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665429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摘要:中国加入WTO,博物馆发展走向全球化,使现代博 物馆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多媒体技术作为信 息时代的新兴技术,具有投入小、更新快、使用便捷等优点, 对于更好地表现、注释展品,梳理博物馆中的纷杂信息有着重 要作用。因此,如何采用多媒体技术抓住地域特色,体现文化 个性,成为当前博物馆展览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关键词:多媒体;博物馆展览;个性理念博物馆是历史文化传播和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是重 要的信息传播场所,拥有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长期以来,以 其丰富的人文、历史、艺术、自然、科技等藏品,吸引了大量 的观众。由于博物馆在扮演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

2、、宣传 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同时,也是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大众的文化休闲需求,发挥职业特长。不 断创新服务内容,利用各种手段满足观众的参与愿望,实现展 品与观众的互动,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需求。随着科 技的进步,各地现代化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观 众不再满足于宏伟、精致的建筑中文物孤立、静态的展示方 式,不再满足于定时、定点的参观模式。于是,多媒体技术的 应用成为了博物馆陈列展示的重要手段,并作为现代化博物馆 的重要标志被普遍关注。在这样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信 息时代中,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强化其信息传播、社会教育、知识分享

3、功能,将其日积月累的 馆藏资源和不断丰富的研究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才能保持博 物馆业的蓬勃发展。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在这样的潮流推动 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博物馆的辅助展出,对于更好地表 现、诠释展品,梳理博物馆中纷杂的信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 用。作为博物馆工作者,我们应深刻认识到陈列展览工作不仅 需要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需更多地了解博物馆观众的参观体 验。在不断地展示、陈列馆藏文物的同时,引进各种类型的先 进技术和展品来充实和丰富展览的内容,以崭新的面貌向社会 推出精彩纷呈的展览。一、关于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一种集合了多种媒体优势,更为直观 和快捷且不受时间和空间影响的全新的数字媒

4、体很快出现在人 们面前,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将文本、动 画、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以数字化的方式集成 在一起,从而使计算机具有表现、处理、存储多种媒体信息的 综合能力。多媒体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像处理、音频视频编 辑、数字通信等多个领域,是名副其实的交叉学科。在电子出 版物、可视光盘、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教育系 统、多媒体数据库、游戏等众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不但为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也为人们 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 展,它的应用领域正在扩大。对商业、教学、新闻、出版、网 络、娱乐等各行各业都发生着巨大的影响

5、。二、博物馆多媒体技术的分类及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时代。通过互联网延伸博物馆的传播 范围,是博物馆调整服务方式、延伸文化休闲服务功能的良好 平台。博物馆应充分发挥现代传播网络的巨大作用,通过网上 发布文物、博物馆知识、展览资讯、本地区历史文化介绍及网 上办展的形式扩大传播的辐射范围,使博物馆能够跨地域发挥 作用。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展示中的应用大致有音 频技术、影像技术、多媒体场景合成技术、多媒体触摸屏技术 及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过音频技术的语音导览,参观者能够比较容易地了解展 品的详细信息,从而弥补了陈列讲解的不足。而影像技术作为 博物馆展示中的辅助手段,常被用在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临

6、时 展览中,以弥补图文陈列中想象性不足的缺憾,加深观众的理 解。还可以在不损失影像质量的前提下任意地转换图片文件的 格式,以适应互联网发布,传统的制版印刷,制作幻灯、广告 等各种需要,极大地扩展了文物影像的应用范围。而运用多媒 体场景合成技术,则可以真实的再现所要表达的环境、细节、 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等无法用文字和图片表达的内容。如观众可 以敲击屏幕上的编钟、编磬,聆听到真实的钟磬之声。在现场 信号采集和控制主机的管理下,观众进入博物馆的场景时,会 现场播放这些录音,实现场景现象和抽象的结合。触摸屏技术 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多媒体人机交互手段。利用该技术,观众 可以轻易地放大、缩小或旋转数字化展品

7、,或者跟随展品的不 同欣赏视频短片或者玩拼图等多媒体游戏。参观者可以自由操 作、观看触摸屏上的各种文物照片,屏幕上的照片可以用鼠标 任意放大、缩小或者拖拽。而虚拟网络则可以将工作人员、观 众和更大范围的网络联系起来,使博物馆的工作、展览在更大 的范围内进行,实现移动办公和网上博物馆。建立于网络上的 多媒体辅助陈列,可以更快捷地适应展出内容的变化,如监控 现场多媒体工作站的工作状况、变换内容等,创造最大限度的 观众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较其他媒体而言,多媒体技术具有 强大的优势。在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多媒体技术凭借其集 成、直观、便捷、低成本、不受时间空间影响等特点,在博物 馆建立数字化馆藏与数字

