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842755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讲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十三讲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十三讲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十三讲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十三讲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讲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讲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第十三讲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开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开展阶段,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指引下,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开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立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开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开展阶段新时代我国经济开展的 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开展阶段。高质量开展,集中表达了坚持以提高开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开展,是表达新开展理念的开展。更通俗地说,高质量开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动高质量开

2、展,对于我国开展全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推动高质量开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安康开展的必然要求。过去,粗放型经济开展方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加快了我国经济开展步伐,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经济开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如今,我国一年的经济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兴旺国家的经济规模。由于体量和基数变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在保就业、惠民生方面的效应明显增大,同时,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也成倍增加。中国经济既“做不到也“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开展方式难以为继,经

3、济循环不畅问题十分突出。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多点突破。我们必须推动高质量开展,以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应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这样,供求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我国经济才能持续安康开展。推动高质量开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开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开展就是开展质量不高的表现。我们要重视量的增长,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开展。通过高质量开展,实现产业体系更加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

4、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推动高质量开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开展的必然要求。有关研究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开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和地区,就是没有实现这种 基本性转变。经济开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开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通过高质量开展,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实现生

5、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开展比较平衡,不出现大的起落,逐步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开展阶段并不容易,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一方面,必须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开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要着重打好防范化解重大不安全因素、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这个关口特别是防范化解金融不安全因素的关口过不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失去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必须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大力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优化经济构造、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这个关口过不去,提

6、前1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会落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要增强跨越关口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统筹做好跨越关口的顶层设计,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二、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开展新常态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大角度审视我国开展。从历史长过程看,我国经济开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开展新常态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开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从时间上看,新常态是我国不同开展阶段更替变化的结果。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经济开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构造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着经济开展速度换挡

7、节点,如同一个人10岁至18岁期间个子猛长,18岁之后长个子的速度就慢下来了;面临着经济开展构造调整节点,低端产业产能过剩要集中消化,中高端产业要加快开展,过去生产什么都赚人民币、生产多少都能卖出去的情况不存在了;面临着经济开展动力转换节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经济增长需要更多驱动力创新。从空间上看,我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面临新挑战,经济开展新常态是这种变化的表达。从一些世界贸易大国的实践看,当货物出口占世界总额的比重到达lO%左右,就会出现拐点,增速要降下来。我国货物出口占世界总额的比重,2010年超过10%,2014年到达12.3%。这意味着我国出口增速拐

8、点已经到来,今后再要维持出口高增长、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高比例已不大可能。这就要求必须把经济增长动力更多放在创新驱动和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上。从时空两方面综合来看,我国开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开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开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开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构造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开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开展新常态下,尽管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经济开展长期向好的 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盘旋余地大的 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

9、增长的良好支撑根基和条件没有变,经济构造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可谓是“换挡不失势。要把握这些大势,彻底抛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求高增长的想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开展。三、把推进供应侧构造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推进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开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开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

10、风,打赢这场硬仗。要把推进供应侧构造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开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转变开展方式,培育创新动力,为经济持续安康开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供应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 基本方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需求,供应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应;没有供应,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应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供应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 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供应侧管理,重在解决构造性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开展面临的问题,供应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应侧。比方,我国一

11、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我国农业开展形势很好,但一些农产品供应没有很好适应需求变化;一些有大量购置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应,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等等。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缺乏,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应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应能力缺乏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些构造性问题,必须从供应侧发力,找准在世界供应市场上的定位;必须把改善供应侧构造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说到底,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 基本,就是要使我国供应能力更好满足广阔人民

12、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纵观世界经济开展史,经济政策是以供应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要依据一国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抉择。放弃需求侧谈供应侧或放弃供应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既强调供应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开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推进改革的内涵是增强供应侧构造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不断让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应,让新的供应创造新的需求,在相互推动中实现经济开展。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 基本,是使我国供应能力更好满足广阔

13、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能把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应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近年来,我国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构造不断优化,同时,在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将“构造性改革写入成果文件,列入全球经济治理行动指南。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构造性改革的引领者。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开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方法推进构造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应,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应,增强供应构造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打赢供应侧构造性改革这场硬仗,要按照党的十九

14、大的部署,把提高供应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同时还要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要大力破除无效供应,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呼吸机。要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开展绿色产业,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形成新增长点。要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以降低企业负担为目标,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继续清理标准涉企收费,采取措施解决收费过高等问题。要通过深化供应侧构造性改革,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应,实现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供需动态平衡

15、,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集中表达了转变开展方式、优化经济构造、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要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推动我国经济开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

16、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经济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开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开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开展中的奉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开展的作用不断优化。二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标准,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三是建设表达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四是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开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开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