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案例分析 (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750753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案例分析 (2)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案例分析 (2)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案例分析 (2)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案例分析 (2)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案例分析 (2)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案例分析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案例分析 (2)(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案例分析 教师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备自我发展能力,教师的成长只能由教师自身在特定的教育场景中实现。因此只有立足于对教师成长现场的把握,展开实然性的研究,才能为应然性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与理论前提。对于教师指导的问题,不是纯理论可以解决的,通过量化分析,仅仅了解教师指导的一种状态,但却不曾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究竟教师真实的指导行为怎样,特点如何?有共同之处吗?影响的因素有哪些?这就是本章要完成的任务。 一、教师指导行为的类型分析 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指导行为究竟怎样?带着这个疑问,我对原始资料进行归类编码,总结发现教师的指导行为有些共同的地方,随之进行抽取概括,总结出

2、有效指导和无效指导两大类,具体五小类的形式。指导是否有效的指标界定为:1.教师的介入是否是适宜的,有没有干扰幼儿活动;2.教师的指导是否促进了游戏的发展,是否给予幼儿一定的正面影响;3.幼儿是否接受了指导,指导结果对于幼儿是否产生帮助。这些指导的类型,并不是具体单指某人,而是综合分析教师的指导案例,从中归纳总结的,也就是说,某些类型教师都会有,某些也许仅仅出现在个别教师身上,伴随环境的变化、教师心情的变化,出现的频率有所不同。 (一)教师指导行为的类型 下面通过具体案例对教师指导行为及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类型一:(有效指导)观察以角色扮演介入促进游戏开展展开评价 案例 1: “吉米小卖部” “

3、吉米小卖部”开张,顾客的光顾很少,生意冷冷清清,两个售货员无事可作。教师发现问题,就走过去,以游戏角色介入要求买件衣服。幼儿急忙说:“我们不卖衣服,没有衣服卖的。”“那你们可以去进货啊,去美工区联系,去定做衣服不就有了吗?”教师启发着。两名幼儿觉得可行,就跑到“美工区”了,美工区的小朋友也很配合,就这样,教师将小卖部的幼儿与美工区的幼儿联系了起来,架起了幼儿之间交流的桥梁。 不久美工区的幼儿做好了衣服,小卖部的售货员把它交到了教师手里,教师夸赞道:“不错,衣服做的满合适的,我很喜欢。”两个小家伙特开心,忙说:“欢迎下次光临。” 游戏结束,师生共同评价时,教师提到了这件事情,表扬了小卖部的幼儿服

4、务态度好,热情又聪明,很会办事情,也表扬了美工区的小朋友富于合作精神,手艺非常和棒。 接下来几天,小卖部前热闹了起来,好多幼儿前来买东西,售货员忙的不亦乐乎。此时朱老师又引导幼儿,人手不够要招聘员工了,可以找那些员工呢?一幼儿大声说:“要业务员,专门去买东西的。”“再要个服务员,专门维持纪律的,得让顾客排队,人太多, 太乱了。”另一名幼儿也在嚷嚷。(孩子是聪明的,只要教师引导恰当,孩子可以想到好多事情。)就这样,小卖部在教师的引导下,越办越红火 分析: 商店游戏主要是一种社会性游戏,买卖双方互相交往,构成了游戏的主要内容。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幼儿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同伴间的交往能

5、力,同时,也丰富了经验,促进了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但是,笔者观察,玩商店游戏经常出现没顾客光临的尴尬局面,后访谈得知这在幼儿园是常见现象。而该教师能针对这个弊端,通过适宜的角色扮演,恰当的介入,使商店游戏合情合理地顺利开展,同时,这种引导是一步一步进行的,并不显得突兀。在评价中通过强调幼儿游戏的优点,无形中为下次小朋友的光临埋下伏笔。此案例,教师的指导是有效恰当的。 案例 2: 建筑区 孩子们在建筑区热火朝天地搭建着,教师也参加了游戏。教师:“我们来比比看,看哪个建筑家最会动脑筋,搭建的作品又快又好。”孩子纷纷干起来,不一会一幼儿搭好了一座别墅,而又有一位小朋友建好了一座凉亭。而教师还没有完

