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应形成的认知能力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931724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应形成的认知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幼儿应形成的认知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幼儿应形成的认知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幼儿应形成的认知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幼儿应形成的认知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应形成的认知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应形成的认知能力(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应形成的认知能力发布时间:2007-10-29 21:50:00 浏览:4486幼儿应形成的认知能力包括一般的基本认知能力以及在各个不同领域中的 具体认知能力。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一、基本的认知能力(1) 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能正确并积极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探索。(2) 幼儿能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会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周围常见的 事物,并发现事物或现象存在的明显差异及变化。同时,逐步学会从不同 角度观察或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找出事物变化的简单 原因、学习简单的推理。(3)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会根据物体的名称及某一特征(如颜色、 大小、形状等)进行分类,并逐步

2、过渡到会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形 成初步的概括能力。(4)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学会比较事物(人、动物、植物等)的不 同点或物体间量的差异,会按某些外部特征、发展变化或某一简单规律对 某些事物进行排序。(5) 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感知、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并能根据某些 事物现象进行初步的猜想。二、具体的认知能力(一) 社会生活方面(1) 认识自己和别人,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自己的家庭、住 址,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关系。(2) 认识并喜爱周围的环境,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喜欢中国的风景 名胜;认识并尊重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认识主要的民族,并尊重少数民族。

3、(3) 知道节日,了解主要节日的内容和形式,能主动参与节日活动,感 受浓厚的亲情与民俗气氛。(4) 认识到生活、游戏、学习等行为规则和自己行为的关系,知道应自 觉遵守规则与要求,懂得自己的行为不应影响他人;主动遵守公共秩序, 爱惜公物,保持环境整洁;学会简单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初步理解 并分析行为的对与错;做错了事能承认,并愿意改正。(5) 掌握初步的交往技能,在交往中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学会分享与轮 流,有初步的礼貌行为;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能尊重他人的 意愿。(6) 认识常见的日用品,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外形特征、性质和用途; 学会爱护玩具、图书,爱护生活、学习用具。(7) 认

4、识周围成人的劳动,了解劳动的内容、使用的工具及劳动的社会 意义,尊重他人的劳动;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具有初步的责任意识,愿 意并能够为自己、他人和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事认真、有始有终。(二) 自然领域方面3-4岁 幼儿喜欢小动物,愿意参加饲养小动物的活动,爱护花草树木,愿意 给植物浇水;能感知四季最明显的特征,以及下雨、下雪等自然现象,体 会天气冷了多穿衣服、热了少穿衣服等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了解物体能 滚、转、停等及人们的推、拉对物体的作用;在玩沙、玩水的过程中,初 步感知沙、水的特征。45岁 能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周围常见现象,能对某些事物进行连续性观 察,并发现事物或现象的差异、变化;

5、会用各种常见材料进行简单的实验, 并进行初步的猜想;喜欢参加饲养小动物地活动,在活动中感知动物的生 长现象,学习为小动物收集饲料和喂食,与小动物有亲近感;喜欢参加种 植活动,在活动中感知植物有生命、生长,学习给植物浇水、拔草,知道 应爱护植物;能感知四季明显特征,说出四季名称,比较晴、阴、雨、雪 等天气现象,体会人们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气候的变化;能感知磁铁、石 头、泥土、空气等的特性及颜色的变化,物体的溶解、沉浮等现象。5-6岁 学会细心、专心观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或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物体 进行连续性观察,找出事物变化的简单原因,学习简单的推理;主动参加 饲养小动物和种植物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

6、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自觉爱 护动植物,懂得珍惜生命;初步感知动植物的多样性,体会人 与动植物以及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并感知适宜的环境对动植物的重要 意义,特别关注水、空气、土壤的清洁,感知它们对动植物生长变化及人 们衣着、生活的影响,观察不同的天气现象(风、雨、雪等),发现它们与 四季的关系,主动想办法适应天气变化;了解风、电、水、太阳对人的益 处和危害,初步体会事物的两面性;感知简单的物理现象,喜欢玩声、光、 磁、颤色的变化、沉浮游戏,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体会交通工具、通讯 工具等现代化手段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并对未来世界大胆想象。(三)数与时、空方面34岁 在操作活动中,会按物体

7、的名称或某一特征分类;会比较2-3 个物体 间常见量(大小、长短等)的差别;会用对应的方法体会多与少(4 以内); 能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4-5岁会比较事物(人、动物、植物等)的不同点或物体间量的差异,会按某些 事物的外部特征、发展变化或某一简单规律进行排序;学会按一个维度对 常见的物体进行分类;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认识长方形、半圆形,体 会几何图形之间简单的转换关系;会手口一致地点数 10 以内物体,说出 总数,认读10 以内数字,区分几个和第几;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 义,正确辨认前、后方位。5-6岁会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学习同时按两个维度

8、对物体进行分类,有 初步的概括能力;学习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记录统计和自然测 量;会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体会相等与不相等、变与不变的关系;学会 比较三个物体量的差别,体会量的相对性,按量的差异进行各种排序;通 过操作活动初步体会量守恒、图形守恒等;能成组地数数及10 以内倒数, 并会按生活情景自编三句话的口头应用题;能正确书写10 以内阿拉伯数 字,培养其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学会辨认加号、减号、等号等;认识 钟表,会看整点、半点,体会时间的不可逆性,知道应该珍惜时间;学会 辨别自身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四)语言方面3岁能安静地听别人说话或讲故事;会分辨

