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教育技能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799514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教育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教育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教育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教育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教育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教育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教育技能(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代转公教师招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教育教学技能(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2.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A.目标分类 B目标表述C.任务分析 D任务执行3.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B.教学媒体C.教师的爱好 D.“教

2、学有法,教无定法”4.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5.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7.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称为( )。A.发现教学 B.指导教学C.程序教学 D.合作教学8.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 )。A明朝 B“中华民国”C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清朝9.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

3、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C复杂记忆 D理解10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A.指导法 B.讨论法C.发现法 D.接受法1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12.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1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C.班主任工作 D

4、.教学14.小学教育的教育对象所处的年龄阶段一般称为( )。A少年 B童年C青年 D幼儿15.小学生的思维(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16.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是( )。A.小学德育目标 B小学德育的内容C.小学德育的原则 D小学德育的方法17.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这类目标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A.接受 B兴趣C.态度 D欣赏18.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主要用于选拔(如升学考试)

5、或编组、编班的评价方法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17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20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A.特长教育 B.继续教育C.素质教育 D.应试教育二、判断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 )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 )3.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 )4.孔子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循序渐进这条教学原则

6、。 ( )5.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 )6.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 )7.一堂课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 ( )8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做好家长工作。 ( )9.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 )10.课堂提问要注重答案的明确性。 ( )11.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是隐私权。 ( )12.成绩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终点。 ( )13.领会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 )14.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教育方针为根本性指导方针。 ( )15.学生学习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就无须参加实践

7、活动。 ( )三、应用设计题(本大题3小题。第1、2小题各10分,第3小题15分,共35分)要求:设计要针对问题,目的明确,内容完整,思路创新。1. 根据教学实践,对小学教师的素质修养及职业角色多样化进行分析。2. 制定一份小学课外活动的计划并对其实施。3.请设计一个教案,达到以下目的:(1)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giraffe,panda,snake,zebra;(2)学习句型Where does it live?In a;(3)能根据情境和图片说出单词和句子;(4)在设计的情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5)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6)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

8、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7)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8)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共15分)要求:指出案例表明的现象,提出分析的依据,分析案例的内容,解释其原因。请分析下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

9、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叉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广东省“代转公”教师招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教育教学技能(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C.分支型 D.五四制2.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

10、能否合格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 )。A.道德修养 B.专业素质C.学历水平 D.科研水平3.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4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5.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校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想的道路”,这告诉我们课外校外教育( )。A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B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C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D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6.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

11、评价方式称为( )。A常模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 D非正式评价7.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称为(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C配置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8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是( )。A掌握教育理论 B具备学科知识素养C敬业 D良好的教育能力9.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这一效应称作( )。A.福勒和布朗效应 B.费斯廷格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 D.马斯洛效应10.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

12、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11.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 )实施。A.教学过程中 B形成性评价之后C.形成性评价之前 D教学过程之后12.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进行考查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为( )。A.个案研究 B观察分析C.案卷分析 D轶事记录13.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A.斯金纳 B普莱西C.加涅 D布鲁纳14( )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A.选择题 B.是非题C.论文题 D.填空题15“明人伦”是我国( )的学校教育目的。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 D国民党统治时期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