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羟基苯甘氨酸工艺说明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914145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羟基苯甘氨酸工艺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羟基苯甘氨酸工艺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羟基苯甘氨酸工艺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羟基苯甘氨酸工艺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羟基苯甘氨酸工艺说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羟基苯甘氨酸工艺说明1 产品概述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 D-(-)-4-Hydroxyphenylglycine ,分子式 (Formula): C8H9NO3,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167.16,纯品外观 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240 C,微溶于乙醇和水,易溶于酸和碱溶液生成 盐。作为一种医药中间体,D 对羟基苯甘氨酸主要用于0内酰胺类半合成抗 生素的生产,如在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羟基苄(欧意)、头孢氨苄(先 锋W)等广谱抗生素的合成生产中,D对羟基苯甘氨酸是必不可少的侧链酸。 这些由D 对羟基苯甘氨酸作为中间体合成得到的抗菌药物抗菌谱广,对革兰氏 阳性菌、

2、革兰氏阴性菌等均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同时作为新型的抗生素,这些 抗菌药物具有极佳的口服效果,并克服了过去广泛使用的青霉素 G 等存在的抗 菌谱窄、副作用大、耐酸性差、不能口服或自服效果差以及耐药性反应越来越普 遍等严重缺陷,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抗生素世界范围内的大量生产, 进一步带动了中间体D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发展。国外从19601970年代就开始了 D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合成研究,并在 1970年代开始批量生产,19801990年得到发展。D 对羟基苯甘氨酸需求量 近年来增加得很快。据报道,在1999年国际上单纯为生产阿莫西林,对D 对 羟基苯甘氨酸的需求量就达8kt,美、欧、日等地对

3、其需求量更是超过万吨。国 际上生产D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厂商有日本的合成化学、HIGH CHEM株式会社、 荷兰ANDN公司以及西班牙、韩国、瑞典等国家的一些公司。国内从1980年开 始研制D 对羟基苯甘氨酸,90年代中期开始小规模生产。近年来,国内对羟 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一些抗生素生产企业的半合成抗生 素和头孢类产品陆续通过中试,阿莫西林生产装置相继转入生产。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研究开发在我国起步较早, 但局限在化学法生产 工艺。目前上海、浙江、江苏、河北等地有不少厂家采用化学合成及化学 拆分法生产D 对羟基苯甘氨酸,但由于其流程长、收率低、成本高及产 品质量难以达到进口同

4、类产品指标要求而无法与国外的酶法产品相竟争。该工艺特点是利用菌种产生海因水解和氨甲酰基水解酶,通过酶水解 将底物对羟基苯海因一步转化为 D 对羟基苯甘氨酸。经多年的技术攻关, 通过开发主要原料对羟基苯海因合成新工艺,培育活化原始菌种及选择最 佳发酵及产酶条件,剖析基因启动的诱导机制并开发了新型诱导剂和洁净 合成工艺,筛选了加量只有几十 PPm 的絮凝剂收集菌体,采用新颖的产品 精制工艺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技术指标酶活由过去的 0.3 提高到0.5umol/min/ml ,生物量由 0.58(A600) 提高到 0.8(A600) ,酶对底物的转化 率超过 98%,产品收率达到 85% ,产

5、品质量达到荷兰、日本等进口同类产 品标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领先于国内同行业并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2 化学反应过程CO2+NH33 工艺过程水解生成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具有工艺简单,3.1 发酵 利用酶对苯海因进行拆分 无污染等优点。3.1.1 孢子制备选用生产上代谢快、周期短、具有特殊生理特性的菌种作为出发菌株,进行自然分离,选育出正变的菌株加以扩大培养,制备出在生产上的应用孢子。3.1.2 种子培养配制好适合生产菌种生长的培养基,消毒之后把孢子接进种子罐进行扩大培 养之后,达到有利于发酵的种子数量后,接进发酵罐进行发酵。3.1.3 发酵通过发酵,使生产菌代谢出用于苯海因转化成左旋对羟基苯甘

6、氨酸的两种酶。3.1.4 絮凝 发酵完成之后,在发酵液中加入絮凝剂,使生产菌丝凝聚,并调节 PH 至7.57.6,使生产菌代谢的酶的活性不降低。3.1.5 板框过滤通过板框过滤使菌丝体从发酵液中得以分离3.1.6 转化预先将一定量的水加热至45C,将过滤出的菌丝体投入并加苯海因调PH至8.08.1,最后投入转化罐中。菌丝体内的两种酶在转化过程中得以释放,将苯 海因转化成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3.2 提炼提炼的目的是为了纯化进而得到高质量的产品3.2.1 过滤发酵车间的转化液中,含有 3.0%左右的有效成分,其余大部分是菌渣和前 期加的助滤剂,需经板框过滤,将其分离出来得到较纯净的转化液。3.2.

7、2 脱色 经过过滤的转化液中仍含有色素、热源以及金属离子、蛋白质,胶状物质等。 为了去除这些杂质,首先要在碱性条件下,加活性炭进行脱色,然后再经板框脱 掉活性炭。3.2.3 超滤 料液经脱色后,经过袋式、熔喷过滤器后,进入离子交换,进口压力控制在W1.3Mpa,回流流量 $3.5m3/h。3.2.4 离子交换 经脱色、脱炭的料液再经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大量的金属离子及酶在产生产物反应时产生的 NH4+。3.2.5 酸化酸化,即调PH至3.54.0, PH=3.64是蛋白质的等电点,此时蛋白质沉淀 析出,经活性炭吸附,达到去除蛋白质的目的,进而得到较为纯净的酸化过滤液。 酸化过滤液进入卧罐

8、,将PH调至5.05.8。3.3 精制 精制的目的是为了纯化和浓缩,进而得到高质量的产品。3.3.1 蒸发 经浓缩后的料液通过真空蒸发,除去水分,提高料液含量。蒸发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5558C,真空度$0.08MPa,浓缩比率一般控制在7: 1 (7为前工段 的稀液体积, 1 为进冷却罐的浓缩液体积)。3.3.2 结晶分离 经真空浓缩的料液,进入冷却罐进行降温处理后使其对羟基苯甘氨酸结晶析出,再经离心机通过无盐水洗涤加以清晰分离,得到结晶体半成品。3.3.3 干燥包装将结晶体放入闪蒸干燥机中进行干燥,真空度稳定鼻0.08MPa,得到成品, 经过筛、混合、包装,入库。3.3.4 无盐水为提高成品纯度,所有参与料液反应的水均用无盐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