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974641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之情境教学 -如何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动感”地带 创设情境教学是我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首先“创设情境” 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能将概念化、抽象化、结构化的知识化为儿童可以接受的情境;其次,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再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目的是在数学课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的教育情境或者提供某种获知的条件,激起儿童强烈的情感,把情感和认知结合起来,促进儿童潜在的智慧、情感、创造性诸方面获得充分发展,突破以

2、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实质上是一种人为优化了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客体支持下儿童主体宽松、积极、愉悦的心境,并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实现主体的能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体充分发展的统一。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

3、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揭示矛盾,解决学生“欲达彼岸”的心理困境,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营造一种“韵味无穷”的教学情境。课堂的问题情境不仅仅包含着问题,还包含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方式,包含着教师的启发、鼓励、激发、暗示、点拨,也包含着学生对问题的应激状态,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整个课堂的动态表现

4、。那么应该怎么样创设教学情境呢? 1.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体现情境的趣味性。 问题源于某种情境,而生动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则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位置与顺序时可以设计“猫抓老鼠”的游戏每一轮选1,人为“猫”, 6 人为“老鼠”。活动前先让“猫”观察1 分钟,蒙上眼睛,然后由学生指出某只“老鼠”的前后(或左右)各是谁,再由“猫”猜出“老鼠”的名字。该游戏极富童趣,每当猫“捉”到老鼠时,教室里是一片欢腾,学生的参与程度之高可想而知。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比较关注“有趣、

5、好玩、动态、新奇”的事物, 而高年级的学生更易被“实用、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所吸引。只有把数学的自身特点与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 注重情境的思考性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与体验, 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 而且要尽最大可能地拓展其思考的空间。因此,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问题思考空间大小的影响。首先, 要考虑材料的呈现形式。一般来说, 条件的呈现比较隐蔽( 需要选择或转换) 、解决问题的步骤稍多、解题方法或结果

6、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 思考空间相对较大, 反之则小。其次, 解决问题的策略、步骤、方法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 这样既增加了思考的空间, 又满足了学生心灵深处的“成功需要”。如下面 的问题: 淘气家离学校5千米,笑笑家离学校4 千米, 淘气到笑笑家多远? 教师的详细分析和标准化答案往往会损害问题的教育价值,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交流, 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会有所收获, 对数学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3.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强调情境的现实性。 情境的现实性要求情境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必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 调“真实的学习”

7、, 强调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对于喜闻乐见、经常遇见的现象和事情, 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热情。他们不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而且更易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知道运用数学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生认知的起点往往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经验或具体事例, 而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却大多是间接呈现的, 不像“生活数学”那样来得直接。因此, 引导学生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把小学数学间接的知识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是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例如, 在“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并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在“我和小树一起长” “小小运动会” “今天我当家”情境中学习100 以内的加减法,

8、 在“体检”情境中认识长度单位“米”等教学实例, 充分利用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情境,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问题、经验进行探讨、总结和升华,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从而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4.创设情境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正确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 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例如, “计算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绝不是说所有的计算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

9、型”, 因为计算还有自身的规律需要让学生去掌握。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如果是问题情境, 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新而有趣, 既有适当的难度, 又富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 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时提炼出数学问题, 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东拉西扯”, 游离于目标之外;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 不能“浅尝辄止”, 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摆设”, 以至“穿新鞋走老路”。 5.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对于低年级学生, 颜色、声音、动作有很大的 吸引力, 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

10、动、形式丰富的情境,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 对于高年级学生, 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情境, 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 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 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6.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 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 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做到: 一要熟悉教材, 掌握知识的结构, 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不是千篇一律, 而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 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 才能打破数学课单一呆板的局面, 提高小学数学课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他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挑起矛盾,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在学生研讨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在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