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858700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一、采收贮藏清理除杂1 采收2 贮藏油茶果采收回来后,需要堆放 5-6 天,以促进油茶果熟后果壳开裂,能提高油茶果的含油率。然后把油茶果摊到晒坪上,经常翻动再将油茶籽晒到种仁和种壳分离后,油茶籽晒后,用手抓起来摇晃,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说明油茶籽基本晒干,可以收藏室内,以备榨油。油茶籽的贮藏特性:1、容易发热生霉,脂肪易氧化发热,蛋白质易吸湿发霉变质。2、不耐高温,易发生油料出现走油现象。3、安全水分低,油料的安全水分=油料中非脂肪部分*15% ,油茶籽的安全水分为8%.4、组织柔软容易破损,脂肪密度小,占据面积大。5、吸湿性强,容易软化。6 孔隙度小,堆内湿热,不易散发。

2、油茶籽的贮藏方法: 1、干燥降水,含水量为8%及以下的油茶籽可贮藏60-90 天,含水量为10%的油茶籽可存放 40 天,含水量在12%以上的,必须干燥后贮存。2、低温入库,堆垛内温度控制在25 度以下。 3、合理堆放,散装不超过1 米高,袋装不超过6 包高度,且堆成通风垛。 4、及时通风,经常翻动垛表面,以散发湿热。5、.加强巡查。3 清理除杂清理除杂的目的: 提高出油率; 提高茶油质量和饼粕的利用价值;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减少设备磨损程度;增大设备处理量。方法有:风选,筛选等方法。油料的清理工艺要求:净油茶籽最大含杂量小于0.2%,使用 26-28 孔 /25.4 毫米筛检验(孔径为0.7m

3、m 左右);边角料含油茶籽量小于0.5%。二、 压榨工艺流程:剥壳蒸炒压榨制油毛油除杂过滤该工艺的关键技术为:A 、剥壳的水分,壳仁的比例。B、蒸炒的温度、投籽量、炒籽的时间。C、入榨的温度,籽的生熟度,茶饼的厚度。1 剥壳剥壳及仁壳分离的要求是:破壳率高,不漏籽,粉末度小;仁中含壳率在5%-10% 之间,使用10 目 /英寸检验筛检验(孔径为2mm);壳中含仁率不超过0.5%(手捡法检查),如有整籽,按剥壳后计入。剥壳方法: 撞击法(撞击式剥壳机) 。采用油茶籽剥壳.机剥壳。要求:、油茶籽的水分控制在12%-18.5% 之间,剥壳后的整仁率在99%以上。当油茶籽料的水分含量为时,油茶仁能保持

4、坚韧而富有弹性,不容易破碎,壳与仁之间间隙为,便于破壳。、壳仁比例。在榨料中含有的残余含壳量。原因是蒸炒是起透气传热作用;压榨取油时起毛细孔作用。2 蒸炒使料胚由生胚转换成熟胚的过程为蒸炒。 主要作用是:让油脂充分地制取出来;降低取油的动力消耗;调整料胚结构适应入榨要求;便于制取品质更好的油脂。方法:采用加热炒胚的方法。目的是升温去水,使料胚达到入榨前合适的低水分及足够高的温度, 以满足适宜的榨料结构性能。工艺要点: 此环节为整个压榨过程的核心环节。 炒籽的生熟度直接影响压榨油的品质及压榨的效率。、温度的控制。、投籽量的多少。、炒籽的时间的长短。工艺流程和方法: 蒸炒锅温度达到 150 度以上

5、投第一锅籽,保持锅内温度在度之间。每锅投籽左右,共炒分钟左右。炒出的料胚颗粒表面呈谷黄色,内外生熟均匀。配合压榨速度,以一台榨油机 150kg/ 时来计算,控制进籽的速度,避免熟籽无法及时.榨完。每锅籽做好温度、时间的记录,便于准确的计算炒籽的时间。3 压榨制油压榨取油的要点:1、进料的温度2、料的水分。即籽的生熟度。3、流油毛细管的长度越短越好。油茶籽中蛋白质含量低,油路通畅, 在较小的压力下即可出油,且压榨后的茶饼中残油较低,但油茶籽中富含淀粉 25%、皂素( 8% 16%)等胶黏性物质,在压榨时易出现出油段靠前、不吃料、榨膛抱死等问题。工艺要点:压榨时要求熟料入榨温度为120 度左右,入

6、榨水分在2%以下,榨机转速为28 转 /分,出饼厚度为1.5 1.8mm。如果熟料水分过低,料温过高,则出饼处冒烟,榨机吃料少,出油也少。如果入榨熟料水分过高,则条排部分出油不旺,有油从放料口流出,榨机因吃料少而难以下料。4 毛油除杂(毛油过滤)分离出毛油中的不溶性机械杂质。公司使用板框式过滤机。板框式过滤机的一个操作周期是由装合、过滤、卸载、和清洗滤布四个阶段组成。操作方法:每次抽油5cm 以下,以出油口刚连续出油,泵声音出现变化为止,关抽油泵及阀门,开压缩空气阀门 1/3,出油适中,不宜过大,避免把含渣油直接吹出。.以出油为金黄色为准。每次约吹20 分钟。等出油口不连续出油,关压缩空气阀,

