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案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462438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的人》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的人》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的人》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的人》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的人》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的人》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的人》教案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的人?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把握这首诗运用比照抒发感受的写法 ,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 ,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2·通过读 ,理解诗的深刻哲理。3·把较难懂的内容第三、第六、第七节讲清楚 ,讲透彻。教学重点1·理解比照的写法。2·体会用诗讲道理。教学难点1·有的人指哪些人?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 ,他们虽然活着 ,却如行尸走肉 ,他们欺压百姓 ,下场可耻。每节诗后

2、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两句诗该怎样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 ,他们徒具形骸 ,虽生犹死 ,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指的且簧嗣瘢试缸鋈嗣竦呐淼娜耍庵秩怂渖桓创嬖诹耍堑乃枷耄裼雷思洹?·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为什么说“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 ,是想流芳百世 ,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 ,灵魂早已

3、死去 ,名字早已臭名昭著。“熔岩一旦喷出 ,将烧尽一切野草 ,以及乔木 ,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 ,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 ,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开展起来 ,野草就会萌生 ,到处是一片青绿。课时安排第1、2课时:熟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 ,理解课后题。第3、4课时:理解比照的写法 ,和本诗蕴含哲理。板书设计第一局部 第二局部 第三局部第1节 第2、3、4节 第5、6、7节人生意义比照 比照 比照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作家简介臧克家 ,生于1905年 ,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最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1949年全国解放后 ,藏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

4、0月19日 ,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 ,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 ,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 ,百感交集 ,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三、解题“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两种人:即作者歌颂、赞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动派。联系诗的副标题 ,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以歌颂、赞美为主旋律的。这苜诗主要采用比照的写法 ,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

5、为歌颂与赞美的一种反衬 ,在鲜明的比照中 ,抒发作者的感情。四、导入人都有生和死。对待生和死 ,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活着的人 ,有的活得崇高、伟大;有的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间题上 ,毛主席曾经指出:“有的重于泰山 ,有的 轻于鸿毛。举例说明?有的人?这首诗以形象、凝练、通俗的语言写了对于生和死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态度和表现 ,抒发了作者由此而发的感受 ,以此来纪念鲁迅以及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五、通读课文1·熟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2·理解课后题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说这两句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 “死字的不同含

6、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 ,它们徒具形骸 ,虽生犹死 ,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指的是一生为人民 ,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 ,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 ,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第一个 “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 ,第一个 “死宇却表达了作者的惋惜的思念之情 ,第二个 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 活宇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3·体会:“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 ,我多伟大!’/有得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一个骑宇 ,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 ,凶暴的本质;啊

7、 ,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申干、自我吹嘘的丑态 ,对反动派迸行有力的挖苦;对于鲁迅先生 ,那么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 ,把鲁迅的形象写得多么崇高 ,多么感人 ,多么形象! 4·体会: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 ,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把 名字刻入石头的刻入一词 ,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 ,认为刻入石头是万全之法 ,但事实上 ,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 ,既道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 ,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那么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活力、无限希望的感受

8、和联想。抬举得很高 ,很高 ,表现了广阔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拜、无比爱戴的深厚感情。5·体会:“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骑、“摔、“ 垮字分别说明什么?“骑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 ,作威作福的神态。而人民要推翻他们 ,打倒他们 ,便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 ,“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6·理解课后题二:为什么说 “把名字刻人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又应当怎样理解?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 ,是想流芳百世 ,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 ,灵魂早已死去 ,

9、名字早已遗臭万年。熔岩一旦喷出 ,将烧尽一切野草 ,以及乔末 ,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 ,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 ,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开展起来 ,野草就会萌生 ,到处是一片青绿。“刻入和“烂是讥讽、嘲笑 ,是对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动派的鞭挞、讨伐;“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 ,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六、 课文分析1·这首诗分几局部?每一局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局部: 第1节是第一局部;第2、3、4节是第二局部;第5、6、7节是第三局部。第一局部 ,作者开门见山 ,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 ,紧

10、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 ,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 ,死后人民思念他 ,从对鲁迅虽死犹生的感受入手 ,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第二局部 ,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比照中 ,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局部 ,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比照中 ,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思念鲁迅的深厚感情。2·小结:从以上分析中 ,我们能够看出:第一局部是全诗的总纲 ,二、三局部就第一局部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开掘 ,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3·教师提间:这首诗所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

11、 ,在于它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想一想 ,这一深刻的哲理是什么?一切危害人民的人 ,必将被人民所唾弃;而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那么会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思念。4·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 ,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因为诗人是借着纪念鲁迅这样一个时机 ,用诗作为出口 ,抒发心中的 积愤(臧克家语)。诗中不仅歌颂了伟大的战士鲁迅 ,而且热情地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向着恶势力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同时 ,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诗中写的两种人 ,代表了两个阶级的斗争 ,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 ,对以鲁迅

12、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崇敬和热爱。5·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这首诗的每一节一反一正比照 ,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 ,从而到达突出主题的作用:生死价值的比照。第l小节中 ,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 ,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世 ,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动统治者活着 ,不过是行尸走肉 ,毫无价值;革命者 死了 ,却虽死犹生 ,精神永存。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比照。第2一4小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骑在人民头上 ,作威作福;B·不知羞耻地为自己歌功颂德 ,妄想流芳万世;C·残害人

13、民 ,养肥自己。诗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B·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革命事业。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比照。第5一7小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A·把他摔垮 ,即打倒、推翻之。B·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即被人民忘记 ,被人民唾弃。C·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 ,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诗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人的称颂:A·永远记住他;B·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

14、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 ,被延续;C·把他抬举得很高 ,很高 ,表现了广阔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 ,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通过以上3种比照 ,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 ,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 ,从而很好地突出了诗的主题。6·课后题五:毛泽东同志称赞鲁迅“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 ,是一株独力支持的大树 ,不是向两旁偏重的小草 ,而这首诗却说鲁迅“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应该怎样理解?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小草与这首诗里所说的野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没有坚决立场的骑墙派 ,后者指愿与旧社会同归于尽 ,一起被革命烈火烧掉 ,为革命斗争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者。鲁迅说 ,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这黑暗的社会背景就是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鲁迅先生以彻底革命的英雄气概 ,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七、教学小结八、布置作业课后题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