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4914055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点“十二五”时期(二0一年至二0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 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 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 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 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 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

2、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 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 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 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 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 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加

3、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 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 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 动、协调发展。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型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

4、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 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 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 家。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 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 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 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 气体排放强度,发展

5、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4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 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 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 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 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 步、劳动

6、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 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 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 提高。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 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 提高。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 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 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 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7、。(5)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十 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 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6)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 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 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着力提高城乡中 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 业比重。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 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 费模式。(7) 调整

8、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 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 经济增长。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 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 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 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 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

9、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 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8)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 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9)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 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10)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11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10、流转和宅 基地管理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 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 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 承包经营制度。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 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 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12)改造提升制造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 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1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判断未

11、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 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 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 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 争力和经济效益。(14)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 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 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15)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16)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

12、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17)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 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 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 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 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18)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臵。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

13、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 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 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19)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20)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 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21)加强城镇化管理。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 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 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强化规划约束力,加 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

14、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符合国情 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 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 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 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2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

15、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 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2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 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善再生资 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 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24)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 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 水资源配臵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鼓励海水淡化,严格控制地下 水开采。(25)加大环境保护力度。(26)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

16、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 科技创新驱动 ,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 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 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 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27)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 来的方针,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原始创新、集 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28)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 教育有机结合,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