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4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90951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4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一、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1、加强经济预警动态监测。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及时收集上报各项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和趋势的统计数据资料(material),准确把脉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及时提出各项工作建议。2、深入推进各项统计监测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科学发展评价考核工作,履行好监测牵头部门的职能,指导市相关部门和各县(区)规范开展评价考核工作;继续加强全面小康进程监测,真实反映全面小康进展情况;加大节能降耗监测工作力度,动态反映节能降耗工作实效。3、高质量完成各项统计调查。继续开展经济普查资料(material)研究开发;组织实施好rd资源清查;开展科学发展

2、问卷调查、成本费用调查、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等专项调查。4、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分析作用。加强对经济形势的专题研究和深度探讨,打造一批统计分析精品,彰显统计部门的服务特色;进一步完善经济形势分析和信息报送制度,加强统计信息报送力度,力争信息工作继续在两办保持前列。5、提升统计咨询服务质量和水平。认真研究、整理、运用统计资料(material),创新统计产品,解读统计数据,扩大统计服务范围,积极做好统计咨询服务;及时发布统计公报,编辑出版统计月报、统计年鉴、服务业统计资料(material)、两会专刊及民生统计方面的统计信息资料(material)。二、着力实施方法制度改革6、落实好年定报制度改革。认真

3、_执行江苏省_年统计年报和_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全面做好各项年定报工作,确保年定报各项新的要求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根据省局总体方案要求,改进地区生产总值审核与评估办法;执行新的城乡划分标准和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全面报表统计范围,做好贸易统计限上大个体数量核查和报表规范上报工作。_工业、贸易、投资等专业的环比统计和国家企业“一套表”制度。7、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县为总体的抽样调查体系。全面建立并实施以市县为总体的抽样调查制度,建立起精干高效、反应灵敏的市、县(区)抽样调查体系。_国家局_部分国家调查项目分工调整_要求,本着“明确职能、理顺分工、形成合力、和谐共赢”的原则,保持局队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做

4、到资源融合、数据共享。抓好相关统计调查制度的布置、换户扩点和培训工作,做好人力、财力保障。8、强化部门统计职能。健全部门统计网络,完善相关统计制度,以服务业部门统计和各项统计监测为抓手,加强业务指导,统揽统计数据管理,推进部门统计向全行业管理转变和向县(区)延伸,逐步建立起规范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制度和部门间统计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切实提高部门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9、扎实推进网上直报工作。不断完善市级网上直报平台,巩固规模以上工业、劳动工资和重点服务业企业网上直报成果,提高限额以上贸易、房地产开发和部门服务业网上直报率;进一步扩大直报专业范围,今年实施重点耗能企业、_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5、等网上直报。10、完善数据质量分析评估办法。加强重点指标的趋势性、匹配性、结构性、支撑性研究分析,建立工业、投资、贸易、城乡居民收入等重点指标的数据质量评估办法,确保数据质量经得起检验。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二)一、课程介绍统计学是财经院校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数

6、量研究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掌握统计学课程,除课堂教学应有的_课时外,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重视本课程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实现本课程的既定目标。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及总的要求: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提供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教学的重点: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总体

7、单位、标志、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统计调查的意义,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和调查表、调查时间等概念。统计报表制度的意义、作用和内容。各种专门调查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统计整理的意义、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形式。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分配数列中的名词概念,尤其是组中值的计算。统计表的作用、结构和种类。统计表的编制原则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的分类,尤其是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各种相对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

8、数、众数、中位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注意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标志变异指标的意义和作用,各种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及特点,尤其是标准差的计算方法。正确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动态数列的概念和作用。动态数列的种类。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各种动态水平分析指标和动态速度分析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些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如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的关系、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发展速度与平均发展速度的关系等。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异同点。平均发展速度两种计算方法的侧重点。动态数列的四种变动形态。几种常用的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间隔扩大法、移动平均法,尤其是用最小平方

9、法配合动态趋势方程。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的计算。平均数指数的编制原理,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计算。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关系,以及平均数指数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和分析方法。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运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以及根据指数体系进行指数间的推算。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抽样推断的理论依据。抽样误差的概念和抽样平均误差的意义,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方法。抽样极限误差的意义及计算。概率度的意义及其与抽样推断可靠程度的关系。区间估计的方法与步骤。抽样方案设计的内容以及

10、抽样方案设计的原则。主要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简单随机抽样条件下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确定。相关关系的概念和种类,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两种类型:函数关系、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的特点。相关关系的测定方法,相关系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性质。回归分析的概念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特点、方法。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估计标准误差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相关系数与估计标准误差之间的数量关系。国民经济统计核算的概念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中三大产值指标的核算方法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中的五大平衡表及四大账户体系。教学难点: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普查、抽样

11、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区别。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分类,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各种平均指标的应用条件及计算方法。标志变异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各种动态分析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指标之间的关系。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的区分和编制。算术平均数指数与调和平均数指数的区分和编制。因素分析法。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概率度的意义。概率度与概率的关系。区间估计。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确定。相关关系的种类。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其与直线趋势方程的区别。估计标准误差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三大产值指标、GDP的核算方法、五张基本核算表和四大账户体系。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12、,对象为财经类各专业本科学生。四、教学时间的安排五、教学方法围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以适用浙江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讲授统计学课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通过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研究相关问题。要采用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逐步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单项传授教学为师生互动、交流式教学;变传统教学手段为现代化教学;对有些章节在教学时可采用讨论式或自学式,区分不同的对象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倡导多媒体教学,在有条件的教室,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多种统

13、计方法结合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六、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选用教材: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祁新娥著(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_年版主要参考书目:1、统计学原理主编:黄良文中国统计出版社_年版2、统计学原理主编:于声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_年版3、统计学主编:袁卫高等教育出版社_年版4、统计学主编:贾俊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_年版七、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课程的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要有依据。平时成绩的比重不超过_%,具体比例由各二级学院决定。凡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低于_分者,即认定本课程为不及格,不再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计算。考试课程的

14、成绩一律以百分制评定。平时成绩由平时测试、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到课情况等,其中期中考试占主要部分,期中考试一般采用随堂考试形式,具体由任课老师视情况而定。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办法。试卷要求覆盖面要广,考试内容复盖课程的各章、各节;试卷的各种能力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各占一定比例;试卷的难易程度应合理。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判断、简答题、计算等形式。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三)一、课程介绍统计学是财经院校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学是研

15、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研究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掌握统计学课程,除课堂教学应有的_课时外,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重视本课程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实现本课程的既定目标。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及总的要求: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提供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教学的重点: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统计调查的意义,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和调查表、调查时间等概念。统计报表制度的意义、作用和内容。各种专门调查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统计整理的意义、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形式。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分配数列中的名词概念,尤其是组中值的计算。统计表的作用、结构和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