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3篇).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495347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3篇).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效策略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语文教学任务的半壁_。一直以来,语文老师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苦恼,许多中高年级学生也畏怕写作文,甚至厌恶作文,从而使习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

2、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纵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强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普遍存在着动嘴多动笔少的现状,即使有读写结合的随文练笔,还存在着千篇一律的“伪练笔”、错过时机的“空练笔”、缺失引领的“浅练笔”等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希望借助该课题的研究达到以下目的:通过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提高指导学生习作的能力,也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通过研究,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从“读写结合”的落点选择与训练策略切入,在阅

3、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有效地将_运用语言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_,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研究,促进学生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增加写作素材,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小练笔入手,变“要我写”到“我要写”的主观心理变化,最后达到“我爱写”“我会写”的目标。该课题的研究对于学校、教师、学生都将产生深远意义。(1)能有效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要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有效性”就得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揣摩文本语言,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

4、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寻找课堂教学设计的支点,以符合学生需要的角度切入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读写结合”。此课题的研究必然能提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2)能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重点研究如何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空白点,拓展延伸点,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它就文取材,把学生的语言_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小练笔的随机进行,极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不仅是提高习作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5、,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3)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和学习效能,让课堂更加高效。也促使教师的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必然能促进学校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促进学校长远发展。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于永正老师说:“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温儒敏教授说:“如果说有作文教学的正

6、路,那就是三句话:读写结合,广泛阅读,适当练写。2、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引导学生把教材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3、致力于读写结合研究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说:“读和写是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4、儿童最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和中介,让孩子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不但能满足了儿

7、童好表现的需要,还能激发孩子习作的积极性。根据儿童“易遗忘”的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以中高年级教材为主,深入开展有效性“读写结合”的研究:1、调查研究,了解我校中高年级课堂读写结合现状。2、研读文本,探寻读写结合的有效切入点和训练方式。研读教材,针对不同课例,探求行之有效的随文练笔方式,在读与写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从典型表达处的模仿练笔、启发思维进行想象练笔、深入文本后的抒情练笔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有效的随文练笔训练方式,对练笔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引导,为学生的习作打下基础,“写”出语文课的精彩。使课题

8、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3、读写结合,探索以读促写的有效指导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狠抓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制定具有不同训练目标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将小作文与大作文有机融合起来,以形成灵活、高效的作文训练模式。4、研究策略,构建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训练点上_一系列有层次的听说读写训练,注重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让文本成为习作的典范和习作的法宝,让读写结合真正收到实效。5、研究评价,总结出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练笔后,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指导。善于发现、引导,渗透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扎实练好平日小练

9、笔的“基本功”,写好个性化大作文。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突破习作教学难的瓶颈问题。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方法。调查法、以经验总结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进行系统研究。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奠定理论基础;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成果,认真讨论学习,更新观念,指导研究。2、行动研究法。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不断提出计划、_实施、反思修正,总结评价,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使课题在行动中得到深入,取得实效。3、调查法分析法。通过多方位、多范围、多角度的观察分析和问卷调查等途径做到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准备把握,增加针对性和实效性。4、课例分析法。对研究过程中所出

10、现的典型课例进行剖析,升华为理论。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归纳与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和实际经验。六、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即。_年_月至_年_月,拟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三个阶段进行。本研究共需_年时间。1、准备阶段。_年_月_年_月。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前期调查,_预备性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开展“略阳县东关小学学生语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和“略阳县东关小学教师习作教学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2、实施阶段。_年_月_年_月。采用行动研究法、合作研究法,课题研究深入实施,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

11、在反思中发展。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研究内容及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因“文”制宜,合理、有效地开展“小练笔”研究,耐心细致地进行个案分析,撰写教学随笔。同时结合自身的读书学习,做好读书笔记。调查教师及学生习作教学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撰写调研报告,制定研究计划,开展随文练笔策略与方法研究,按计划安排开展阶段性研究活动,定期_学习和课堂实践,及时总结反思,提炼经验,进行阶段性研究总结、论证,不断修正研究方案和研究策略,同时注意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撰写研究总结及相关论文,梳理研究材料,对课题组成员研究状态予以_与指导,统筹规划。3、结题阶段。_年_月_年_月。整理各项过程性材料,整理归类、归档,撰写课题研究

12、报告,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汇编优秀论文、典型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_、优秀教学札记,总结研究工作,申报结题。七、课题研究对象与范围1.课题的研究对象。3_年级学生,3_年级各册教材。2.课题研究范围: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1、总结性研究报告。2、课题经验论文。3、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随笔等。4、学生成果集。如小练笔习作集、日记、作文等。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二)一、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制定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课题研究计划非常有必要。在制定研究计划之前,我在班内进行

13、了前期调查,情况如下:1、学生的读课外书时间。天天读的占_,经常读的占_,偶尔读的占_,从不读的占_。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天天读书的很少,就是经常读书的同学也不多,而偶尔读的同学尚占相当大的比例。从阅读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_分钟。这说明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学生的读课外书习惯:能自觉摘录好词好句并加以背诵的_人,能主动写读后感的_人,能把读过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的占_。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比较喜欢说书中的精彩故事、介绍好书但学生在阅读时,缺少具体的方法指导。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写作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针对班内情况,本学期我

14、决定开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二、研究目标:1、增加阅读量,两周至少读完一本书,本学期每人至少读_本课外书。2、完成各种活动目标,进一步诱发学生阅读的热情。3、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三、研究方法:1、营造书香氛围。设立班级图书角,营造阅读的教室氛围。2、提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1:001:30,学生静静看书。3、开展睡前半小时读书活动,家长监督。4、每周设一节读书课,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5、鼓励学生即兴表达,再通过“作文竞赛”、“朗诵会”、“读后感比赛”、“我喜爱的一本书”推荐、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进一步诱发学生表达的热情。6、每月评选一

15、次“阅读之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具体措施:(一)、寓教于趣让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1、教室浸润“书香”。培养小学生读书的习惯,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很关键的,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因此,首先教室内要建立“图书角”,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这样一句话“让阅读修炼我们的课堂”,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书,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更新。室内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1)每周一下午的第一节语文课改为班级的读书课,老师或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篇章,或在读完故事后,与孩子讨论,释放孩子的阅读体验;学生或诵读语文经典读本、“红帆船读书活动”中推荐的书籍;或欣赏一些学生自己的“佳作”;或开展口头作文比赛、诗歌朗诵活动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每月评出班级的“阅读之星”、“讲故事小能手”、“科学小博士”等。(2)以“午间阅读”尽享休闲时光每天中午1:001:30,师生开始午间阅读。这段时间阅读的内容有的来自于班内图书角,有的是学生们自主选择的书目。孩子们运用默读与速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与效率。享受着午间休闲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