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问题浅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4883968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问题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民工问题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民工问题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民工问题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民工问题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工问题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问题浅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浅析摘要:本文从农民工的历史、现实状态概述入题,阐述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 要意义,列举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的主要表现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从政 策制定和具体措施两大方面,分别列举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农民工问题城乡一体化1我国农民工岀现的历史农民工的产生始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首先 在农村推进了许多经济改革措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产生了极大的 生产积极性,农业连年丰收,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农业生产率的 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二个剩余”,即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前 者指剩余的可以向其他产业转

2、移的劳动力,后者则是农业劳动力在完成了农业生 产劳动以后的剩余劳动时间。“二个剩余”为我国的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 的劳动力和可供利用的劳动时间,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吸收了大量农村 剩余劳动力,活跃了城乡经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乡镇 企业的农民并不被称为“农民工”,因为当时的乡镇企业被归为农业中的工副业, 大多地处农村,职工是就近吸纳的农民,完全是农民身份。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而乡镇企业里面的工人呢,实际上还是农民。在什么 时候出现“农民工”这个词呢,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所的第一任所长 费孝通先生,1983年的时候,他开始进行小城镇的研究。在课题组里有位张雨

3、 林教授,他在1984年写文章时,首次提出了“农民工”这个词。而后“农民工” 这个说法被大量地引用。总结出“农民工”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八十年代初期,深圳发展起来了,在珠江三角洲,迎来大量的香港的资本, 包括台湾的,在上海还有外国的,首先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实行了“三来一补”。 后来加上“独资企业”跟“合资企业”就是三资企业,大量的三资企业起来以后, 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经济进一步大发展。农民工不光是离土了,也离 乡了,因此,农民工有了两种类型。一个叫离土又离乡,一个叫离土不离乡。 2我国农民工的现实状态 2.1农民工的规模是惊人的尽管由于统计方式的不同,对农民工数量的估计差别

4、很大,但即便是最保守 的估计,全国农民工的总数也超过2亿。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 比例,四川省政协调研估计,一般在40%左右,高的达到50%。我国农村劳动 力人数达到3.5亿,其中富余劳动力估计有2.5亿人。这是农民工群体能不断扩 大的原因。这样数量的富余劳动力,使农民工的供应几乎没有限制。事实上,这 些年来农民工的增长一直十分迅速。据有关统计,1994年全国农民工数量为6000万人,1999年达到8200万人,2000年达到8840万人,2003年已有1.14亿 人,2007年已有1.45亿人,15年间农民工的数量翻了一番。2.2农民工的流向遍及全国各地据四川省调查,农村劳动力向

5、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转移的比重较大,向省外 转移的比重上升,以东部为主,向中西部转移的速度加快。2004年四川省转移 到直辖市的农民工占8%,转移到省会城市的占27.4%,转移到地级市的占28. 6%,转移到县城的占19.8%,转移到建制镇的占10.8%;在省内转移的占50. 3%,转向省外的占49.7%。2.3农民工的结构具有特殊性从性别、年龄、文化教育等几个层面来看。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 研究”课题组对全国的抽样调查得出几个结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 女性,但女性在增加;有文化的人去务工,没文化的人去务农;大部分农民工或 多或少有一定的职业流动经历。这样的结论和现在的情况基本

6、是吻合的。据四川 省2006年对农民工的抽样调查,农民工中男性占51.2%,女性48.5%,比例比 较接近;年龄分布中,25岁以下的48.4%,2535岁38.4%,3645岁10.8%, 46岁以上0.9%,其中35岁以下占86.8%;受教育情况,小学文化7%,初中 文化51.1%,高中文化36.4%,大专以上4.9%,初中和高中文化合计占87.5%; 打工1年以下的占15.4%,12年占26.1%,35年占31.1%,68年占15. 1%,9 年以上 10.2%。3.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意义农民工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进一步解决好农

7、民工问题,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 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3.1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我们党执政 为民的宗旨决定的,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 制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使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走共同富 裕的道路。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必须实行有利于调动农民工积极性和维 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农民工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 形成,闯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

8、新路。切实做好农民工工 作,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协调工农关系,建立城乡文明沟通的 桥梁,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3.2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实现 这一目标,必须使全体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权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也必然 要求解决好涉及农民工权益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妥善解决他们在劳动工资、就业 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益, 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优化 社会结构和

9、控制贫富分化,形成充满活力、有序安定的社会局面。3.3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 趋势。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进度和方式不同,其社 会效果也不一样。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数量也多,又正处在工业化、城镇 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市 中。农民工队伍的出现和壮大,是我国特色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正确抉择和 有效途径。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不是短期的,而必将是 长期的。我们必须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引 导农村富余劳动

