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载人航天成就与空间站建设论文.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4626954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载人航天成就与空间站建设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载人航天成就与空间站建设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载人航天成就与空间站建设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载人航天成就与空间站建设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载人航天成就与空间站建设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载人航天成就与空间站建设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载人航天成就与空间站建设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载人航天成就与空间站建立论文我国载人航天成就与空间站建立论文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居住的大型载人航天器。空间站既是人类开发和利用空间资的独特平台,也是载人航天技术开展的重要里程碑。人类建造和运营空间站已有40 多年历史。1971 年4 月19 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 号,至今人类已把10 座空间站送上太空,其中包括正在轨道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这些空间站的开展大体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试验性空间站,也称空间实验室,包括前苏联的“礼炮”1 5 号和美国的“天空实验室”; 第二代是简易空间站,包括“礼炮”6 号和7号,在构造与功能上有较大改良,进步了平安性与

2、可靠性,具备了空间站的根本特征,设置两个对接口,能同时对接两艘飞船,可以实现乘组轮替和货运飞船补给物资,工作寿命增至4 9 年; 第三代是永久性空间站,包括“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舱段和对接口更多,规模庞大,寿命更长,可以支持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研究。经过早期“礼炮”号和“天空实验室”的尝试和试验,“礼炮”7 号长期载人飞行中打破了建造和运营大型复杂空间站的几乎所有根本技术,并在“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上走向成熟。建立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 年启动以来,已成功完成了5 次无人飞船飞行和4 次载人飞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打破了航天员

3、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建造空间站奠定了根底。2023 年9 月,中央批准启动载人空间站工程,方案分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施行:第一阶段是在打破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根底上,发射“天宫”2 号( TG-2) 空间实验室,验证和考核空间站建立所需的部份关键技术; 第二阶段是建立空间站,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I 和实验舱II,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轨对接组装成空间站组合体。我国空间站建立,不仅将为科学家开展空间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研究提供平台,为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桥梁,而且有望承当延续人类探究空间、研究地球和自身的任务。1 我国载人航天开展历程早在20 世纪六、七十

4、年代,中国就制订了开展载人飞船的方案,准备在1973 年底将第一艘“曙光”号飞船发射升空。然而,由于当时国家经济根底薄弱、科技程度较低等原因,“曙光”号飞船工程中途下马了。但其研制成果为后来载人航天工程立项论证奠定了技术根底。1986 年,载人航天技术被列入国家863 方案。许多科研院所开展了载人航天开展技术方案比拟研究和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对我国载人航天开展的条件、目的和技术道路有了较明晰和一致的看法,认为宜从载人飞船起步,再逐步向空间站和载人登月方向开展。1992 年9 月21 日,中央决定施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提出工程分三步走。即第一步开展载人飞船,打破并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 第二步建

5、立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 第三步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技术试验和应用。载人航天“三步走”开展方案的提出,开拓了中国载人航天开展的新纪元,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开展。2 载人飞船任务的施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 年启动施行,至2023 年9 月,先后完成了工程方案设计、初样研制和正样研制和飞行试验阶段的工作,并成功施行了4 次无人飞船飞行试验和3 次载人飞船飞行任务。2. 1 四次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神舟”1 号至“神舟”4 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的成功,为施行载人航天飞行打下了坚实的根底。1) “神舟”1 号飞船无人飞行

6、试验“神舟”1 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及一个附加段构成,重约8 t,长约9. 2 m,最大直径约2. 8 m。1999 年11 月20 日至21 日,“神舟”1 号无人飞船按预定程序在轨飞行了21 h 时后顺利返回主着陆场,考核了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在内的整个工程系统工作的协调性。2) “神舟”2 号飞船无人飞行试验2023 年1 月10 日至16 日,“神舟”2 号无人飞船按预定方案在太空飞行了7 d。“神舟”2 号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根本一致。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展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

7、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获得了珍贵的实验数据和结果。3) “神舟”3 号飞船无人飞行试验2023 年3 月25 日至4 月1 日,“神舟”3 号飞船按预定程序在轨飞行了6 d 18 h 返回地面。“神舟”3 号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配置了逃逸和应急救生装置、形体假人、人体代谢模拟装置和拟人生理信号设备,考核了飞船环控生保系统和医学监测设备,并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试验,获取了大量飞行试验数据。4) “神舟”4 号飞船无人飞行试验2023 年12 月30 日至2023 年1 月5 日,“神舟”4 号飞船预定方案在太空飞行了6 d 18 h 后顺利返回地面。“神舟”4 号飞船的配置、功能及

8、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根本一样。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获得了大量珍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根底。2. 2 三次载人飞船飞行任务2. 2. 1 “神舟”5 号载人飞行任务2023 年10 月15 日至16 日,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 号载人飞船按照预定方案在太空飞行了21 h 23 min,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平安返回主着陆场。“神舟”5 号飞船实现了一人一天飞行,考核392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第25 卷了飞船载人环境,获取了航天员空间生活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了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平安性和系统间

