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蔬菜大棚示范园建设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4630921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村蔬菜大棚示范园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关于村蔬菜大棚示范园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关于村蔬菜大棚示范园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关于村蔬菜大棚示范园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关于村蔬菜大棚示范园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村蔬菜大棚示范园建设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村蔬菜大棚示范园建设的调研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某村蔬菜大棚示范园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县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查看我镇的设施农业工作落实情况,202X年11月20日,我镇人大代表一行对邱圩村双李蔬菜大棚建设情况进行了参观考察。详细了解投资成本、种植品种、投入产出以及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目前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邱圩设施农业示范园位于邳睢路西侧,庆安水库第516支渠之间,东西长约100米,南北长约00米,占地面积约670亩,棚体为钢架大棚,主要种植冬春辣椒、芹菜、早熟西瓜等农产品。项目总投资233万元,其中桥、涵、路、电等基础设施投资208万元,建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综合体系。预计产值可达80元/

2、亩,纯收入800元/亩,带动10人就业。园区涉及邱圩村前刘、后刘等6个小组,土地流转给大户经营。镇村积极引导帮助农民成立“邱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政府引导、合作社运作、农户参与”的运行机制。园区第2期工程准备通过招商引资向西扩建3.5公里日光能大棚示范带,在四闸街建设交易市场万平方米。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栽培新技术,创品牌,做大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周边镇村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经过实际走访和调查了解,代表们询问面积推广设施农业还存在什么困难。镇村负责同志都不约而同地告诉人大代表团,群众的认识都上去了,劳动力等方面不存在问题,目前主要存在资金、技术以及市场风险等问题。综合代表们意见如下:

3、、资金可通过多种渠道筹措,比如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五户联保”可解决一部分资金;技术方面可让农民先以投资少、技术含量低的塑料大棚搞起,既积累技术经验,又积累一定资金,逐渐发展到搞日光温室,要充分发挥镇农技人员的作用,对农民加强技术指导;市场问题一要进行规模经营, 2、坚定发展高效设施规模农业富民目标不动摇。做到发展高效农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家庭经营相结合。22X年我镇计划脱贫8户,3749人,为贫困户人数3,着力把一家一户配置成设施农业的经营主体。通过政府补贴、农户投资、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让更多农民成为“大棚、圈舍的主人”,实现脱贫致富、收入持续增长。 3、围绕企业建基地,依托龙头带农户。加大招

4、商引资力度,引导骨干企业联系农户建原料生产基地。依托龙头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促使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标准化生产、按订单生产,解决农民销售难问题。同时政府也要为优势农产品创名牌,建设营销网络,社会服务上多投入。 4、加大政府对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扶持力度。如在脱贫奖补、融资政策上要向农户倾斜。加大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宣传力度,让农户变被动为主动,让有能力的人成长为农产品营销的经纪人。同时,充分利用奖补资金,借以调动农户发展发展高效设施规模农业的积极性,带动更多普通农户和贫困户参与到高效农业的发展中来。 5、强化领导。为全面推进我镇设施种养业的发展,镇三套班子成员责任到村、指标到人、定期调度、加

5、强协调,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定期兑现各项奖惩制度,来保证高效设施规模农业的发展。积极协助农户做好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当年见效益。 印江自治县位于贵州的东北部,茶叶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特色产业,是印江富民xx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印江茶叶作为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茶叶总产值在国民生产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较低,但作为特色作物的茶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好。近年来,印江茶叶抓住退耕还林契机,茶农发展无公害茶叶的积极性高,茶叶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县现有茶园1959亩,其中投产茶园478亩,产量40吨,产值82万元。幼龄茶园181亩,待恢复茶园160亩,幼龄茶园中绿茶6831亩,苦丁茶650亩,计划22X年底

6、建成茶园2.2万亩,投产茶园60亩,产量600吨,产值0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12万元。农民劳务收入50万元以上,财政收入100万元以上。计划到2X年全县茶叶发展到1万亩,真正使茶叶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据专家预测,茶叶将成为消费者饮料市场的首选饮品,名优茶、有机茶、无公害茶又是茶叶消费的热点,印江发展无公害茶叶,产业前景看好,市场前景广阔。 一、印江梵净山茶叶基地无公害茶叶产业的优势 (一)自然优势。印江属亚热带温暖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多云少日照,最海拔2493.7米,可谓“高山云雾出好茶”。宜茶地10万亩以上,茶园所在地无任何工业企业,无污染、无

7、公害,适合发展无公害茶叶。 (二)名山出名茶。梵净山系联合国公布的六个“人与生物”保留地之一,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佛教和旅游圣地。境内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茂盛,林木葱翠,溪明如镜,空气清新,茶叶在无污染、无公害的条件下生长,得天独厚,品质优异。 (三)品牌优势。梵净山茶叶基地“梵净山牌”系列绿茶由于“品质优良,内质上乘”,从投产以来就陆续获得各项荣誉。“梵净翠峰”199年获省十大名茶,同年又获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名茶评比“一等奖”。195年,梵净山系列绿茶获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览“金杯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1997年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授予名牌产品,同年“梵净山”牌系

8、列绿茶产品被国家技术监督局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99年被省工商局、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199“梵净翠峰”再次被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并指参加建国五十周年大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果展。在202X年、202年、202X年梵净山牌系列绿茶都获得湘、鄂、黔、渝武陵山区名优茶评比会的金奖和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原X省省长王朝文来印江视察工作,品偿“梵净翠峰”等系列绿茶后,大加赞赏,挥毫提茗:“梵净翠峰,茶中极品”。“梵净山”牌系列绿茶从投放市场以来,一直深受消费者的亲睐。品牌价值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梵净山牌系列绿茶的生产加工经过近二十年的积累和总结,形成了一套独具地方

