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委托——代理理论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785777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委托——代理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六章--委托——代理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六章--委托——代理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六章--委托——代理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六章--委托——代理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委托——代理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委托——代理理论(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重视,逐渐发展成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众多不同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个体与个体之间时刻发生着不同形式的联系,他们之间的行为靠社会契约来协调。经济社会中的任何有组织的或需要进行组织的行动都是根据某种契约来协调组织内部人与人的行为。当这些社会契约在经济活动中存在并发挥效用时,它们就成为经济制度的一个基本内容。然而,这些契约如何达到,其效率如何,它们的经济效用如何得以改进和受到了怎样的限制等,这些都是委托-代理理论关心和需要探讨的问题。6.1 委

2、托代理的基本概念1.委托-代理关系的概念委托-代理(principal-agent relation)的概念最先源自于法律。在法律关系中,当A授权B代表A从事某项活动时,委托-代理关系就发生了。A称为委托人,B即为代理人。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代理人)以另一个人(委托人)的名义来承担和完成一些事情,更通俗地说,就是委托人出钱或付出相应的代价请代理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现代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概念最早是由罗斯(Ross,1973)提出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委托-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了。”如今,委托-代理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中,它泛指任何一种涉

3、及不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前后,市场参与者之间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掌握信息多,具有相对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具有相对信息劣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是处于信息优势与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可以这样说 ,委托-代理是起源于“专业化”的存在。当存在专业化时,就可能出现这样一种关系:代理人(具有专业化知识的一方)因为相对信息优势而代表委托人行动(Hart and Holmstrom,1987)。其中,代理人是“知情者”(informed player),委托人是“不知情者”(uninformed player)。知情者的私人信息(行动或知识)影

4、响不知情者的利益,或者说,不知情者不得不为知情者的行为承担风险。社会是由众多个体构成的,人与人之间时刻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由于不对称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相当普遍,所以许多社会经济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委托代理关系。例如,政府与企业、股东与经理、雇主与雇员、消费者与厂家、计算机用户与服务商、信息经纪人与信息用户、病人与医生等,他们之间都可以构成委托代理关系。除了正式的有书面合同(协议)的委托代理关系,还有口头委托的较为明显的委托代理关系,例如母亲给钱让孩子自己去吃午饭,在这种“口头合同”中,母亲是委托人,儿子是代理人。此外,社会经济关系中还有大量隐含的委托代理关系,诸如老百姓与政府官员、选民与议员的

5、关系等。同一种社会关系中可能包含有多种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例如软件生产商与软件用户的关系,对于软件的生产成本、软件性能等方面的信息,生产商掌握的比用户多,生产商是代理人,用户是委托人,从这一方面来说是“用户委托生产商进行生产”;对于需求欲望、支付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用户掌握的比生产商多,那么委托人就是生产商,代理人就是用户,从这一方面来说又是“生产商委托用户进行消费”。可见,委托代理关系是与不对称信息相联系的,针对不同的不对称信息,可以构成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对于参与各方,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哪一方是委托人、哪一方是代理人。2.构成委托-代理问题的基本条件委托-代理理论主要讨论这样的问题:委托人努力

6、使代理人按照自己的利益选择行动,但他无法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何种行动,他能观测到的只是一些相关的结果,这些结果主要是关于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是由代理人的行动和一些随机因素共同决定的,委托人无法从可观测的结果中得到代理人行动的全部信息。委托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代理人博弈时,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使代理人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例如,在雇主与雇员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雇主掌握着大量的市场信息和私人信息,包括企业的运营状况、市场的供需情况、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企业员工工作努力程度等,而这些信息不为雇员所掌握,至少是不完全掌握。雇员只知道自己的工资和福利情况,这些情况取决于雇主所作的

7、决定,而这些决定依赖于雇主所掌握的外部环境信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雇员想要掌握这些信息,这就导致了雇员与雇主之间的讨价还价,以及最后让双方都合意的契约的形成。这种契约及契约约束之下的行动可以看作是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参与者之间的策略及其策略均衡的结果,这种契约称为均衡契约,也叫均衡合同。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是处于信息优势和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博弈的结果。归纳可知,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有如下三个:第一,市场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包括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在这两个主体中,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需要在许多可供选择的行为

8、中选择一项预定的行动,该行动既影响其自身收益,也影响委托人的收益;委托人具有付酬能力,给代理人支付报酬,并有权决定报酬的支付方式和数量,即委托人在代理人选择行为之前就与代理人签订某种合同,该合同明确规定代理人的报酬取决于委托人观察到的代理行为结果。第二,代理人与委托人都面临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并且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也就是说,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代理人的具体行为;代理人也不能完全控制所选择的行为导致的最终结果。因为代理人选择行为的最终结果是一个随机变量,其分布状况不仅依赖于代理人的行为,还取决于其他一些随机因素,这些随机因素不为任何一方所观测和控制。正因为如此,使得委托人不能完全