10、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能否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直接关 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宏伟目标的实现。4.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的主要表现4.1权益得不到保障4.1.1恶意拖欠工资问题获取报酬是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农民务工的主要目的。根据全国总工会 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11月中旬,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约有1 000多亿元。尽管2007年开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下,农民工的欠薪问题 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拖欠工资的情况仍然存在。四川省农调队调查,还有 10%的农民工反映用工单位拖欠工资,人均被拖欠工资2040元,人均被拖欠工 资3.7个月。建筑业拖欠工资的情况比较突出,其次是

11、餐饮娱乐、个体工商和家 庭装修等行业。此外,还有克扣工资的情况。四川省反映,有78.9%的农民工 节假日加班不能足额得到双倍工资。4.1.2工作环境和条件问题劳动强度大,工作生产条件恶劣。一是在从业分布方面,农民工所从事的的 职业具有技术含量低、报酬少、体力劳动为主的特点,主要集中于建筑装修、搬 运搬家、饮食服务、家政等行业。二是在工作时间方面,严重超时超负荷。北京 市统计局8月的一份资料显示,当前北京市流动人口的一周平均时间为56.9小 时,比本市户籍就业人口的一周平均工作时间多13.4小时,75.1%的流动就业人口一周工作为7天。今年2月下旬,来自广东省农调队和广州市农调队的资料 显示:广

12、州外来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六天半,每天工作9个小时以上。劳动强度 之大可见一斑。三是在劳动防护方面,缺乏保障措施。农民工在高温、高空、剧 毒环境下作业,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职业病和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竟 然把职业病当作感冒、头痛、贫血来治疗。疾病、工伤、职业病已成为农民工健 康的“三大杀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布的农村迁移工人的劳动保护问题研究报 告称,当前,农民工劳动保护十分薄弱,53.7%的被调查者处在不良工作环境中, 36.5%的农民工每周休息不足一天,心理健康状态不佳者达40%以上。调查还 发现,53.7%的被调查者处在不良工作环境中,他们的工作环境至少符合“有毒”、 “粉

13、尘”、“噪音”、“潮湿”和“高空”5个选项中的一项。在受调查者当中, 报告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大约占45.2%。每周享有的休息日还不足1 天的占36.5%。大部分农民工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有的在10小时以上,而且 休息、节假日还要加班加点。报告分析农民工劳动保护薄弱的原因认为,政府在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的目标驱动下,或多或少地放松对企业的监督 和对劳动保护的强制;农民工没有工作所在城市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又让政府的 这种失职得以持续;另一方面,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驱动下,又普遍采取压低 工资水平和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做法。4.1.3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普遍参保率很低,社会保障缺乏

14、。四川内江市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 仅占总数的5.2%,参加工伤保险的为14.1 %,参加医疗保险的为1.3%;遂宁 市参加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4%,没人参加医疗保险;成 都市参加综合保险的农民工不到10%。农民工参保率低,除了对保险和社会保 障的认识不足外,还存在用工企业不愿支付保险费用、社保“门槛”相对农民工 较高、缺乏针对农民工实际的保险制度安排等原因。农民工的低工资和社会保障 的缺失,使他们抗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4.1.4子女教育问题这是农民工十分关注且非常重要的问题。四川省农调队调查,全省随父母进 城的学龄人口总人数在140万人左右,这些农民工子女上学面临三难:一是

15、城里 高昂的学习费用难以承受,据调查,在成都市上学的子女年均学习费用为2496 元;二是上学路远,农民工子弟学校大多地处城郊,上学十分不便;三是大多数 农民工子弟学校简陋,教学质量差。另外留在老家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管教,导 致不少“留守”孩子在成长和教育方面出现问题。还有的农民工带着孩子四处流 动,入学不稳定造成辍学。4. 1.5农民工维权问题农民工的工资长期被拖欠,为索要工资,许多农民工不愿意通过劳动监察、 劳动仲裁及诉讼等合法方式,而选择绑架、堵路、跳楼、爬塔吊等暴力、极端手 段,原因之一便是成本过高。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农民工在付出了成本以后,权 利仍然得不到维护,或是处理结果不能弥补他们

16、付出的成本。为什么会这么难? 在我国,仅全国性的劳动法律法规就有962部,这些法律法规之间以及与地方性 法律法规之间在实施细则上有多处矛盾的地方,甚至同一部门颁布的法规也互相 冲突。新的法规出台后,老的却没有废除。一名法律工作者想弄清楚这么多规则 也要假以时日,更何况缺乏法律知识的农民工。程序繁琐和处理时限长,造成了 农民工维权必须付出巨大的成本。4.2物质生活普遍窘迫,精神上更为贫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各个城市在规 划和建设中,并没有为接纳1.2亿农民工涌入城市作出必要的安排,也没有为他 们准备必要的符合现代生活条件的“廉租房”。农民工收入低微,支付能力很差, 他们和家属进入城市后,除了栖身于恶劣的人居环境外,别无选择,这些贫民窟 的公用设施极差,居住条件恶劣,其惨状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和印度孟买的贫民 窟差不多。这与我国正在建设的现代化城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加剧了城市化 滞后的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