9、的协调性。“神舟”5 号的成功,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开展的首次打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 2. 2 “神舟”6 号载人飞行任务2023 年10 月12 日至17 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6 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飞行了115 h 33 min,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并平安返回地面。全面考核了飞船环控生保系统、航天员医监医保系统,积累了人在太空较长时间飞行的经历,为后续任务施行奠定了根底。“神舟”6 号轨道舱留轨运行了707 d,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验,为长寿命空间飞行器的研制积累了经历。“神舟”6 号的成功,实现了多人乘组和多日轨道飞行的目的,标志着我国

10、载人航天开展的第一步任务成功完成。2. 2. 3 “神舟”7 号载人飞行任务2023 年9 月25 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7 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9 月27 日16 时41 分,翟志刚身穿我国自行研制的“飞天”舱外服,在刘伯明和景海鹏的协助下出舱,完成了舱外通话、国旗展示、有效载荷回收、舱外行走后回到轨道舱内,顺利完成了出舱活动试验。9 月28 日,3名航天员平安返回地面。“神舟”7 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成功完成了多项科学试验,开启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篇章。2. 3 载人飞船任务的主要成就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 年9 月启动,至202

11、3年9 月完成“神舟”7 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工程施行了16 年,共完成了7 次飞行试验,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飞行,再到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跨越,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 3. 1 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根本技术“神舟”5 号、6 号和7 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成功施行,说明我国打破并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根本技术,主要包括: 1) 掌握了载人飞船技术,如飞船环控生保技术、热控技术、制导导航控制技术、返回着陆技术、轨道舱留轨利用技术、平安可靠性技术等; 2) 掌握了高可靠性载人运载火箭技术,CZ - 2F 运载火箭可靠性指标0. 97、航天员平安性指标0. 997,到达了国际先进程度; 3)

12、 攻克了载人航天逃逸与应急救生技术,包括逃逸固体发动机技术、运载火箭故障检测与处理技术、航天员自主应急返回技术、飞船升力控制返回技术; 4)掌握了航天员选拔训练技术和医监医保技术; 5)掌握了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整体垂直运输和远间隔 测试发射技术; 6) 掌握了载人航天飞行控制技术等,为我国载人航天后续任务施行奠定了根底。2. 3. 2 打破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技术在“神舟”7 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施行中,打破并掌握了舱外航天服研制、气闸舱研制、出舱活动地面试验与验证、出舱活动程序、航天员训练等出舱活动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为空间站建立打下技

13、术根底。2. 3. 3 建成了一个配套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试验体系经过近20 年的研发、建立和理论,形成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体系。概括起来,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了载人航天器设计、消费、试验平台; 2) 具备研发高可靠载人运载火箭的才能; 3) 拥有较为完备的航天员选拔训练与安康保障设备设施; 4) 建成了配套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和着陆场; 5) 逐步形成陆海基与天基相结合的航天测控网,增强和拓宽了其整体功能;6) 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运转高效的载人航天工程专项组织管理形式已根本形成; 7) 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可有效保证工程研制质量; 8) 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

14、识产权的载人航天工程标准; 9) 培养造就了一支以中青年科技骨干为主的载人航天人才队伍。2. 3. 4 获得了多项研究结果利用飞船及其轨道舱留轨开展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空间物理等领域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积累大量实验数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施行过程中获得的科技成果,不仅为交会对接任务施行和载人空间站工程启动创造了条件,而且推动了航天技术开展。3 交会对接任务的施行打破交会对接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下一个目的。根据工程总体安排,在交会对接任务中,方案将于2023 年前后首先发射一个“天宫”1号( TG-1) 目的飞行器,之后再分别发射3 艘“神舟”号飞船作为追踪飞行器与其交会对接

15、。TG-1 目的飞行器重约8 t,由实验舱和资舱组成,长度约10. 5 m,舱体最大直径约3. 4 m,设计在轨寿命2 年。实验舱是密封舱,可供3 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和居住大约15 d,实验舱前端安装有对接机构,可实现与追踪飞行器对接。资舱非密封舱。在“神舟”号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异体同构周边式( 导向器内翻) 的交会对接机构,作为追踪飞行器。可由飞船自动控制或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交会对接。对接完成后可以在两个航天器之间建立密封的对接通道,供人员和货物通行。对接后目的飞行器和飞船组合体实现电、信息并网,并由目的飞行器负责组合体的控制与管理。4 中国空间站建立规划4. 1 建立空间站的目的我国建

16、立空间站主要有4 个目的,一是验证近地轨道空间站的建造、管理和运营技术; 二是验证人在空间长期生活、工作的才能和安康保障技术; 三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应用研究; 四是适当进展一定规模的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空间站建成后,将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开展战略,进一步推动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向更高程度开展。4. 2 空间实验室根据载人空间站工程方案,我国将于2023 年前后发射“天宫”2 号( TG-2) 空间实验室、“神舟”11 号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TG-2 空间实验室将在TG-1 目的飞行器的根底上改良而成,重约8 吨,可包容3 名航天员在轨驻留20 d 以上,设计在轨寿命2 年。TG-2 空间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技术、航天员在轨驻留才能,验证航天器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历,并开展适当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研究。5 空间站应用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