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1重要概念辨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4637871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1重要概念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1重要概念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1重要概念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1重要概念辨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1重要概念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1重要概念辨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重要概念辨析(1) / 1、民主革命:民主革命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又分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政权,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革命。1911年的辛亥革命旧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但目的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共和国。革命胜利后的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

2、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3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2、邦联制的建立及其弊端:独立宣言正式宣告了北美英属13个殖民地的独立。独立后的13个州,实际上是13个主权国家,大陆会议对各州没有多大约束力。为了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大陆会议于1777年11月通过了邦联条约。这是美国第一部宪法。再13个主权州全部批准后,从1781年3月1日起,邦联条约正式生效,大陆会议改为邦联国会。邦联条约规定:邦联名称为美利坚合众国;各州保留他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权力机构;各州派

3、27人为国会代表,各州只有一票表决权;凡有关宣战、缔约、举债、召集军队和任命总司令等重大事项的决定,均需要取得至少9个州的同意;等等。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对违抗邦联权力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因此,邦联政府无力解决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所面临的严重问题。3、联邦:联邦一词用法接近拉丁文“条约”的意义,是一种建立在忠诚基础上的关系。联邦共和国的“政府的形式是一种协约。依据这种协约,几个小邦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更大的国家,并同意做这个国家的成员。所以,联邦共和国是几个社会联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这个新社会还可以因其他新成员的加入而扩大”。把因国家之大

4、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创立联邦制度。因而,“联邦既像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联邦实现了自由与力量的统一。4、三民主义: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 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

5、是反对满族统治者。 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即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消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现象;其二,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平均地权“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而是由国家同意核定地价。“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

6、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解释说:“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民生主义反映了孙中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因此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列宁曾经高度评价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

7、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国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由于阶级和历史条件的局限,三民主义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弱点,主要是未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没有提出正确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等等。这些都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因此它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三民主义是旧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因此又称为旧三民主义。5、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突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张民族平等,有利于团结各民族被压迫民众一起反帝。民权主义强调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国

8、民的政府)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注意农民的土地要求和工人的生活问题6、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在地形、适合从事的经济行业、政治制度的选择、文明特征四个方面的不同之处。古代中国古代希腊地形平原多,山地少,内陆成片,河流旁聚集人口海岸线曲折,多山多岛,地区彼此独立隔绝适合的经济活动便于耕作,河流可以灌溉,适合从事农业海外贸易,适合从事商业活动选择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小国寡民城邦制度,民主政治的摇篮文明特征大河文明海洋文明7、从大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有哪些教训?(1)中国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2)必须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团结一切革命阶层的革命统

9、一战线;(3)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必须领导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4)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无产阶级必须建立革命武装。中国革命的出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政权。8、为什么把这次革命称为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有什么异同?由国共两党领导的各革命阶层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称为国民大革命。同:(1)性质相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后果相同。都取得巨大功绩,前者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后者基本上拖反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最终都失败了。(3)失败原因相同。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镇压。异:(1)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0、,国民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3)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国民大革命基本打跨了北洋军阀的统治。(4)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的力量,国民大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5)革命纲领不同。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6)革命武装不同。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7)群众觉悟程度不同。人民觉悟提高,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8)斗争方式不同。辛亥革命是直接通过武装起义方式进

11、行,主要依靠新军和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大革命采取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依靠军队力量,又依靠工农力量。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在革命对象、革命主力、指导思想、革命领导方面的区别阶段革命对象革命主力指导思想革命领导五四运动和中共的诞生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无产阶级初步显示力量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领导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中国各革命阶级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土地革命战争国民党反动派主要依靠农民革命共产党独立领导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国共第二次合作解放战争国民党反动派主要依靠人民群众共产党独立领导10、专制

12、主义中央集权制含义: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了解。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是指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则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就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发展演变:战国初步形成、秦朝正式建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新发展、明清顶峰。形成和长期存在的原因:君主专制主义中央

13、集权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其形成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a中国封建经济的主要形态是分散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非常脆弱,经不起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的冲击,要维持生产和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就必须依赖与国家的统一、社会秩序的稳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体适应了这一要求,这是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历代统治者无不坚持农本思想的根源所在。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使得封建地主有着极强的割据性。割据局面一旦出现,必然引起大的社会动乱,严重威胁到封建政权基础的稳固。因而,必然要加强中央集权,以防止割据势力的膨胀。C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强有力的政权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巩固本阶级的统治地位。思想根源:法家的

14、“集权”理论。历史根源:华夏族共同的社会文化传统是其形成的历史根源。从“君权神收”、“天子以四海为家”、“家天下”到春秋战国后的“大一统”,都为其形成提供了社会文化的来源。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是促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重要因素。A中国起源与大江大河流域,治理水患的需要。B抗拒自然灾害,救济灾荒的需要。需要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协调、组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两对基本矛盾: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实质:地主阶级压迫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工具。评价:积极作用政治方面: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经济方面:有利于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

15、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和文化在较广范围传播。军事方面: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消极影响:君主专制极易产生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在经济上表现为阻碍了封建社会末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1、工农武装割据含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转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政权建设,以次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历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强大的反革命势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出路中形成这一思想。19311935年间,这一斗争方式取得很大成功,但在“左”倾错误的干扰下,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此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中共走向联合国民党一致抗日。19371945年暂时放弃了这种斗争方式。抗日战争结束后,从1945年到1949年,中共领导下,靠这种斗争方式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意义: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正确道路。12、“党内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