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845675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课堂是师生情感、智慧、能力共同投入的交互式对话场域,学生的学习是生成的、动态的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引领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踊跃参与互动,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必然要求。教师作为高效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在课堂上更应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学生能放飞思想、大胆质疑、敢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课堂高效成功的必然结果。下面谈一谈我对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数学问题的一些策略。 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能提问”的能力。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问不仅是

2、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学生乐于提问,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从而学会数学的思考。1、设计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时,老师要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迫使学生想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想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复习分数比大小时我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景:猴妈妈给它的孩子分西瓜,猴妈妈说:“我分给哥哥1/3个西瓜,分给弟弟2/6个西瓜”,猴妈妈的话还没说完,猴哥哥就大叫起来:“妈妈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请你们来评评理:猴妈妈分得公平吗?这个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

3、的疑团,他们纷纷提出了:猴哥哥分的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该怎样比较呢?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景,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在老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提出来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学这些知识时也就特别注意听。1. 设计问题,营造学生“好问”的氛围。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以满足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心理需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并积极思考,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方设法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给学生带来一种高

4、涨和激动的情绪,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的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渐渐产生一种想提问来供大家讨论的欲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使学生“好问”。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这样激趣:“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打草稿验证。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当验证无误后,平时思维很活跃的罗超就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我就抓紧时机就势引导学生观察能被3整除的多位数的各数位的和与3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自主地去揭开教师的谜底。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

5、问题,培养学生“会提问”的能力。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好问,更应该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具备质疑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我们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师的提问应在发现问题的方法上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培养学生会提问的能力。1、教师应向学生示范要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使学生能在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找准知识生长点,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方法,提与本节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

6、问重点、难点、疑点。比如在学习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先提问:你们已学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否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再求出面积?提示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学生中就有这样的提问:教材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知识把未知转化成了已知,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其他已学过的图形呢?于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讨论,学生还真自己发现了梯形不但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还可以转化成三角形、长方形等等。通过教师的示范提问,让学生能在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更深刻地认识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

7、真正地学会提问。1. 教师应向学生示范要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就能发现处处有问题。发现和提出富有思考性及涉及本质的提问。对自己不懂的或似懂非懂的知识进行提问;对自己以为值得怀疑的事物进行提问: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如:教学分数除法时,把4/5升果汁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几升?学生很快列式:4/52,可是接下来的计算中,一部分的学生认为应是4/51/2,一部分的学生认为应是4/51/2,这时平时爱动脑筋的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列式时明明是除法,为什么计算是用乘法?问题出现后我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图例理解平均分成两

8、份的意义。通过思考、讨论学生们终于真正理解了平均分两份,每人就得一半,就是得1/2,也就是得4/5升的1/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这个问题解决后,又有学生提出:分数除法为什么不用像整数那样列竖式计算,而用乘法计算?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深度,学生一下子静了下来。我引导学生看看能不能列竖式计算,脑子灵的马上想到先转化成小数再算,刚好能除尽。学生的疑惑还是不解。我就又多提了一问:平分给3人,每人得几升?学生用刚才的方法、思路去算发现行不通了。我就引导他们用新学的方法试一试。一下子就算好了。这时学生明白了:分数除法计算时用乘法来计算实际上是运用了数学中转化的思想,目的是让计算更简便。通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学生对分数除法的算理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同时思维有了更大的飞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会了学生提问题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将使他们受用终身。”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