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6篇.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785031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6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6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6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6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6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6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6篇.doc(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1 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指的是用容量瓶等仪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其核心是配制的过程和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p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配制过程以及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理解它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误差分析p 就是在此根底上的开展。由于它还与化学反响给物质的量计算有亲密的联络,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内容,是本学科化学实验局部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配制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演示好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要点。二、【教学目的与解析】1教学目的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并进展误差分析p 分析p 。2目的解析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就是指要能熟悉容量瓶的使用方法,能根据条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能对实验中的不标准操作进展相关的误差分析p 。三、【问题诊断分析p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无视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溶液中

3、所含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无视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误差分析p 时有一定的难度。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它与物质的质量等的关系。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就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其中关键是还要弄清楚物质的量浓度与相关的物理量(如物质的量、质量、密度)的关系。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p 】在本节课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和视频播放器。因为使用多媒体视频,有利于学生通过视频向学生演示实验详细步骤,理解使用仪器和步骤,分析p 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标准学生的实验操作。五、【教学过程】【问题1】:1lL-1硫酸溶液的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物

4、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师生活动:1L溶液中含有1l H2SO4或将98g H2SO4溶于水配成1L的硫酸溶液。【问题2】:用现有仪器100L烧杯、100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蒸馏水、氯化钠固体配制100L 1.00l NaCl溶液?设计意图:提出任务,让学生分组探究配制原理和过程,进一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并引出新仪器容量瓶。师生活动:方案一:称取5.85 g氯化钠固体移入100 L烧杯中,加水溶解至100L刻度,得100 L 1.00 l/L NaCl溶液。方案二:称取5.85 g氯化钠固体移入100 L量筒中,加水溶解至100L刻度,得100 L 1.00 l/L NaCl溶液。方

5、案二比方案一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准确些,但是方案四种所用量筒只是一种量器,不能用作反响仪器,也不能直接用来配制溶液。假如要求比拟准确,就需使用容积准确的仪器,如容量瓶。容量瓶有各种不同规格,常用的有100 L、250 L、500 L、和1 000 L等几种。【问题3】:容量瓶上边标有温度,体积的刻度线只有一条,这说明了什么?能否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溶质溶解后是否可马上放到容量瓶中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推理才能。师生活动:说明容量瓶的体积受温度的影响,所以不能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溶质溶解后要等其恢复至室温时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容量瓶的使用:在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小心地注入

6、容量瓶时,不要让溶液洒在容量瓶外,也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问题4】:观看实验视频,500L 0.1l/L Na2CO3溶液的配制步骤?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才能及归纳总结才能。师生活动:1、计算 2、称量 3、溶解稀释 4、移液 5、洗涤 6、定容 7、摇匀。仪器: 天平(含滤纸)、药匙、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问题5】:假设配置过程中操作错误,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将如何变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p 才能,分析p 操作错误带来的影响。师生活动:误差分析p ,根据cB= nB /V = B / (MB V)进展推断,分析p 实验过程中哪些操作会引起nB或aq的变化,

7、从而导致cB有偏向造成误差。例如:1为什么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确保全部溶质转移至容量瓶中2转移时溶液不慎撒到容量瓶外,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大了还是小了?变小了六、【课堂小结】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误差分析p :根据cB= nB /V = B / (MB V)分析p 溶液的浓度变化。七、【目的检测】1、实验室配制1l/L盐酸250L,不需要的仪器是 A. 250 L容量瓶 B. 托盘天平 C.胶头滴管 D.烧杯2、优化设计P16 根底知识二【配餐作业】A组1、配制100L1.0 l/L的Na2CO3溶液,以下情况会导致溶液浓

8、度偏高的是 A.容量瓶使用前用蒸馏水洗,没有枯燥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C.俯视确定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D.用敞开容器称量Na2CO3且时间过长2、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以下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A.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B.用蒸馏水冲洗后必需要将容量瓶烘干C.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展D.为了使所配溶液浓度均匀,定容完毕后,手握瓶颈,左右震荡B组1、在NaCl、MgCl2、MgSO4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Na+=0.1 l/L,cMg2+=0.25 l/L,cCl-=0.2 l/L,那么cSO42-为( )A.0.15 l/L B.0.10 l/L C.

9、0.25 l/L D.0.20 l/L2、将30L0.5 l/LNaCl溶液加水稀释到500L,稀释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03 l/L B.0.3 l/L C.0.05 l/L D. 0.04 l/LC组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3的浓硫酸配制100L 1.84 l/L的稀硫酸,假设实验仪器有:A.100L量筒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L容量瓶 E.10L量筒 F.胶头滴管 G.50L烧杯 H.100L容量瓶,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以下操作不正确的选项是填编号 。A.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

10、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C.配制溶液时,假如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参加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c处,用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线D. 配制溶液时,假如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参加蒸馏水到刻度线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屡次F.往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3以下实验操作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A.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硫酸时俯视刻度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C.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硫酸倒入烧杯后,用水洗量筒23次,洗涤液倒入烧杯中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几滴水到刻度线化学

11、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2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 mol物质质量的讨论,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摩尔质量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 mol物质体积的讨论,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通过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计算、分析p 方法;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要领和技巧;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化

12、学反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尝试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体会定量研究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体验以实验为根底的实例研究方法,能独立地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展研究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实验配制溶液,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培养端正耐心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p 讨论,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在探究中学会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科学的艰辛和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 摩尔质量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

13、计算;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教学方式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课,根据概念教学的一般原那么,主要运用讲授方式、形象化的启发式教学法、类比逻辑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并灵敏应用概念。对于概念课的教授,因为抽象、理解难度大,学生相对会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概念引入时强调它在化学中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另外,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过程的逻辑性,用思维的逻辑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原子、分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常用的物理量

14、及其对应的单位,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根底,但是本节课的概念多,理解难度大,而且学生还没有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所以老师应注意从学生认识根底出发,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设问、类比启发、重点讲解并辅以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联想,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新知识。在实验课中,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并讨论,在过程中感受和学习。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引入老师:买大米时我们一般论斤买而论“粒”就不方便,一斤就是许多“粒”的集体;买纸可以论张买,但是买多了论“令”就比拟方便,“令”就是500张的集体,买矿泉水我们可以论瓶买,但买多的也可以论箱买,一箱就是24瓶的集体等等。那么化学中的粒子论个可

15、能数不清,我们能否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在初中已经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它们可以构成我们看得见的、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宏观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与看得见的宏观物质之间必定存在某种联络。例如我们已经知道反响:2H2 + O2 2H2O微观角度:2个氢分子 1个氧分子 2个水分子宏观角度: 4 g 32 g 36 g从上述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学生:看到反响物、生成物的数目和质量关系。老师:从方程式我们可以知道,微观上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可以反响生成2个水分子。而分子和原子是极微小的粒子,一滴水中就大约含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假如一个个去数,即使分秒不停,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完成这个工作。在日常化工消费中我们更不可能数出一定个数的氢分子和一定个数的氧分子进展反响,而根据初中我们学习的知识也知道,从宏观上4 g的氢气和32 g的氧气完全反响生成36 g的水,所以我们知道,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