7、开抽油泵及阀,再次抽油。如此反复,一直到抽油困难,关泵时出现倒退的情况时,停止抽油,一直吹干,约吹5-8 小时,然后放松滤板压紧器,清除滤渣,洗净滤布,重新装合,继续生产。最佳过滤温度在 3540 度之间。滤出的油泥可掺入油料中进行复榨,以回收油脂。一次榨油过滤完毕后,打入毛油库,并做好记录。三、精炼工艺流程:毛油碱炼脱酸水洗脱色脱臭脱脂精滤成品油1 碱炼脱酸由于油茶籽原油中胶质含量较少,酸价也不高,可将脱胶与脱酸合并为一道工序,仅需进行碱炼,公司采用湿法碱炼法。即碱量中和反应后添加一定量的软水,冲淡过剩碱液, 使皂脚吸水提高沉降速度或使皂脚稀释溶解呈皂浆而有利于油 -皂分离。工艺流程:毛油碱

8、液中和静止沉淀脱酸油关键控制点:中和是该工艺的核心。技术要点: a.增大碱液与游离脂肪酸的接触面积,.缩短碱液与中性油的面积,降低中性油的损耗。b.调节碱滴在毛油中的下降速度,控制皂胶膜结构,避免生成厚的皂胶态离子膜,并使该膜易于絮凝。影响碱炼的因素:碱液浓度加碱量操作温度、时间搅拌速度1、进油。进油4.5 4.8 吨左右。2、打开搅拌,控制速度在60 70r/min , 30分钟后测定毛油酸价, 根据酸价计算出加碱量和加水量。总碱量( kg ) =理论碱量(kg )+超量碱( kg)理论碱量( kg )=0.000713* 毛油质量( kg)* 毛油酸价( mgKOH/g 油)超量碱( kg

9、)=( 0.10.25) %* 油量烧碱溶液质量 =总用碱量 /0.1267实际加水量 ( kg)=总用碱量 /0.1267- 总用碱量盐水:盐量 =油量 * ( 35)水量 =油量 * ( 5%15%).3、中和。理论碱由毛油酸价确定, 超碱量按油重的 0.10%0.25% 添加碱液浓度一般在 16-24B?。搅拌速度为 6070r/min, 温度为 4248 度,全部碱液在 510 分钟内连续 加 完 , 搅 拌 至 油 皂 明 显 分 离 时( 1020min ) ,降低搅拌速度为30r/min左右,通过加热装置以每分钟1 度的速度加热油脂,促进皂粒絮凝,終温控制在6070 度。4、压水

10、。中和结束后添加软水称为压水, 添加量为油量的 5%15%,把 3 5的盐和水配成饱和溶液。 添加的水温和油温相同,搅拌速度为 30r/min ,添加水后,立即停止搅拌,静止沉淀。5、静置分离。油皂分离的沉降时间一般为 68 小时,可适当延长时间。沉降过程中药注意保温。6、静置沉淀完成后,上层清油泵入水洗锅,皂脚泵人皂脚池。2 水洗碱炼锅中的油经过静置沉淀后,需将上层清油泵入水洗锅中水洗以除净油中残存的皂粒等杂质,使油中残.皂量符合工艺指标。要点:洗涤水分布均匀,搅拌强度适中。操作流程: 1、进油,计量。2、开启搅拌,油温升至80 度。准备占油重 5%10% 的水,并溶入占油重 0.2%0.5

11、% 的无碘盐(第一次取上限,第二次取下限,第三次不加) 。盐水温度加热到比油温高 510 度。放盐水喷洒,完毕后,关搅拌。静置沉淀 1 小时。 1 小时后,放废水。开启搅拌,第二次水洗。盐水放完后,静置1 小时后,第三次水洗(不开搅拌) 。3、排放完废水。3 脱色利用对色素具有较强吸附作用的活性白土,在一定条件下吸附油脂的色素及其他杂质。控制要点: 1 油的品质及前处理2 白土的质量和用量3 操作压力4 操作温度5 操作时间操作流程:1 真空抽油。计算油的质量。开启搅拌。2 开启加热阀门,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9397.度脱水,油面无白色泡沫、罐内无水汽时脱水完成。吸入准备好的白土,不要吸入空气,

12、吸完关闭吸管阀门。白土量为 7%15% 。白土与油接触20min 以后,开始过滤。3 过滤时,刚开始有浑浊,放入污油罐中。滤出的油澄清后, 放入净油罐中。 过滤完后, 通入压缩空气,把滤渣的油脂挤压出来。完成后清理滤渣。4 脱臭除去油脂的特殊气味称为脱臭。采用水蒸气蒸馏脱臭法。关键控制点:汽提脱臭。控制要点: 1 脱臭温度2 操作压强(真空度)3 通气速率与时间4 待脱臭油和成品油的质量5 直接蒸汽质量操作流程:1 抽油。抽油从上往下第二根管,约2.5 吨。2 开启加热阀门,蒸汽加热阀开一半。油温升至 100 度时,开真空一级、二级,间隔1 分钟,开冷凝管阀门 1/3。3 升温 120 度,加热蒸汽到 0.4,开中间阀。 排掉残存空气,保持 0.4 的压力。4 135 度开翻滚、喷雾,不使油飞溅太厉害。.保持压力 0.44,升温至 180 度,加大翻滚、喷雾。 240 度时保温 24 小时。保持蒸汽压力 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