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普法工作夯实社会和谐基础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905592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普法工作夯实社会和谐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推进普法工作夯实社会和谐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推进普法工作夯实社会和谐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推进普法工作夯实社会和谐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推进普法工作夯实社会和谐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进普法工作夯实社会和谐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普法工作夯实社会和谐基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普法工作,夯实社会和谐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成为我国的一个治国目标,成为全民所追求的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模式。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最有效机制,而普法工作是民主法治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原芳村区人大推进“四五”普法的一些工作经验,谈谈地方人大如何在夯实社会和谐基础中发挥作用。 一、从实际出发,加强指导,增强普法规划的针对性 *年,原芳村区“三五”普法规划进入了总结验收阶段,区人大常委会就提前介入了“四五”普法规划的制定工作,提出要按照“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商贸中心及

2、芳村城市化等具体实际情况来设置“四五”普法的实施内容。因此,区普法办在制定“四五”普法规划过程中,针对了本地区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社会问题以及各层次普法对象的特点,提出了包括内容和形式在内的不同普法工作要求,如针对创建和谐社会,化解城中村改制改造过程中的矛盾和重点,将信访、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纳入“四五”普法的重点内容,增强了普法规划的针对性。 二、认真审议,把好关口,推动普法规划的实施 为了从法律上保证普法规划的实施,年初,原芳村区人大召开了常委会会议对“四五”普法规划进行了认真审议,作出了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决定,以

3、人大决定的形式增强了“四五”普法规划实施的法律效力,并提出审议意见要求区普法部门每年都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及工作目标、建立检查评比、学习培训、考试考核、宣传教育等普法工作制度,以保证普法规划循序渐进推行。 三、加强检查督促,全力支持普法工作 “四五”普法实施期间,一是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每年听取一次普法工作情况汇报。区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则经常到基层了解普法情况,加强日常跟踪检查,掌握工作进度,解决疑难,协调处理有关问题。二是发挥代表在普法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每年都集中举办一期代表法律法规培训班,向代表分发法律资料,既增强代表的法律素质,也通过代表的示范带头、传播作用,来带动群众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律

4、观念的增强。三是大力支持普法工作行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每年都亲自对干部学法考核工作进行现场监督,积极参与现场普法活动和有关的法制讲座,全力推动全区普法工作的开展。四是把法律知识考试作为任命干部的重要环节和依据,对考试不合格者不予提请任命,大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促使领导干部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自觉运用法律观点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四、以法律进社区工作为着力点,营造和谐氛围 社区普法是“四五”普法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创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着力点。原芳村区在社区普法工作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创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四五”普法规划实施期间,正

5、值芳村区“城中村”转制改造工作全面实施,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比较突出的时期,为此,芳村区加大了对社区居民的普法工作力度,将法律知识的普及与解决群众内部矛盾纠纷,特别是各个时期社区居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提出每个社区举办一个大型的图片展,集中上一堂法制课,组织一场文艺演出,播放一组反映芳村区两个文明建设概况的vd录像带和向群众派发一份法制宣传资料的“五个一”活动形式,使社区群众接受一场别开生面、生动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如芳村花园小区就是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的示范单位,今年6月份,广东省在该小区召开了“法律进社区”工作现场会,总结了七点工作经验向全省推广。除了“五个一”活动内容

6、之外,芳村花园小区还在22X年初设立了广州市第一个社区法律工作站,由街道司法所所长、区公职律师担任义务咨询服务工作,成为社区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依法调处民间纠纷的好场所,社区群众纠纷大大减少,工作成效十分明显。社区还成立了合唱团,在会所内设置了一间约0平方米的场所,供合唱团队每周二晚上排练和社区老年人协会活动使用。两年多来,社区合唱团配合普法工作,多次自编自演法制节目在小区演出,还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大型法制文艺表演,成为社区法律志愿者服务队的重要力量,也营造了浓厚的民主、和谐氛围。 五、对人大推进普法工作的几点思考 、立足民主法治、和谐的目标,进一步健全法律体系 依照法律规则来

7、治理社会,人们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社会就有了和谐的基础和保障。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在立法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结合起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平衡。要坚持立法为民,民主立法,注意统筹兼顾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使各种错综复杂、流动不居的利益关系都能通过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予以有效调整,各种社会资源和利益都能通过法律机制予以公正、合理分配,权力的失控能通过法律途径加以矫正,受侵害的权利也能通过法律途径获得救济,社会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及各种不和谐问题都能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调节和解决,使法律成为对社会进

8、行全面控制的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渠道,只有这样,法律才能在公众以上中具有号召力和生命力,才能创设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和谐社会才能才能有稳固的基础和保障,普法工作也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检查督促,全面推进普法工作 保证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是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地方人大要通过视察、执法检查、调研、述职评议、提出议案等活动,维护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一方面加大监督力度,督促各行业、各系统普法教育规划的落实;要通过任前法律考试的形式,认真行使任免权,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要结合对执法工作的监督,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形成以“学法促执法

9、”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层,了解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分析研究普法工作扎实有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推进普法教育活动的进程。 在推进普法工作,构建和谐社会中,地方人大要着力促进依法行政工作。在各项国家权力中,行政权的涵盖面最广,涉及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广阔的自由裁量权,行政执法主体超越职权、滥用职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也最大。因此,地方人大要加大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通过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推行错案追究责任制,督促行政机关明确执法责任、范围,把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机关的权力同工作人员责任挂钩,引入约束机制,强化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10、,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促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3、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序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固本强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城市居委会和社区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传统城市居民的单位身份制已逐步被打破,居民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居委会和社区将承担更多的功能,现行街道的许多职能将逐步下移,这对基层的自治程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地方人大必须努力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以此使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志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得以体现和发挥。切实尊

11、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动力和保障。 、强化地方人大在社区普法中的作用,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带头作用 目前,地方人大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普遍是比较间接和宏观的,但随着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工作重心的下移,社区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没有和谐社区就没有和谐社会。人大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定要发挥好代表的作用。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人大代表应当在整合民意、凝聚民心中发挥作用。一方面,在遵守法律法规中起带头模范作用。人大代表要在各

12、条战线上和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身优势,广泛深入地宣传普法教育活动和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普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站在人大代表先进性的高度,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特别要学好与本行业和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自身的形象和影响,促进群众性的学法用法活动的开展,与广大干部群众共同营造学法守法和维护法律权威与尊严的氛围。另一方面,人大代表要在普法教育工作中发挥监督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一五”“二五”、“三五”、“四五”普法活动,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如何继续更加广泛和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还有赖于社会各界特别是“一府两院”国家机关的积极努力。各级人大代表在这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