6、成作品呢。教师吃惊地问:“你们怎么建的这么快啊?有什么窍门吗?”一幼儿说:“很简单,只要你想好了,就开始干,一会儿就能建成。就这么容易。”教师笑笑说:“你们真能干,对,只要想好了,一会儿就能干成。”接下几天,教师帮助幼儿拓展游戏内容,与幼儿一起构想游戏主题,如:公园、小学、图书馆等,当然这些都是在参观之后,幼儿有了丰富的表象资料基础上开展的主题活动。主题的完成,不再是单一的完成,变成集体完成一件作品,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分析: 该案例中,教师也是以角色扮演介入的,目的明确,为了了解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游戏中,教师能抓住关键进行指导。“你们怎么建的这么快呢?”“想好了就开始干,一会儿就能

7、建成。”着重强调了幼儿的坚持性,引导幼儿做事情有目的,有计划。“想好了就开始干”这种思维习惯对大班幼儿是要重点培养的,同时引导幼儿喜欢加入集体,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大家共同完成一件作品,促进儿童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类型二:(有效指导)观察充分等待以旁观者身份介入促进游戏进行 案例 3: 美工区的指导 在大二班,成立了“汽车制造厂”,主要是“提高幼儿对各种汽车的观察、分辨能力,掌握各类车的外形特征、名称及简单用途;练习用各种废旧纸盒作玩具,提高粘贴能力;培养认真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转自于教师的区域活动的目标记录) 一名“圆圆”小朋友为她的卡车安装车轮,她用胶水把 4 个车轮分别粘到车身

8、的两侧,就试图让卡车站起来,但失败了。她再次粘好,再次尝试让卡车站立,反复 3 次,最后准 备放弃,制作别的东西了。教师始终在一边观察,此时,她拿起旁边的已经做好的汽车范例说:“你知道这辆汽车的车轮为什么粘的这么牢靠吗?”“圆圆”摇摇头,“你摸一摸就知道了。”孩子用手摸了摸,想了想,说:“好像很硬。”师点点头:“是的,他是硬的。为什么是硬的而你粘的会软呢?”圆圆想想,“因为胶水干了。”此时老师摸摸该幼儿的头,笑着说:“真聪明,胶水干了就会变硬,卡车就可以站立起来了,你自己试试看。”圆圆继续她的尝试,而教师又去观察其他小朋友了。 一名男幼儿跑到教师身边,说:“老师,作车轮用的圆形卡片没有了。”师

9、:“你说怎么办呢?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别的东西可以代替车轮用吗?”那位男幼儿,听了老师的话,回到活动区,重新找车轮了。他一会儿拿起药丸壳,一会儿又拿起小瓶盖,在那比划着。后来,他用 4 个小瓶盖当了车轮用。(教师并未插手) 分析: “汽车制造厂”是从美工区派生出来的。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粘贴、剪、画等手工操作,但由于它是以主题游戏的形式出现,孩子们在这里是通过扮演角色来完成“工作”,活动性质从学习性变成了游戏性。孩子的兴趣更浓、积极性更强,活动的效果也更好。 该活动中,教师注意将学习性转换成游戏性,注意了呈现的方式。教师注重观察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不是对幼儿放任不管,同时教师还注意了等待,不是

10、过早给予幼儿答案,而是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独立完成任务。该案例中,教师是以旁观者身份介入的,当观察到“圆圆”多次尝试解决问题,没有成功准备放弃时,教师及时引导,并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幼儿解决了问题。教师的指导是有效的。 案例 4: “投票选举” “建筑工地”规定 6 人参加,当老师说完可以到各个活动区游戏时,好多幼儿冲向建筑区,出现了混乱现象。大家都不想退出,吵吵嚷嚷的声音惊动了丛老师。了解完情况后,丛老师说:“你们告诉我,建筑区规定是几个人玩的?”(6 个)“那现在怎么办呢?”幼儿互相看看,都没有说话,看样是没有人愿意退让。教师继续:“好,那你们集体讨论商量,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幼

11、儿喊:“投票选举,我们投票。”其他幼儿附和着,最后,定下来幼儿自己进行选举。在选举中,幼儿的天真和部分幼儿的有心暴露无遗。但无论幼儿怎样投票,教师始终未干涉,只是微笑的在一边给予关注。(因为建筑区是在楼梯的一个拐角处,并不干扰其他幼儿的活动)最终,6 个人去玩,4 个选择了其他游戏,剩下 4人继续郁闷。教师开始安慰,最后,2 人去别处游戏,剩一人流泪,一人继续在建筑区外观望着。(整个选举过程前后用了约半个小时) 在活动结束的讲评时,教师提到了此事:“本来活动时间是 50 分钟,可是建筑区的入区人员选择,就浪费了半个多小时,活动的时间只剩下 20 分钟,想想看,选票入区好不好,浪费时间吗?选票最