9、特色的技术秘密。202X年成功地申报为省级“梵净山翠峰”、“梵净山绿茶”地方标准和原产地域保护,品牌优势明显。 (四)劳动力富余廉价。全县有3万劳动力之多,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苦于有力无处使,外出务工每月400-60元工资,除去开支所剥无几,茶叶产业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在家创业的机会,特别是女劳动力和年老体弱的劳动力也得到充分利用。由于劳动力报酬低,使茶园投入成本低,茶叶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能力强。 (五)无性系茶园比例大,发展势头好。2X年后定植的1328亩幼龄茶园,均为无性系茶,占茶园总面积0,无性系品种是当今茶叶发展的主体,是实现茶叶优质高效的保障。 (六)茶叶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高。为了提

10、高全县茶叶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从199年起,县政府聘请了中国茶科所作为全县发展茶叶的技术依托单位,到22X年止,全县从事茶叶工作的专业人才20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8多人。通过县职业技术学校x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培训的茶叶生产、加工、管理等方面的农民技术骨干万人(次),已获得绿色证书的有2500余人。目前,全县有近1万人正在从事茶叶管理、生产、加工和营销。现有的技术人员和加工、管理人员完全能够保障全县大面积茶园投产后的生产需要。 (七)茶叶文化丰富。印江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梵净山脚下的“中国茶王树”就是佐证。梵净山团龙贡茶在明代就作为皇家贡品,今梵净山团龙一带的村民冲傩还愿时仍作首选

11、祭祀品。梵净山团龙“合闭茶”、“雷公茶”有许多神奇古老的传说,令人神往。印江文化之乡,书法之乡,土家风情,长征红色文化也给茶文化增添无穷的色彩。 二、印江梵净山茶叶产业的现状 (一)茶场规模小,厂房陈旧,设备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最大的企业拥有面积110亩,最小的企业茶叶面积220亩,规模经营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特种名优茶比例小,只有产量的2%,各茶场(公司)独自为陈,自立标准,自设包装,茶叶品牌多,知名品牌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总量少,市场份额不高。没有竞争优势。县内茶叶市场混乱,以次充次,以劣冒优的现象严重。部分茶场因资金不足,管理粗放。 (二)生产、市场缺言统一管理。全县茶叶品牌从18年

12、茶叶企业体制改革后,各生产企业协作性差,不愿出资进行品牌维护和宣传,大型且有影响的参评参展活动各企业不愿参加,产品质量下降,品牌知名度大不如前。 (三)全县茶叶企业信贷能力弱,融资能力差,银企关系特别紧张,影响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 (四)种植分散,投入不足,幼龄茶园抓住了退耕还林机遇,但土地已承包到一家一户,种植较分散,底肥投入不足。农业工程设施,茶园基础设施不完善,如路沟、防护林,茶、水、土保持设施不配套,没有按山区特点严格规划设计茶园。苦丁茶种植面积可观,但生产、加工技术薄弱,预计成园率低,形势不容乐观。 (五)茶农思想素质还跟不上茶叶产业的发展,茶农不了解市场动态,对无公害茶叶认识不足,

13、质量意见差,存在有啥销啥,以多为是的思想观念,只顾眼前利益,滥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造成环境污染,使茶叶卫生质量受到影响。 三、梵净山茶叶基地无公害茶叶产业的发展方向 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以组建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联合整体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强茶园基础建设,做强做大“梵净山”茶叶品牌,理顺茶叶管理体制。 (一)统一思想,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梵净山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为茶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必须全县上下认识统一,保证政策到位,技术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精力到位。茶叶作为特色产业,要与地方政府的“政绩”结合起来,发展才会有声有色。

14、鼓励和支持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干部和社会能人领办茶叶企业。 (二)加强茶园基地建设,全面实施无公害目标。发展有机无公害茶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观念。注重茶园生态环境,为实现无公害茶叶优质化打好基础。要充分发挥利用好无污染、无公害的自然优势。加大资金扶持,利用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扶持高效无性系茶园建设和低中产茶园的改造。建立无公害有机茶病虫害测报点。成立茶科所,抓好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适合地方品种的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做到订购茶苗不出县。 (三)充分利用“梵净山”品牌效应,发挥整体优势。加入wo后,茶叶产业在国际大市场、大

15、流通、大贸易的背景下,茶叶市场的竞争最终归终于品牌的竞争,没有竞争力的品牌,就没有立足之地。“梵净翠峰”等梵净系列绿茶,有很好的名牌效应,打造“梵净山”总品牌,利于上规模、上批量、上档次、上效益,利于减少内耗,集中资源优势,树立品牌形象,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成立“梵净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实行股份有限,行业管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宣传、统一产品包装、统一技术要求、统一门面装璜,采取集中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以市场引导企业,以企业带动基地,以基地连接农户的经营模式,产、加、销一条龙。 (五)搞好“梵净山牌”系列绿茶的认证工作,申请无公害茶叶认证,为了获得各种认证资格,梵净山牌系列绿茶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茶叶展销展示会、博览会,找准“梵净山牌”等系列绿茶与其它品牌产品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提高品牌质量,把“梵净山”牌等系列绿茶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努力争取获得国家认定的“绿色证书”。 (六)发展科技兴茶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叶基地发展要高起点、规范化、科学化栽培。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做好无公害茶叶开发工作的基础。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加强骨干培训,请专家作常年业务指导,创新学习机制,开展多种层次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