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复习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80794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复习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底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心理现象又被称为,简称。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和两大类。心理过程包括、和三个方面。人的认识过程是由、和组成的。德国心理学家于年在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个性心理是通过形成、开展和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个性心理包括、和。个性倾向性包括、 等。10实验法可以分为和两种。 二、名词解释1心理学 2心理过程三、判断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是神秘莫测的。 用观察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实质上就是通过视觉系统去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心理

2、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严密联系,因而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而认识心理的本质和提醒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开展的规律,那么是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6问卷法常用来测量智力和个性特征。 四、选择题、普通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个性心理及其规律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心理学根本原理 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心理,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费希纳 赫尔巴特 韦伯 培因3、 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亚里士多德 笛卡尔 冯特 赫尔巴特4、 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

3、。A王充 B王清任 C李时珍 D陈大齐五、简答1.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原那么. 2.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六、问答1.试结合实际谈谈师X生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一、填空 1.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2.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神经元传导功能的实现是靠来完成的。3.大脑皮层的分叶是、。4.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根本过程是和。5.反射有两种形式,即 和 。6.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实质即指。7.尝梅止渴属于反射;望梅止渴属于 反射;谈虎色变属于反射。8.狗听到主人唤其名字,立即跑到主人身边是信号系统的反射。二、名词解释1.心理 2.反射三、判断1大脑是

4、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根底,因而大脑可以单独产生心理活动。 2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各负其责,互不相干的。 3感受器就是感觉器官。 4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5大脑活动的根本方式是反射。 6、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 7、如果将新生儿置于一个完全缺乏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的环境中喂养长大,他就不会有人的心理。 8、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9、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条件反射。 四、选择1最早对条件反射进展研究的是。 A谢切诺夫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2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的表现形式。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3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

5、叶4以下哪一种属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5以下哪一种属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见风流泪 B乐极生悲 C谈梅生津 D望梅止渴6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 A、1864年 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五、简答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简述心理与人脑、客观现实、实践活动的关系。 第三章 注意 一 、填空1、 注意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根本特征是和 。2、 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分为、和三种。3、 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4、 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有 、和四个方面。5 、引起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和四个方面。6、注意的功能有

6、_,_,_。-二、名词解释1、注意 2、有意注意 3、注意的分配 三、判断1、 注意贯穿于心理活动的始终。 2、 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3、 注意的外部表现和内心状态总是相一致的。( )4 、无意注意与直接兴趣有关,有意注意那么与间接兴趣有关。( )5、 教师新奇的打扮有利于引起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6 、从注意的角度看,教学中直观形象的教具用得越多越好。( )7、 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更为高级的注意形态。( ) 8、 注意的起伏或动摇是不正常的现象,在课堂上学生应该用意志加以控制。( ) 9、 注意的中心与边缘是相对的,随着知觉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 10 、“

7、一心不能二用说明注意是不能分配到两种对象或活动上。( ) 四、选择1 注意的两个根本特点是 A、 指向性和选择性 B、 指向性和集中性C、 紧X性与集中性 D、 紧X性与选择性2 注意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属于 A、 心理过程 B、 认识过程 C、 个性动力系统 D、 心理状态3 属于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的是 A 、广度 B、 强度 C、 时间 D、 空间4 夜空中的流星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是由于刺激物的 A、 强度 B、 新异性 C、 运动变化 D、 比照 5 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 、 不可能的 、 不良的品质 、 无条件的 、 有条件的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这属于注意

8、的 、 分散 、 分配 、 转移 、 广度7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这是注意 ( )。A 、分配 B、X围 C 、稳定性 D、转移8、“万绿从中一点红之所以引人注目,这是由刺激物的 引起的。、比照 、强度 、新异性 、运动变化9、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分散注意10、指出以下事例哪个是有意注意 。A、观看别出心裁的广告 B、专心做功课 C、奇装异服引人注意 D、围观车祸现场11、“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始不能成,这说明了 。A、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B、注意分配的规律 C、人不能同时干

9、两件事情 D、动机定律五、简答 、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原因有哪些.、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注意的分配应具备哪些条件.六、问答怎样在教学中应用注意的规律.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一、填空1、感觉是人脑对_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_属性的反映。人的外部感觉包括、_、_、_、_。2、感受性是分析器对_刺激的感受能力,心理学用_来度量感觉能力。3、对人的错觉主要表现为._、_、_、_。4、知觉的根本特性有_ _ _、_ _ _、_ _ _、_ _。5、教学中常用的直观形式有_ _、_ _和_ _。6、引起感受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7、在中等刺激强度X围内,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是不同的,视觉为 听觉

10、为 重量觉为 。8、对物的知觉主要有三种 , ,。9、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 ,它是一种最 的心理现象。10、视觉的适应现象有和 二、名词解释 1、观察 2、知觉 三、判断1、知觉是对事物各种感觉刺激的简单总和。( )2、一个人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和感官,就能有感知觉。( )3、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 )4、教师在板书、绘制教学挂图时,要注意拉开距离或用不同形状和颜色表示不同的对象。( )5、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在现实生活必须防止。( )6、人的感觉能力的上下是天赋的,训练是无济于事的。( )7、“一目十行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8、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感觉之间 , 也可

11、发生在同一感觉之间。 ( )9、绝对感受性就是刚好能觉察出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10、人的感觉能力的上下是天赋的,训练那么无济于事。 ( ) 四、选择题1、人脑对直接作用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A.感觉 B.知觉 C.色觉 D.错觉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立即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3、刚刚引起人产生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叫(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异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差异感受性4、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常数值5、在旅游业中加强导游工作是为了增强旅客知

12、觉的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以下哪种心理现象( )A.知觉 B.嗅觉 C嗅觉适应 D.嗅觉感受性7、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属于知觉的( )A. 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8、阳光照射下的白色墙壁与阴影中的角隅,其反射出来的亮度差异很大,但人们却把它们感知成亮度相等的白色,这种知觉特性是 A.颜色恒常性 B亮度恒常性 C大小恒常性 D形状恒常性9、教学中,重点局部要加大声音,放慢速度,使之从其他内容中突出出来,这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10、在学习中读到残缺的字句,我们能根据经历补足其残缺局部,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11、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12、最简单、低级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 B、感知觉 C、知觉 D、联觉13、教师讲课时要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