9、根据观察到的代理行为的最终结果来判断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和工作绩效。第三,委托人不得不为代理人的决策或行为承担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代理人的私人信息(行动或知识)可能影响委托人的收益。以上三点是建立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而在建立和维护委托-代理关系的过程中,如何确定对委托、代理双方都有利的合同,即构建参与双方都能接受的合同(均衡合同)是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内容。这样的均衡合同同样也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代理人刺激一致性或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即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行动。第二,代理人参与约束条件,即在具有“自然”干预的情况下,代理人履行合同所获收益不能低于期望收益。第三,委托人收益最

10、大化条件,即在代理人执行这个合同后,委托人所获收益最大化,采用其他合同都不能使委托人的收益超过或等于执行该合同所取得的收益。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说明,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代理人达到期望的最大效用时,也保证委托人预期收益最大。参与约束说明,代理人完成均衡合同后所获收益不低于期望收益,也就是说,代理人接受委托人合同的预期收益不能低于他在等成本约束条件下从别的委托人处获得的收益。达成委托-代理均衡合同,既要满足激励相容条件,也要符合参与约束条件。这两个条件同样也是激励机制设计应满足的两个原则。6.2 委托代理模型委托-代理关系是与信息的不对称性紧密相连的。信息的不对称性可以从两

11、个角度划分:一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不对称信息的内容。根据不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和内容,可以将委托-代理关系划分为不同的模型。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来看,不对称性可以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以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分别称为事前(ex ante)不对称和事后(ex post)不对称。研究事前不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模型,研究事后不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模型。从不对称信息的内容来看,既可指某些参与者的行动,又可指某些参与者的知识。研究不可观测行动的模型称为隐藏行动(hidden action)模型,研究不可观测知识的模型称为隐

12、藏知识(hidden knowledge)模型或隐藏信息(hidden information)模型。1 事前的隐藏信息博弈 这类博弈包括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信号传递(Signaling)、信息甄别(Screening)。逆向选择的著名例子是二手车市场;信号传递就是信号博弈,如Spence模型;信息甄别是一种解决事前信息不对称的机制设计,它是通过分离均衡而达到将不同类型局中人加以识别开来的目的。在这类不对称信息博弈中,还包括保险市场、金融市场、垄断者价格歧视、公司内部持股比例、公司资本结构等模型。在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签订保险合约时,保险公司不是很清楚投保人的健康状

13、况。商业银行在贷款给企业时,对企业或项目的还款能力也不是很清楚的。垄断者在销售其产品时,不是很清楚顾客的需求强度,因而设计一些歧视性价格来揭示出顾客的需求强度类型,此时博弈表现为信息甄别。公司内部持股比例愈高,说明公司愈好,因为内部人比外部投资者更清楚公司的实力,这也是一种信号传递博弈。2 事后的隐藏信息博弈 这是一种道德风险模型所表达的情形。在这类博弈中,有股东与经理之间、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经理与销售人员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原告或被告与代理律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经理作为股东的代理人,可能会做出利己但损害股东利益的道德风险行为。债务人可能将债权人借给他的钱用于高风险项目,从而损害债权人利

14、益。销售人员可能未尽心尽力推销企业产品,但又将不良的销售业绩归咎于市场需求不足等等。3 事后的隐藏行动博弈这也是一类道德风险模型描述的情形。当投保人在取得保险合约之后,不保重身体(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等),或不注意防盗、不注意汽车保养、佃农不努力劳作、经理不努力经营、雇员不努力工作、债务人不控制项目风险、房东不加强房屋修缮、房客不注意房屋维护、议员不真正代表选民利益、政府官员不廉洁奉公、律师不努力办案时,事后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就出现了。对一个社会来说,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也是这样的一种道德风险。总的看来,非对称信息可按时间在“事前”和“事后”发生的可能性分为事前非对称和事后非对称,也可按内容

15、上的非对称分为“行动上的非对称”和“知识上的非对称”,分别称为“隐藏行动”和“隐藏信息”的博弈。表6.1 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类型隐藏行动(hidden action)隐藏信息(hidden information)事前(ex ante)逆向选择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息甄别模型事后(ex post)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对于道德风险,是因为委托人不能完全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而代理人活动的结果尽管能被观察到,但这种结果不完全是代理人行动选择的结果,而是代理人行动与其它的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委托人不能将代理人行动与随机因素的作用完全区分开来。如土地上的农作物产量是佃农

16、努力工作程度与随机性的气候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地主并不能将佃农的贡献与随机性的气候条件的贡献分开来。逆向选择、信号传递及信息甄别博弈实际上都是事前的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博弈,后两者是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机制设计。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机制在解决逆向选择问题时是相似的。需要指出的是,同一个委托代理关系可以存在多种的信息不对称属性,如雇主知道雇员的能力但不知其努力水平时,是一个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但若雇主和雇员本人在签约时都不知道雇员的能力,但雇员本人在签约后发现了自己的能力(雇主仍不知),则问题就是一个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问题。若雇员开始就知道自己的能力而雇主不知,则是逆向选择问题,若雇员开始就知道自己的能力而雇主不知且若雇员在签约前就获得学历证书,则问题就是信号传递问题。相反,若雇员是在签约后根据工资合同的要求去接受教育,则问题就是信息甄别问题。信息经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