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古文 阅读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95108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学习古文 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怎样学习古文 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学习古文 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学习古文 阅读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学习古文 阅读答案 怎样学习古文?打开?唐才子传,在唐朝,七八岁的孩子不仅能读懂古文,还会写古文。是不是当时人特别聪慧呢?再看近代人,康有为“七岁能属文,梁启超六岁学完?五经。可见今古人的聪慧是相似的。则为什么现代人读古文会成问题呢?这应当跟读法有关。前人读书,刚启蒙时,对读的内容几乎完全不懂。读了假设干年,豁然贯穿,完全懂了,而且是“立体的懂。其关键就在于熟读背诵,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假如不是如此,读了一篇课文,记住了文中一些生字和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生字是“点,句子是“线。“点线的懂是不够的,因为一个字的解释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因高低文的关系而有变化,在不同的结构里也会改变原有

2、的词性,有了不同的用法,碰到这个字的解释或用法有变化时就不好懂了。记住了一篇课文中所有的生字和句子,这叫“平面的懂,“平面的懂只记住了这篇课文的生字和句子,在别的课文里,同样的字,假如它的意义或用法有了变化,就看不懂了。因此,“平面的懂也还是不够的。而把一部书全部读熟就不同了。比如“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4次,开始不懂,当读到十几次时,渐渐懂了;读到几十次、上百次时,懂得就更多了。如,在?学而篇里:“孝弟孝敬父兄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同欤。这个“仁是指一种很高的道德规范,即仁德。在同一篇里,说:“泛爱众,而亲仁。这个“仁指具有仁德品行的人。在?里仁篇,说:“里居住仁为美。这个“仁指有仁德的地方,

3、相当于好的环境。在?子路篇里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意思是假使有王者兴起,一定要经过三十年才能推行仁政。这个“仁解释为推行仁政,改变了原有的词性,成了动词。在这些句子里,“仁字作为仁德的根本意义没有变,只是由于高低文的不同,具体的解释或用法有了变化。懂得了这些具体的变化,这就是对“仁字的“立体的懂。到了“辛亥革命以后,废科举,兴学校,学校里不读?论语,改读教科书了,但是从学校里毕业出来的学生,还是会读古文,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的学校也教文言文,一到中学,就教传诵的古文,不但教,还要熟读背诵。当时的中学生,熟读背出了不少篇古文,他们对读熟背出的不少篇古文中的字,也就有了“立体的懂;因此要

4、会读古文,熟读背出足够量的古文也行。学会读古文跟学会读外语相似。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小时候读外文,老师挑出书中的精彩段落来要学生背,这次背一段,下次再背一段,积少成多,就背出不少段落了。这是吕先生他们所以对英文有“立体的懂的原因。朱熹讲读史书,挑重要段落来读,跟吕先生的讲法相似,可以参考来使我们到达对古文或外语的“立体的懂。结合熟读背诵来讲“立体的懂,还有一层含义,即培养语感。学习古文也是学习语言。把方言区的孩子送到北京来念书,不用教他北京话,过几年,他的北京话就讲得好了,从发音到用词都北京化了。他回到家里,听到大人讲话不合北京话的规范,还会起来纠正,因为他已有了北京话的语感了。学习古文也这样

5、,熟读背诵了一定篇目的古文,对于古文的用词造句,尤其是虚词的运用都熟悉了,也就会理解了。作者 周振甫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22年7期,有删改11有哪些具体做法可以到达“立体的懂?仔细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答复。3分12第三段的四个例句中,“仁的用法发生变化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B泛爱众,而亲仁C里仁为美 D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13根据最后一段方言区的孩子学北京话的例子类推,谈谈“文言文语感的大致意思。2分 14有的同学学古文,主要靠背记课文中的词语注释和句子翻译,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今年中考,扩大了文言文的考查范围,你认为是否有必要?结合上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

6、法。3分答案:11.途径1读熟背诵整部的书;2读熟背出许多篇文章;3读熟背出许多精彩段落。3分。第一问1分,答到与“融会贯穿相近的意思即可。第二问3条全答对得2分,答到2条或12两条中任1条得1分,只答出第3条或全没答对不得分;意思相同即可12D 2分 13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1它是在熟读背诵很多文言文根底上或在特定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中形成的一种语言感受能力;2它是自己体悟到的不是教出来的;3能自觉理解运用,辨析正误。2分。答到2点即可得2分,答到1点得1分14没有规范答案。只要有自己的真实想法,联系选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这些做法不可取,因为那只是点线的懂,最多到达面上的懂,不会灵活运用;扩大考试范围,有利于增加积累,促进到达立体的懂。如持反对意见,必须有一定的道理和事实,对文中的观点提出质疑。3分。观点鲜明,能运用文中的知识,语言通顺,得3分;有一点欠缺得2分;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