12、终产生的人员是公平的吗?这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大家有没有好办法?”幼儿开始小声议论,有的认为要轮流来,有的还是希望先来者先入区,有 的认为作规定,每天该那个组进行分配。最后,达成协议,还是自由选择,不过要相互监督,连续多次去活动的幼儿应该礼让玩的较少的幼儿。 分析: 整个建筑区活动人员的产生,教师始终没有给予自己的观点,而是微笑的关注,让幼儿自己解决。在解决中,产生了主持的、唱票的、拉票的,俨然一个小型的选举。事后笔者特意了解了教师的真实想法,为什么不给予制止。很显然,投票是浪费时间的。教师说,原本是想让幼儿自己表现一下大度与礼让的,让他们自己处理好这件事情,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想到选举。但当

13、时,就觉得应该支持,这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里面包括了许多东西,情感、交往、点数等多方面知识。不过,事后的确发现有些浪费时间,所以在讲评时,就指出了这个弊端。 该教师对幼儿尊重、信任,给予充分的自由,同时指导时灵活多样,这点是充分肯定的。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教师始终在等待,等待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等待他们精彩的表现。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把握指导的时机,切勿过早给予,过多包办。 案例 5: “游戏区大串联” 实验幼儿园中大班上午通常是角色游戏的大串联。常开的活动区有:银行、医院、动物园、小吃店、幼儿园、菜市场、娃娃家、建筑区等系列游戏,各区之间通过“钱”的流通进行交往串联。打破了活动区对人数的限制、玩

14、具和游戏材料不得拿出本活动区的规定,以及游戏中途儿童不得更换活动区的规定,允许调整游戏环境,玩后再恢复原样。例如,“娃娃家”的“爸爸”要看书,“妈妈”要给“孩子”讲故事,就可以到图书区借几本书来。但游戏结束收拾玩具时,要把所有的玩具重新恢复原位。教师的指导通过提出要求内隐其中:扮演角色,先入为主。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要服从角色的需要。如果你想扮演的角色已经有人了,你就要改扮其他人物进入游戏,或去玩别的游戏;自定规则,少数服从多数。游戏中玩什么,怎么玩都由小朋友自己商量决定。如果大家意见不一致,就要少数服从多数,谁也不许称霸。一旦游戏规则确定了,大家都要执行,不经集体通过,谁也不得任意中途改变。

15、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兴趣极高,每个幼儿各有所事,各区之间的交往频率高,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很多。教师巡回在各区之间,观察指导,适时的以角色身份介入或者以旁观者身份介入。最后,以幼儿相互诉说,今天挣了多少钱,怎么挣得?花了多少钱,又是怎么花的?在这种轻松愉悦是讨论中结束今天的游戏。 分析: 该游戏活动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整体感觉就是幼儿兴趣极高,活动气氛热烈,每个区域都发生了联系,幼儿没有任何外在的压力,没有任务的约束,玩的更放松、更尽兴,而教师更多的是以角色或旁观者身份介入指导,指导内容多倾向一些生活经验、情感交流方面。同时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他们游戏已经打破了活动区对人数的限制、玩具和游戏材料 不得拿

16、出本活动区的规定,以及游戏中途儿童不得更换活动区的规定,允许调整游戏环境,玩后再恢复原样。这点是可以借鉴发展的。 类型三:(有效指导)观察以指导者身份介入促进游戏开展 案例 6: 笑笑理发室 理发室又没有顾客了,冷冷清清。教师开始扮演理发室的经理来吸引幼儿的加入,指挥员工们练习洗发、剪发、吹发等基本功。孩子们玩的非常开心。有了教师的加入,顾客多了起来,这样理发室的生意又好了。没几天,又出现了问题。顾客过多,等待时间过长,幼儿你推我挤,秩序有些混乱。教师利用游戏讲评时间,引导幼儿想办法,最后建议理发室增加服务项目,备有书刊、画册以及智力游戏等,供等待的顾客排队时阅读。就这样,问题解决了。 分析; 几乎每个中大班都有自己的理发室。由于它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每个幼儿都有过理发的经验,因此该游戏得到许多幼儿的欢迎。但实际操作中,却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