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懒惰的智慧》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71709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懒惰的智慧》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懒惰的智慧》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懒惰的智慧》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懒惰的智慧》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懒惰的智慧》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懒惰的智慧》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懒惰的智慧》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懒散的才智教案内容预览:懒散的才智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文学爱好,增进对外国文学的了解。2、了解如何使文章有创意。3、学习逆向思维的方法,培育自己逆向思维的习惯。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2、了解文章不同于国内人士所写的争论文的结构形式。教学难点1、驾驭本文总-分-分的结构形式。2、理解本文论证的新奇新颖。3、体会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4、培育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个擅长思索的有心人。教学思路这篇争论文是对传统思维观念的抨击。在人们越来越相识到创新已成为人类进步不竭动力的21世纪,我们更有必要使学生相识到“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的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本文是培

2、育创新观念,激励创新思维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践。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有的人是勤奋的,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有的人是懒散的,招来了别人的白眼。这样看来,懒散是一种不良习惯,他会使人丢失斗志,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念,受到一切勤奋者的唾弃。可是,美国有一位叫凯利的作家,运用了逆向思维,写了一篇文章,来赞扬懒散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索:1、作者想说什么(中心论点)?2、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学生听读后探讨,老师总结:1、正是懒散激励了独创,促进了人类的进步。2、总-分

3、-分。三、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提示:第一部分(1-5段):提出论点,并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唯恐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第一层(1-3段):用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其次层(4-5段):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其次部分(6-7段):论证懒散促进了人类进步。四、学生细读课文第一部分,探讨问题1、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提示:第1段:正反对比论证;第2段:;举例论证;第3段:举例论证(祥写取水,略写渡水)。2、前三个自然段分别从什么范围和角度来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唯恐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的?提示:这三个自然段所举例子从范围上看由小到大(家

4、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劝服力也递增;从论证角度上看也不断改变,先侧重于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论证,最终侧重于正面论证。3、请分别概括4、5两个自然段的段意。提示:第4段:以少年波特独创阀门的初衷是为了能“偷懒”,论证“正是懒散激励了独创”。第5段:人类动机探讨者吉尔布莱思的探讨证明: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祥写),并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散(略写)。五、学生细读课文其次部分,探讨问题1、请同学们分别概括6、7两个自然段的段意。提示:第6段:以发觉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字规则说明“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第7段:进一步指出:懒汉过去担当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将来

5、寄予着人类的希望,应重视懒散的才智。六、探讨懒汉的含义。提示: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厌烦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主动开动脑筋,善专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找寻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七、合作、探究式学习:请同学们从立意、论证、语言三个方面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提示:不同凡响的立意;新颖新奇的论证(论证结构新颖、论据叙述新奇);幽默传神的语言。(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应以激励为主。)八、小结文章用一系列的事实说明白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厌烦吃苦受累的“懒散”的心情,激励了独创;想在脑力劳动中找寻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九、作业1、试着用一两句话说明本文 “懒散” 的含义,要求语言要通俗、幽默、形象、富于哲理。2、从历史或现实生活中找出详细的事例,用创新意识去考虑它的结果是否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