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732975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在商 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风险是一直存在的。流动性风险 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 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 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任何一家银行 如果出现流动性风险,就可能失去许多潜在的盈利机会,并 且流动性风险具有联动效应,一旦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加剧, 极易导致存款人恐慌性地提兑存款,诱发挤兑风波,最终导 致银行破产。流动性风险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可能导致商业 银行的破产清算,而且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甚至整个国民经济 的瘫痪。因此,如何有效管理

2、流动性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风 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管理的基本内容 引起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因素众多,包括银行资产与负债 在量与期限结构上的不匹配、资本金不足、盈利水平低下、 资金备付率不足、客户周期性资金需求变动、经济周期的影 响、利率变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变动、以及其他突发性因 素等等。商业银行的任何一项经营活动不善都有可能最终导 致流动性风险。但是,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和各因素 的可控性来分析,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是导致流动性风险的 最主要最直接因素。因此,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质 就是通过对其资产和负债流动性的有效管理,促进其资产负 债结构的合理配置,

3、最终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 围内。因而,有效地度量和分析银行的流动性并保持资产、 负债和表外业务的潜在流动性以及设法及时获得流动性是 商业银行管理流动性风险的基本内容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 承担着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功能,有强大的国家信用支撑, 因此人们总是将银行的命运与政府的支持联系在一起,认为 政府会承担银行的一切风险,银行不会倒闭,也不会发生流 动性危机。另外,源源不断的居民家庭储蓄存款是商业银行 无流动性危机之忧的第二大原因。由于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 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还主要集中在信贷风险上,缺乏流动 性风险自我

4、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下级银行资金需求的主动性管理不足。在决策程序的具体 操作上,总行主要负责分行之间的资金调剂、参与债券市场 交易、进行同业资金拆借,以便满足下级行当日或未来较短 时间内用于保证支付的资金需求,分行一般局限于上下级行 之间的资金调拨。决策程序体现为下级银行“倒逼”上级银行, 上级银行基本上只是被动地接受下级银行资金余缺的现实, 并被动地做出反应,而没有对下级银行净融资需求进行事前 度量和预测,并采取事前的防范与控制措施以及部署相应的 流动性计划和安排,缺乏对下级银行资金需求的主动性管 理。(三)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有局限性。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 债比例管理中,流动性评价指标主要

5、是备付金比例、资产流 动性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这些指标内容比较单薄,并不 能全面反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状况 ,更没有反映银行的融资 能力。而各银行又不顾自身实际去套用、追求这几项流动性 指标,扭曲了流动性管理的本质。(四)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缺位,流动性管理发展存在诸多 制约因素。银行是高负债运作的特殊企业,其负债的不确定 性和硬性约束都要求银行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流动性管 理也就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流动性管 理具有内生性,流动性管理的主体是商业银行,而非中央银 行,它产生于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内在要求。我国的流动性 管理表现出以中央银行监管为主的外生性特点。中央银行的 流动性

6、监管与商业银行自身的流动性管理在目的、方式、效 果上是完全不同的。目前我国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流动性管 理体制,以固定不变的流动性比例作为常规的监管方式,过 分强调中央银行的监管,忽视了流动性管理的内生性,严格 意义上的流动性管理在我国仍然处于缺位状态。(五)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的我国银行体系存在许多流动 性隐患。一是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 比率一直居高不下,超负荷经营;二是存贷款比例较高,对 于全面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该指标存在着一定的缺 陷,不能反映出存贷款在期限、质量和收付方式等方面存在 差异而产生的流动性风险程度;三是中长期贷款比重过高, 并且继续增加趋势明显,资

7、金使用日益长期化;四是活期存 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较高,资金来源日益短期化;五是储蓄 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六是贷款质量较差,管 理水平有待提高。三、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建议(一)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风险不是单纯的资金 管理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应当从资产负 债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一是加强各级 商业银行法人体制,强化经营系统调控功能;可以将银行系 统内资金逐级、逐步集中,充分发挥资金管理行对于全系统 内资金的调控功能,建立健全一级法人体制下的内部控制体 系,规范各级银行的经营行为;建立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内部 决策控制、实施控制、事后监控和

8、预警机制。二是建立高效、 科学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管理行及时根据各分支机 构资金头寸情况,进行有效的资金调剂,建立起系统内资金 预测、统计和分析的管理体制。三是实现各商业银行资金的 优化配置。通过强化资金在各行全系统调拨,充分利用好有 限的资金资源,实现资金在全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增强系统 内资金的效益性和流动性。(二)通过创新降低流动性风险。一是负债业务的创新,重 点是通过主动型负债,增强负债的流动性。二是资产业务的 创新,包括在逐步增加优质信贷资产比重的同时减少信贷资 产总量占比,开展低风险的中、短期投资业务等。三是中间 业务的创新,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化水平,完善其服务功能, 大力开办

9、各种委托代理和中间服务业务,提高资产负债的总 体流动性水平。(三)建立资金合作救助机制。一是总行(分行)资金救助 机制。二是当地央行资金救助机制。三是同业资金救助机制, 总行应允许二级分行与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资金救助合 作关系,在特定的条件下允许二级分行向当地国有商业银行 拆入资金解决头寸资金不足问题。(四)优化资产配置,降低不良贷款率。首先,银行本身应 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合理配置中长期贷款在银行资产中的比 重,有效防范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并要鼓励金融创新,丰富 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鼓励提高银行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 及水平,借以降低信贷资产比率,优化银行资产配置。其次, 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有效

10、的约束机制,继续完善审贷、放贷、 贷后管理等业务流程,实行合理的考核及奖惩制度,成立独 立的內审机构,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彻底走出不良、剥离、不良的恶性循环。(五)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一个永 恒的主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 防范教育,强化银行的风险意识,时刻敲响风险的警钟,牢 固树立风险第一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在经营中力求稳健, 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在确保资金安 全和正常流动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的盈利。由于流动性风险 是银行其他风险的集中和最终表现 , 危害甚大,银行应对此 有充分的认识和警觉,

11、 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六)建立规模适当的多层次流动性储备,实现流动性与效 益性的协调管理。一是面对银行间同业融资利率持续走低的 局面,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通过扩大同业融资规模,提高 资金运作收益。二是在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降,长期利率 风险凸显的情况下,为了积极防范利率风险,同时又能够消 化更多的资金,要及时调整债券投资策略,合理安排债券投 资期限结构,加大中、短期央行票据的投资力度。(七)构建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国家货币当局应该 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流 动性监控指标体系,包括存款准备金率、不良贷款比率、流 动资产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率、行业贷款集中度等指标、并 分别对不同的银行采取不同的要求。抑制经济过热带来的行 业盲目扩张,以降低商业银行贷款的呆坏账风险,同时避免 经济出现紧缩,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呈现良性互动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