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482442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1999 年召开全国教 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决定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精练地点明做出这个决定 的时代背景和它的目的意义。决定第一部分的标题则是:“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 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21 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它需 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呢?简而言之,它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人才。(一)多元智能理论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2、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什么把培养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是由知识经济本质特征决定的。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不仅是企业,也是个 人的生存能力。诚如思科系统公司总裁约翰坎博斯所说,在这个技 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的吃慢的”,不会创新, 就是被吃的“慢鱼”。克林顿任总统期间也把知识经济定义为“以创 意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社会的创新集中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即从“一次性创新”向“持续性创新”转变;从“个别创新”向“系 列创新”转变;从“专家创新”向“全员创新”转变。很显然,知识 经济的这

3、种创新本质,要求教育不能仅仅培养少数具有创新精神的专 家,而是必须把创新精神作为一种重点的素质,普及到每个学生身上。那么,什么叫创新呢 ?从理论上说创新就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 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成果的 心理品质。新颖性和独特性是创新的品格。用中国传统的语言表示, 创新似乎可以称为“独胜”。多元智能理论从科学上证明世界上没有 两个相同的人,强烈要求教育突破工业时代培养“标准件”的教育模 式。加德纳追求的现代学校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他不是在提倡“个人中心主义”,而是“向一元化的思维挑战”,希望学校能够学 会开发适应不同智能结构的有效的课程方案,最大限度地为

4、每个学生 的个性发展创造机会。换句话说,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有“独胜”之 处,即具创新品格。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点,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 要求。因为知识经济的属性是知识和经济的紧密结合,经济增长主要 取决于知识的大量生产、快速传播、及时汲取和有效应用。知识经济 的这种属性,要求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方向与经济紧密结合,大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何谓实践能力 ?通俗的说法,实践能力就是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最核心的理念是 新型智能观,它指出智能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 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 创造和服务的能力”。尤为可贵的是,特别强调了这种智能观的社会 实践性,明确地说:“在特定社会中,个人如何运用他的智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严肃而重要的道德课题”。显然,这种智能观突破了传 统智力理论多将智力视为人的抽象思维的局限,将智能与社会实践能 力相融。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多元智能理论还为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那就是突出了“问题解决”的教育功 能。使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不致仅仅是一个教 育理想,而能成为有科学依据的教育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