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77298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一、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一)宋朝的建立: 1、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2、北宋的统一是不完全的:北宋建立后,先后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但北宋的统一不是完全的,北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二)制度创设 1、文官体制: (1)目的: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的历史教训,宋太祖在政治、军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2)措施:军事上(宋太祖是如何收拢兵权的?) 1)“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降低统帅的地位。 2)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

2、的体制。三衙有兵权,但军 队调遣之权由枢密院执掌。三衙、枢密院互相制约,兵权最终集于皇帝手中。 3)宋朝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挑选强壮的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上则留老 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 4)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以防将领分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 政治上:(文人政治是怎样形成的?) 1)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通过科举制度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2)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以及地方要员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了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3)为了便于官员的调谴撤换,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3)特点:皇帝总揽兵权;内重外轻;重文

3、轻武(4)作用:积极性: 1)有效地消除了分裂割据和军人乱政的隐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2)有利于稳定政局,促进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性: 1)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 2)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削弱。给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2、科举制的完善(1)情况:考试制度:宋朝科举制度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规则:实施“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防止徇私舞弊、保证公正和公平。 内容:宋初主要以诗赋取人,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

4、力。(2.)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二)多民族政权的并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因此,辽、宋、夏、金等政权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这些民族政权都为我国边疆的开发及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 战争:北宋与辽的战争; 金与北宋的战争:靖康之变; 金与南宋的战争:岳飞抗金郾城会战 正确看待各民族间的战争。各民族间的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不能用侵略和反侵略的概念。 议和:1)宋辽澶渊之盟:北宋和辽之间的战争状态宣告结束,双方维系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 评价:对北宋而言,在接受了屈辱的条件下,统治者求得了苟

5、安,而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议和本身是民族友好和睦的表现,它客观上使双方减少了战争,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 2)宋金绍兴和议:南宋和金长期对峙局面形成 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技术、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辽、夏、金同汉族的商品贸易联系增强,有固定的贸易场所榷场。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过程,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榷场1.概念:宋、辽、西夏并立时期,各政权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立的互市贸易的市场。2.特点:由官府管理,贸易方式和交易的商品都有官府控制。3.评价:榷场的设置处于控制边境贸易

6、以挟制对方的意图;但榷场的互市贸易促进边境地区商品交流,成为各对立政权、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4.说明:尽管这一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并长期出现战乱和分裂局面,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4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1)过程: 从远古至西晋,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相比,经济实力仍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 从西晋末开始,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

7、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2)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间: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原因: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减少,经济发展缓慢;南方水田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表现:农业:圩田、沙田、梯田的开辟;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仓);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桑蚕业中心转移到南方。 手工业:江浙出现了独立的私人作坊“机户”;海南岛出现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东南沿海城市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3)海上丝绸之路(香料之路)兴起原因:由于西夏孙玮兴起,

8、中原通往西域的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管理机构:设立市舶司、“番坊”、“番市”。影响:由于贸易商品以香料、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人们把宋代海上商陆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香料之路”。这条以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使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5科学技术(1)活字印刷: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它集活字、排版和印刷于一体,为近代活字印刷术的先驱,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早了四个世纪(2)火药武器: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河火

9、器的国家。火药在唐末开始运用于战争。南宋时的“突火枪”、宋元年间的“火铳”具备管形火器的基本特征。火器的发明河使用改变了战争方式,世界进入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3)沈括(北宋)著有笔记体科学著作梦溪笔谈,保留了大量的科技史料,该书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6元朝的统治(1)元的建立 1271年,忽必烈建元 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定都大都 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也是文明世界的商业大都市。(2)行省制度目的:元朝为了在空前辽阔的疆域中实行有效统治,取法汉族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创建行省制度。措施: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中书省下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全国军事与监察。 地方创置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影响深远。 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宣政院管理吐蕃特别地方行政区,西藏从此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域。 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作用:加强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联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1)为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影响;(2)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3)行省制度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间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