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山立学校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4856643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山立学校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2011学年山立学校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2011学年山立学校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2011学年山立学校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2011学年山立学校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2011学年山立学校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学年山立学校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2010-2011学年山立学校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教师:陈益严 审题老师:王靖华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答题卷的表格内)1、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C.有教无类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2、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A、以人为本的思想 B、反对苛政的思想 C、以理服人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

2、荀子与庄子的观点、都认为人不能改造自然 、基本上相矛盾、都认为人具有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董仲舒在其对策中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注: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表明他主张 A、百家争鸣 B、削弱诸侯王势力 C、颁布“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下列言论,属于陆九渊的思想的是A、“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人伦者,天理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心即理也”6、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

3、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7.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变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8汉代帛画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体现出浪漫、神秘的特色,与这一绘画特色相适应的时代思想特色是: A.黄老之学盛行 B.荀子的唯物思想盛行 C.理学盛行 D.佛教传入9.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其宣

4、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10.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道出了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中国古代先进科技的沦丧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 D指南针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1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表明老子:A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B认为矛盾双方不能互相转化C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D是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1

5、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13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评价不确切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B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C墨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D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14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15.“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

6、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 A.工商皆本 B.反对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 D.注重实学16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材施教” A B C D17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A B C D1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

7、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19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20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A、荀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老子2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 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22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具有浓

8、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 B C D2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共同点包括: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彻底批判传统儒学的思想体系 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A、 B C、 D、24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D、“天,有形之大者也”25、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6、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

9、的行为 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A B C D27. 李贽和鲁迅的最主要相同点是 A反对清朝的腐朽统治B抨击儒家伦理道德C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8宋代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教科书是 A春秋繁露 B五经正义 C四书章句集注 D四库全书29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C皇帝要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30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10、 C完善法制机构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字母序号填入下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一、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40分。要求:格式规范,要点明确,卷面整洁)31、(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11、,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1)概括上述四则材料的各自观点或主张。(4分)(2)根据相关观点,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思想哪个对当时影响最大?哪个对后世影响最大?(2分)(4)儒家思想在宋朝、明朝分别又有怎样的发展?(2分)为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2分)(5)儒家思想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能成为正统思想?(3分)32.(10分)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回答题后问题:材料一: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二:朱

12、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三: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四: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五: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六: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材料七: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分)(2)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熹、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4分)(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4分)33(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