8、化展示、开展数字化远程教育等方面 都赋予了新的色彩。三、多媒体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青浦区博物馆自成立已有 50 年历史,近年来,博物馆一 直在改善条件,提高档次。20_年 12 月8日,我馆新馆正式 对外开放。新馆设“上海古文明之源”和“申城水文化之魅” 两大主题陈列。“上海古文明之源”陈列主要展出崧泽、福泉 山等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近三百件,叙述了古代上海从马家 浜、崧泽、良渚、马桥文化至汉代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一幅上 海古代文明的历史长卷,反映了上海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申城水文化之魅”陈列由“沧海桑田”、“水乡桥话”、 “港湾遗韵”和“川流汇海”五大部分组成,以专题形式展出 与水乡人文

9、、桥梁、风俗、市镇等有关的文物四百多件,配之 场景、多媒体等现代陈列形式,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迷人的水 墨画卷,透析出申城独特的水乡文化。它是目前上海市投资规 模最大的区县级博物馆,也是青浦区文化标志性建筑。我认为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展览的个性理念。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博物馆 都在思考如何抓住机遇取得发展,寻找深受百姓欢迎并引以自 豪的个性化展览。我以为,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要紧紧抓住 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文化个性,尤其是在展览中应着重强化青 浦博物馆的地域文化特色。如青龙寺、圆津禅院、万寿塔、泖 塔等。多媒体展览中要注意集中反映当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拓展文物

10、的深度与广度,展示它们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文 化外延和文化渊源,从而让精品更精,让弱项变强项。2重视观众的参观体验。作为一座综合型博物馆,面对 的观众市场是普通群众,他们来到博物馆的目的,就是希望获 得信息、愉悦和启迪的参观体验。对于博物馆展览内容,普通 观众最感兴趣的是“珍”与“奇”,这也成为他们衡量好展览 的标准。在观众眼里,“珍贵”的展品特别有魅力,有特别的 艺术价值,而“稀奇”的是在观众日常经验之外的东西,从而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由此在采用多媒体技术展览时,要尽量满 足观众的好奇心,继而扩大观众的认知,启发心智。3重视展品的美感选择。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博物 馆展览似乎就应该展示珍奇的

11、藏品。但是,这种功能并不限于 博物馆展览,商业性的展览和博览会式的展览都具备同样的性 质。为了小心分辨这些根本性的问题,遵循博物馆文化性质, 我们必须在满足观众好奇心这一原始功能上,通过多媒体技术 增加展品的美感和知识性价值,使观众除了新奇外为美所感 动,进而了解展品代表的意义,从而在精神素质上有所提高, 从而实现展览的真正价值。4重视展览方式的创新。作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多 年来,青浦博物馆在科普知识宣传、科普教育活动等方面做了 大量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科普知识图片的展览活动。所 以,当大多数观众心怀好奇来到博物馆时,我们首先要在观众 有兴趣且获得娱乐感的情形下,进而刺激并扩大观众的认

12、知。 而且在展览中,我们要重视展览方式的创新,变原来的珍奇 性、美感性为趣味性和教育性。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利用多媒 体技术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发挥基地优势,从 而为广大观众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的场所,使 观众保持较长的兴趣,在娱乐过程中认知、学习而得到心灵的 提升。四、结语长久以来博物馆的展示一直是传统的单一方式,当数字化 的潮流向我们涌来时,作为科技含量较高的视听设备出现在了 博物馆展厅。这些立体的、多元化的手法是现代科技与文化完 美结合的典范,从不同方面丰富了形式设计的语言,带给了大 家出奇制胜的效果,也使观众的思维有了更广的弹性和空间。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在合理采用多媒体手段的同时充分重视 观众的参观体验,领会以观众为思考中心的理念,积极主动地 鼓励、支持和协助公众利用博物馆的公共文化资源,让普通观 众通过参观展览获得信息、愉悦和启迪。我们相信,随着多媒 体的不断发展,一定能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开辟一条全新的 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