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490938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化运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文化运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文化运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文化运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文化运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文化运动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本信息课题第8课 新文化运动作者及工作单位莲花县高洲中学 廖春明教材分析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一知识点。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杂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又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

2、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学情分析本课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还停留在形象化阶段因而本课教学应尽量简单化、形象化,那么我将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阅读讲解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本课

3、对初中生来说可能最大的困难就是对新文化运动这一历史概念的性质进行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卡通内容的问答,理解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之间内在联系认识的能力。(2)结合背景、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3)通过对陈独秀等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的介绍,使学生逐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基本内容及性质和影响的学习,认识到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4、造了条件。(2)通过将新文化运动与维新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潮的联系及比较,了解西方社会思潮在我国传播、发展的基本脉络,加深对它的历史地位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能以陈独秀等人为榜样,学习他们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不惜为思想解放运动献身的精神。(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新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然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基本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主要分为导入、讲新

5、师生互动、小结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及后续袁世凯窃窃取革命果实逐渐引出本课课题。讲新环节:包括讲解三个大问题运动的兴起、运动的内容和影响、运动的新发展。小结环节:提问知识要点:背景、概况、新文化运动内容、评价导入环节:根据上节课所学对回答相关问题并对袁的尊孔复古逆流进行评价。讲新环节:通过互握运动的原因、口号、运动的中心、代表人物、主要内容、重点掌握运动性质。小结环节:除了回答相关问题也可以对本节课所学做一个基本概括。导入环节: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缺陷,初步感知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讲新环节:增强八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对重大历史事实基本概念的掌握。小结环节:提高

6、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总结能力。板书设计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 陈独秀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2、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3、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性质和影响二、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1、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列举本章主要的重难点及你采用的学习方法,这些重难点内容你掌握的程度怎样(好、中、一般)?主要重难点在第几节学习方法掌握程度在本章的学习的过程中,你有哪些困惑和疑难?你又是怎么解决的?告诉大家,让大家分享你成功的喜悦。困惑、疑难解决方法教学反思1、本课的突出特点是讲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适合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当然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做到了突出重难点避免了平铺直序式教学,学生的兴趣较高。2、本人在准备和讲授这节课的过程中,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判断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老师“讲”的好坏,而应该是学生“学”的好坏。教师的“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的任务,而不是让学生的“学”来帮助老师完成“教”的任务。3、本课经过同行的指导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讲解的时间较长、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师生间的互动还没有做到收放自如等,望这些问题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