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770341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3年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3年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3年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3年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1第三节地图(地形图的判读)学问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凹凸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等高线形态与地势凹凸、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合作探究式、探讨法。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三课时(第2时)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

2、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同学们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凹凸起伏呢?学生探讨,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推断?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视察,老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凹凸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视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分?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

3、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指导学生视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探讨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讲解并描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2.等高线(板书)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凹凸和地形起伏?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较各点的凹凸。总结: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推断各地点的凹凸,还可以依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推断地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学生视察图1

4、.28等高线示意图,看看左右两个山坡的陡与缓?并推断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有何关系?确定: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让学生视察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从图可见,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的差别很大,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学生总结老师补充:等高线弯向海拔低处为山脊,反之为山谷:两个相邻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悬崖。指导学生读图1.30,视察分析设色地形图的着色规律,从而得出:在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地形的图即为分层设色地形图。3.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分析不同的着色: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山地和丘陵,

5、绿色代表平原,褐色为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分组探讨,合作完成课本P17活动。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分析能判读出各地的凹凸状况。而如何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地的起伏状况呢?这就须要视察地形剖面图。4.地形剖面图(板书)学生同桌合作,完成课本P18活动3。先了解绘制方法,再视察绘完部分,然后自己动手绘制完整。总结:地形剖面图能直观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凹凸起伏和坡度陡缓。三、小结指导学生先组内沟通,再派代表在班上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获得了哪些学问?学生小结所学学问可取效果: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线,以练习为协助,图文并茂,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生动地解决难点问题。不

6、足之处:由于本课内容多,难度大,在环节设计上欠完备。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2新课程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变更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特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现代教化心理学探讨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学问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我就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作案例来进行分析一下。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剧烈的学习愿望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漂亮的星

7、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究竟应当叫地球还是水球?学生活动1、视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颖。2、学习小组探讨:是地球还是水球?3、由学生探讨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老师归纳。评析:问题是科学探讨的动身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剧烈的学习愿望,从而留意力高度集中。主动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究、创建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二、动手视察探究新知,视察思索,深化自学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视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终统

8、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简单的,而古代人相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简单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相识几位闻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相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学生活动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2、观看展示。3、视察不同的地图进行分析推断。4、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识的陆地吧。(引导

9、学生区分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学生看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问题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学问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汲取物质养分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汲取精神养分。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变更的。老师不行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视察、分析、思索,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驾驭任何一条规律。老师只能让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视察、分析、思索,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驾驭事物发展改变的规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培育和提高学生读图

10、的实力,使学生在运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育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得、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实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相识世界是须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恒久的目标。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1、师:在地球的广阔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七大洲四大洋)2、老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3、引导学生视察思索探讨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学生活动:1、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相识七大洲、四大洋。2、让全体同学依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

11、分界线。3、用简洁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评析:师生互动有利于老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相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老师为学生的相识和发展供应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当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情愿学、喜爱学到离开了老师也能学,这就是敬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老师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思索、质疑、相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沟通,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结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索、相互争论如能和老师释疑和谐运转,学生不仅能

12、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学问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实力,增加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爱护森林资源的方法。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状况及产生的严峻生态问题。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教具: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索,调动学生思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许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

13、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日,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学问。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一、森林的作用(板书)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相识,可干脆通过提问。老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森林作用的数据。森林的环境作用。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汲取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调整大气成份。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净化空气。夏季每天

14、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吸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整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当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晰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老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开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学生回答:防风固沙,爱护农田。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老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削减的缘由是什么?学生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老师提问:削减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学生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除此之外,老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森林还有调整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分布。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老师提问:世界森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