9、普通话中容易混淆的语音,正确发 出普通话中大部分语音;在生活和游戏中,能听懂简单的言语指令,并按 简单言语指令行动;愿意用语言与人交往,能运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请求 和愿望,并回答别人提出的简单问题;能朗诵简短的儿歌,复述简短的故 事。45岁 养成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具备根据言语指令连续行动或完成 一项任务的能力;能用语言与别人交往,乐于当众说话,并能较准确地发 出难发的和容易混淆的语音,大胆使用各种词汇;能初步理解作品,准确 地回答问题并主动提问;能独立复述简短的故事、续编故事、朗诵儿歌和 仿编儿歌;在生活和游戏中,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表现进行简单的评议。56岁有礼貌地听别人说话,能辨别

10、声调、语调的不同,并正确的使用声调、 语调和各种词汇;能在欣赏、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想象并体会作品的情景 和感情;独立地朗诵诗歌和复述故事,会仿编儿歌和进行创造性讲述;可 以通过观察比较全面的讲出事件完整过程,能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能 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说明自己的想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述进行简单的 概括和评议。第三节 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认知能力的形成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方面,而在幼儿阶段, 知识的掌握又是最基本的,也是认知能力形成的前提。幼儿的各种认知能 力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增强。从知识的掌握人手来培养幼儿的 认知能力,这是最佳的途径。知识的掌握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其中领

11、会、 巩固与应用是最基本的三个环节。一、知识的领会 领会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反应过程。对幼儿来说,就是关于新知识内容的直观映象的形成与抽象化的过程,它要解决的 是知与不知的矛盾,也就是使幼儿由不知到知,由浅知到深知的转化过程。领会知识是掌握知识的一个认识阶段,是掌握知识的开始环节,没有 对知识的领会就谈不上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如没有对“和”的知识的领会就 不可能掌握加法运算的问题。因此,知识的领会是掌握知识的基础,是掌 握知识过程中关键的一环,是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前提。知识的领会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实现的过程,它分为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一)感性认识阶段 感性认识

12、阶段是领会知识的初级阶段。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直接反映的 阶段,它是认识的最初来源。要获得直观反映,就必须依靠一定的心理过 程来完成。如感觉、知觉、表象等。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幼儿真正获得感性认识,就要从幼儿心理发展特 点出发。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1充分运用直观形式,形成感性认识 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 注意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直观的教学,促进幼儿准确地感知材料。幼儿园中直观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1) 实物直观:它是通过对各种实际事物的感知进行的。如幼儿认识蔬 菜时,教师就出示白菜、萝卜等;认识蜻蜓时就观察其标本。通过实物直 观,可以

13、使幼儿产生关于实际事物的感知觉和表象,有助于幼儿更准确地 理解材料,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 模象直观:它是通过实际事物的模型和图象的感知进行的。如认识 老虎就出示老虎的图片,认识青蛙就可以放青蛙的幻灯片等。这种方式可 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还可以根据观察的需要,“大变小”、“动变 静”等方式,使不易观察到的部位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提高直观的效果。 这种直观方式,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3) 言语直观:它是通过形象化的言语描述,引起幼儿的回忆、联想, 使有关的记忆表象恢复或激起幼儿的想象活动而实现的。如讲述故事、童 话时,常运用言语直观。运用言语直观可以使

14、幼儿在感知材料和领会知识 时,摆脱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所需要的时间、地点、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同时,由于言语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言语直观所提供的感性知识, 能在幼儿头脑中形成一类事物的表象,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言语直观还 可以使幼儿在此过程中掌握语音、语汇、语法,发展言语表达能力。上述这三种直观形式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实物直观不易使人观察到 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模象直观容易造成幼儿对事物的 认识大小比例失调;言语直观不如实物直观那样生动真实。在运用时,应 注意把三种方式结合起来,发挥最好的效果。2利用感知规律,提高感知效果各种感知规律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依据,它有助于提高

15、幼儿感 知的效果。(1)感知规律: 差异律:是指被感知的事物必须与它的背景有所区别。一般地说, 差异性越大,对象被感知就愈容易、愈清晰、愈深刻。例如,在白布上, 显示紫色的茄子、鲜红的苹果等贴绒教具,这些感知对象就很醒目、突出, 可以增强感知的积极因素。这条规律非常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 活动律:指在静止的背景上,使感知对象呈现活动的状态来增强感 知的效果。活动的物体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 组合律:指从背景中分出对象,使感知对象在内容上或在时间、空 间上组成一个有意义的系统,有助于幼儿形成规律性的知识。如让幼儿按 动物的不同类型来认识各种动物,这比杂乱无章地认识效果要好。组合律 利

16、于幼儿抓住事物的特征,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对观察对象的理解。(2)感知规律的利用与教育: 感知的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足够的强度,使幼儿能察觉到、引起 清晰的感知觉。如教师说话的声音不宜太大和太小,使每个幼儿都能听到 即可;实验中让幼儿嗅东西的气味,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适应现象。 要考虑知觉的选择性,提高感知速度。如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 对象越易被感知;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事物易被感知;刺激物本 身的组合形式,也是事物构成感知对象的重要条件。例如在视觉刺激中, 凡是距离接近或颜色、形式相同或接近的容易成为完整的感知对象;听觉 方面,刺激物在时间上的接近也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条件。教师在讲课、板书、制作挂图、运用教具时都应当遵循感知规律。如 讲课时,重要的内容要加重语气,辅以适当的表情手势。板书、绘画或绘 制挂图,必须在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