意。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客观条件: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性;3、新异性;4、刺激 物的运动和变化。(二)有意注意1、概念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目的任务的理解;(2)间接兴趣;(3)抗拒干扰;

7、(4)实际操作;(5)自 我的言语强化。(三)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批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三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同样清楚地知觉出 来的对象的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3、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一个人的注意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直接关系;(2)注意的集中和稳定,主要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目的;(3)个人的主观状态也影响注意稳定性(三)注意的分配1、人在同一时间之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和活动。2、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1)在现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

8、是已经熟练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各种活动对象的各个部分,已经在经验中 形成稳固联系。(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四)注意的转移 人们把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个事物上。这叫注意的转移。第三节 记 忆(一)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二)各类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和逻辑记;2、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3、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类,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4、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为外显启发内隐记忆。(三

9、)记忆系统 一般把记忆分为三种系统,即瞬时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系统、长时 记忆系统。1、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是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特点:(1)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瞬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极短。(3)记忆容 量较大。(4)感觉记忆痕迹容易衰退,学习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瞬时记忆的编码一般有图像编码和声像编码。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二、记忆过程分析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等三个环节。影响识记的因素有:1、识记的目的;2、学习态度;3、材

10、料的性质和数量;4、 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5、识记方法。(二)遗忘1、概念: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 再认。2、规律: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提出了“遗忘曲线”形象地显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4、遗忘原因:1、消退说;2、干扰说;3、压抑说;4、提取失败说(四)再认或重现 过去经历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仍然可以被识别出来,这就是再认。 根据需要把经历过的事物独立地在脑中呈现出来的过程就是重现,又称回忆。(1)记

11、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 性。(2)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叛徒,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记忆上的优缺点。 其次,要指导学生严格按照记忆规律学习知识。 第三,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应用,知识才能 巩固与更新。3、有效组织复习(1)复习要及时;(2)复习要多样化;(3)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的方法;(4)过度学习;(5)复习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第四节 思维与想象(一)概念 思维是人脑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 性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二)特征 心理学家研究

12、认为,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层次性、问题性、元认 知性等 6 种特性,其中概括性和间接性是思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特征。(四)思维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五)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六)概念形成阶段 概念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抽象化、类化、辨别。(八)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和严谨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5、思维的创造性。(九)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各级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

13、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新的思维 成果的思维活动。(二)特征 1、思维的流畅性;2、思维的变通性;3、思维的独特性;4、思维的敏感性。(三)过程1、准备期;2、酝酿期;3、豁朗期;4、难证期。(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性能力。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三、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

14、想象的形式1、黏合;2、夸张;3、典型化;4、联想。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有:(1)创造性动机;(2)原型启发和联想;(3)积极的思维活动;(4)灵感和艰苦的劳动。第三章 情绪与意志一、情绪概述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对客 观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三)情绪的功能1、信号功能;2、调节功能;3、感染功能;4、适应功能。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一)情绪性质分类 心理学一般认为,快乐、愤怒、恐惧和是四种最基本的情绪2、情绪状态分类心理学把基本的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二)情感的分类按情感的内容、性质和表现方面的不同,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类srH

15、-第二节一、意志的概述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 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二)特征 1、意志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2、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意志行动以 随意运动为基础。按趋避方向,可把动机斗争分为三类:双趋式斗争、双避式斗争、趋避式斗争。三、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一般把意志品质归纳为四种: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第四章 个性心理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人脑对 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二)特点1、需要的对象性;2、需要的动力性;3、需要的社会性;4、需要的不平衡性;5、需要的周期性。(三)种类1、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2、根据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由五个层次构成: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 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二、动机 动机是引起并维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