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子鱼论战供参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4847009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传子鱼论战供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左传子鱼论战供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左传子鱼论战供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左传子鱼论战供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左传子鱼论战供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左传子鱼论战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传子鱼论战供参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鱼论战授课形式讲授第五周授课学时3了解左传善于描写战争的艺术特点与孟子的艺术特色。子鱼论战翻译及常见的古汉语语法掌握和左传的语言风格和特色。教案、教材、教学参考书、相关学术著作、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等。一、左传作者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二、课文赏析(一)字词与课文理解(二)对古代相关文化常识的讲析三、知人论世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

2、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著作,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春秋仅仅是最简括的历史大事记,左传则详载其本末及有关佚闻琐事。如隐公元年春秋只用“郑伯克段于鄢”六个字,左传则叙述郑庄公家庭间的矛盾、群臣的警告以及颍考叔调和庄公母子关系,极其委曲详尽。前人多说左传不传春秋,左传固然和公羊、穀梁不同,但其中往往发凡起例,解释春秋书法,不能说同春秋完全无关。左传的作者,从来说法分歧。司马迁、班固都说是左丘明,班固并说

3、左丘明为鲁太史。唐以后学者多有异议。左传记事到智伯灭亡为止,它的作者显然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的人。至于这位作者是否鲁国太史,别无可考。但必然是一个充分掌握春秋时代诸侯各国史料的学者则毫无疑问。 左传一书,丰富多采。其主要内容不外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其次则天道、鬼神、灾祥、卜筮、占梦之事,作者认为可资劝戒者,无不记载。由于春秋战国间社会变革的影响,左传通过人物言行所表现的进步思想是很显著的。首先是民本思想,例如卫人逐其君,晋侯以为太甚。师旷说:“或者其君实甚。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其次是爱国思想。弦高遇

4、秦兵袭郑,机智地以犒师为名,滞敌报警因而保全了郑国(僖公三十三年)。吴师入郢,楚昭王奔随。申包胥如秦乞师,七日夜哭不绝声,勺饮不入口。秦竟出兵,败吴而复楚(定公四年)。作者记载这些动人的历史事件,就是有意表扬他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是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和荒淫无耻。例如宣公二年载晋灵公不君,“宰夫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其次是反对用人祭祀和殉葬的暴行。例如宋襄公用子于次睢之社。司马子鱼说:“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得死为幸!”(僖公十九年)秦穆公以子车氏之三子为殉,作者即借“君子”之言来批评他“死而弃民”,“难以在上”(文公六年)。可见作者对野蛮残忍、灭绝

5、人道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从文学角度看,也是有显著的特点的: 第一是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它总是抓住故事的重要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来着重地叙述或描写,而不是毫无选择,平铺直叙。特别是一些内容复杂的事件,好象广厦千间,各成片段,而又四通八达,互有关联。例如僖公二十三、四年写晋公子重耳出亡及返国的经过,时间既长,故事情节又非常复杂,而选材布局均极恰当。其中别隗、过卫、醉遣、窥浴等段,无不富于戏剧意味,寺人披告密和竖头须请见的穿插,又使人感到离奇变幻,突兀紧张。作者从正面侧面,或明或暗地描绘了许多人物形象,特别是故事中的主角重耳的形象,从一个不谙世事、只图享乐的

6、贵介公子,逐渐锻炼得成为有志气、有胆识、有机智、有度量的英雄人物。这个人物性格的前后不同是显然可见的。他如从亡诸臣,曹伯、楚子、寺人披、头须、介之推以及七个女性,无论正面反面等人物的形象,通过对话和行动一一生动地表现出来,最后又一一收束进去,成为一篇首尾完整、结构严密、条理井然、脉络贯通的记叙文。第二是善于写战事,特别是几次大规模的战事写得最出色。首先是对战争的看法有一定的思想原则。因此写战争并不单写军事行动,常常着眼政治问题,把战争和政治结合起来。例如长勺之战(庄公十年),鲁弱齐强,曹刿一开口就问凭什么去同齐国作战。直到听见庄公察狱以情的话,才说“可以一战”。城濮之战(僖公二十七、二十八年)

7、,事先着重叙述晋侯种种教育人民的措施。这些方面作者认为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所以书中几乎每一次大战,总是一开篇就暗示出双方胜败的结果,表现作者进步的见解和敏锐的观察力。春秋时的大战,常常有许多小国参加,构成交战国两大阵营。其中关系复杂,变化莫测。能否正确运用外交策略争取与国帮助,是双方胜负的又一关键。城濮之战,晋国就是利用破曹伐卫、激怒齐秦的办法来孤立楚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此外左传还注意到战争的性质,即抵抗的与侵略的,如“师直为壮,曲为老”之类。通过这些叙述,可见作者对战争的胜负并不看作是单纯的军事问题。其次是在叙述战斗的过程中,情节曲折细致,生动逼真。例如鞍之战(成公二年)一段,写齐军以骄狂轻

8、敌致败,晋军以沉着顽强获胜,是一段有声有色的文章。左传中大小战役不计其数,这样动人的描写很多。第三是行人辞令之美。例如烛之武对秦伯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僖公三十年)用事势必然之理来耸动秦伯,秦兵就非撤退不可。又如郑子家以书告赵宣子说:“传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文公十七年)也是真情至理,委婉中含有巨大威力,使晋人不得不屈服。原文: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子鱼论战 三月,郑伯如楚。夏,宋公伐郑,子鱼曰:“此谓祸在此矣!”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9、弗听。冬十一月已y巳s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渡过)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通“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ji公。公曰:“君子不重(chng从)伤,不禽(擒)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排成战斗行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qng强而有力)敌之人,隘i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gu苟),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

10、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chn谗)可也。”注释(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 楚两军交战于泓.。(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字子鱼.(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这)城县西。(4)既:已经。(5)济:渡过。(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7)告:报告。(8)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9)败绩:大败。(10)股:大腿。(11)门官:国君的卫士。(12)咎:怪罪,归罪,指责。(13)重(chng从)再次。(14)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1、(15)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16)寡人:国君自称。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17)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18)勍(q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19)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20)赞:助。(21)成列:排成战斗行列.(22)胡耇(g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26)服:(对敌人)屈服。(27)三军崐: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这里指作战。(2

1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32)儳(ch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译文: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

13、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禁卫官杀绝了。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即使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强大的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使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

14、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题解: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子鱼,

15、宋襄公同父异母兄目夷的字。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分驳“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驳“不禽二毛”、“不重伤”,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寥寥数语,正面反面的议论都说得十分透辟。宋襄公陈念固封、顽钝愚闭,徒假诸于仁义之名而笼诸侯之心。而战争岂容此迂腐之辈。既无审时度势之能,又无慧眼独具之才。枉费兴兵侵郑而引火自焚于泓,空令子鱼等贤暴殄于粪土之墙。春秋霸主乃此像乎?况无实力为后盾,天焉不弃。若真有仁义之心,以次而对天下黎庶,举广义、携良材。何苦宋国不强,霸业不成。悲亦,心术不正且不智,不败而何?纵观子鱼所论句句中肯,切于要害,无虚饰矫言。皆以战争实务为重。而此等英才,明珠暗投,沦落于襄公之溜下而湮一世苦学,岂不惋惜。此一子鱼,而万千子鱼皆无逢于燕昭之黄金台。此一襄公,而万千襄公皆雍塞良材于水火沉沦中。千秋如此,万世依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