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茶艺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4840679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文化与茶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茶文化与茶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茶文化与茶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茶文化与茶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茶文化与茶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文化与茶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文化与茶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文化第一章 茶文化概述第一节 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 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 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 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 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 “三点 ”为新茶、甘泉、洁器为 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 煎煮

2、。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 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 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功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功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 风余韵。清代功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功夫 茶讲究品饮功夫。第二节 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 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 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 说、茶与美术、茶

3、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 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茶馆茶楼、冲泡 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第三节 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 发展、演变、特点及 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 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 ;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 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 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 、 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

4、特性 、历史 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 神文明建设 作用等;茶文学:通过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茶文化的文学 形式。第二章 习茶的基本礼仪中国为礼仪之邦,礼仪是表示尊敬的礼节与仪式。习茶不主张繁文缛 节,但和谐的礼仪动作始终贯穿其中。一般不用动作幅度很大的礼仪动作, 而采用含蓄、温文尔雅、谦逊、诚挚的礼仪动作。习茶者首先要静,尽量 用微笑、眼神、手势、姿势等示意,不主张用太多的语言客套。习茶者还 要求稳重,因此必须调整好气息。如小小的伸掌礼,动作轻柔而表达清晰, 行礼者必须掌握好用力的分寸,气韵凝于手掌心,含而不露。第一节 基本姿势1站姿正立站姿:A、

5、头正,双目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面部平和自然。b、双肩放松,稍向下沉,身体有向上的感觉,呼吸自然。c、躯干挺直,收腹,挺胸,立腰。d、双臂放松,自然下垂于体侧,手指自然弯曲。e、双腿并拢立直,两脚跟靠紧,脚尖分开呈60度。侧立站姿:双脚呈丁字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其他同上。2行姿以正确的站姿为基础。行走时,应上身挺直,头部端正,下颏微收,两肩齐平,挺胸、收腹、立 腰,双目平视前方,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左脚起步时身体向前方微倾,走 路要用腰力,身体重心要有意识落在前脚掌上。行进时步伐要直,两脚应有 节奏地交替踏在虚拟的直线上,脚尖可微微分开。左脚前迈时,微向左前方 送胯,右脚前迈时,微向右

6、前方送胯,但送胯不要太明显。双肩平稳,以肩 关节为轴,两臂前后自然协调地摆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一般在1015度, 摆幅以3035度为宜。3坐姿正面坐姿:端坐椅子中央,双脚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头正,下颌微 敛;眼睛平视,面部表情自然。女性右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搭放在双腿中间或 置于胸前或桌沿。侧面坐姿:保持上身正面挺直,双脚并拢侧向一侧斜坐,脚踝可以交叉。第二节 基本礼仪1 鞠躬礼 根据行礼的对象分为: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草礼 (用于说话前后)。2伸掌礼 表示“请”与“谢谢”,主客双方均可采用。两人对面时,均伸右掌行礼对答; 两人并坐时,右侧的一方伸右掌行礼,左侧的

7、一方伸左掌行礼。伸掌的姿势:将手斜伸向所敬奉的物品旁边,四指自然并拢,虎口稍分开, 手掌向内凹。手腕要含蓄用力,动作不轻浮。行伸掌礼时应欠身点头微笑,一气 哈成。3寓意礼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形成的一些寓意美好祝福的礼仪动作。一般不用语言,宾 主双方就可以进行沟通。凤凰三点头:用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对来宾的致意,以表示欢 迎。双手内旋:在进行回旋注水、斟茶、温杯、烫壶等动作时,单手回旋,右手 应按逆时方向,左手按顺时方向动作,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浅茶满酒:斟茶时只需七至八分即可,寓意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有欺客之意。 叩手礼:主人斟茶时宾客用手指叩击桌面,寓意“谢谢”,“叩手”音同“叩

8、首”。壶嘴侧置:水壶、茶壶嘴不能正对宾客,否则表示请客人赶紧离开。第三节 基本仪表1化妆忌浓妆艳抹,习茶者切忌涂抹鲜艳的口红,指甲油及刺鼻的化妆品,如化妆 也必须淡妆轻描。其一,冲泡者的外表和环境统一;其二,浓妆艳抹使化妆品的 香味干扰茶香的挥发,使宾客无法品茗茶香。2饰品忌带妨碍冲泡表演的装饰物如宽大的手链、手镯等,万一要佩戴装饰物必须 贴身。3发型 整洁、大方,影响操作的长发及不整齐的衣着都不宜在冲泡操作中出现。第三章 茶艺第一节 茶艺的定义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 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就 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

9、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 造等一系列内容。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 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 族追求豪华高贵等。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 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 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 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 技艺当中,即包含着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 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第二节 茶艺的内容1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

10、分类、主要 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 学习茶艺的基础。2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 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 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3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 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4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 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 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 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

11、素。5悟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 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 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第三节 如何来理解茶艺茶艺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 山云雾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茶艺并非空洞的玄学,而是生活内涵改 善的实质性体现。饮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质,扩展艺术领域。自古以来,插 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茶艺还是高雅的 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 建立和谐的关系等。这些都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茶艺,提出了更高、更深的 要求。1简单的说是

12、“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 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 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 的灵性和美感。2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 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3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 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 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4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 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 得到净化

13、。5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 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 民族特色的中华茶文化。第四章 茶具第一节 茶具概述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 “茶具 ”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 赋家王褒憧约有 “烹茶尽具,酺已盖藏 ”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 “茶具 ” 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 诸如唐诗人陆龟蒙 零 陵总记说: “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 ”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诗 “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 “萧 疏桂影移茶具 ”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 “茶具 ”一词在

14、各种书籍中都可 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 是日赐 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 “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 文同有 “惟携茶具赏幽绝 ”的诗句。南宋诗人翁卷写有 “一轴黄庭看不厌,诗 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 有“酒壶茶具船上头。 ” 明初号称“吴中四杰 ”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 “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 ”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 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 “茶具”诗句。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 分。第二节 茶具的分类1瓷器茶具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 青瓷茶具、白瓷

15、茶具、黑瓷茶 具和彩瓷茶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青瓷茶具: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 白瓷茶具: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 加之色彩缤纷, 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这种白釉茶具,适 合冲泡各类茶叶。黑瓷茶具: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 ”。 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彩瓷茶具: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 目。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 “青”,故“青花 ”的含义比今人要广。 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 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 的魅力。2紫砂茶具紫砂茶具属陶器茶具的一种。它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 紫砂,亦有红砂、白砂。成陶火度在 11001200 摄氏度,无吸水性,音粗 韵长。它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 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因此,历史上曾有 “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 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之说。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泽限制,用它较难欣赏 到茶叶的美姿和汤色。3木鱼石茶具木鱼石茶具是指用整块木鱼石作出来的茶具,主要包括茶壶、酒壶、 竹节杯、套筒杯、冷水杯、茶叶筒等。将水放在木鱼石器具中浸泡两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