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60112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葛沽第一中学 张忠鹏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心中有数) 知识与技能: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促进质疑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含义及特征学习过程【温故而知新】

2、回顾文化生活中实践与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导读提纲】(快速浏览,思考问题)1、什么是实践? 2、实践有哪些特点?3、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有哪些? 4、实践和认识是什么关系?【活动探究】(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探究一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渔民出海捕鱼 ( ) 2、“嫦娥三号”成功发射 ( )3、小行星撞击地球 ( ) 4、蜜蜂采蜜 ( )5、设计师思考建筑方案 ( ) 6、新课程改革 ( )探究二 讨论:1、上述的实践活动是谁在从事?2、 这些活动是在改造客观世界还是在改造主观世界?3、这些活动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还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由此可见:实践是 改造 的 活动。探究三 分组讨论第一

3、组:“嫦娥三号”的发射作为实践活动有哪几个要素构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由此可见,实践有何特点?第二组: 我国发射“嫦娥三号”意图何在? 这与蜜蜂采蜜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又具有什么特点?第三组:“嫦娥三号”的发射靠某一个人的力量能成功吗?我们祖先就有嫦娥奔月的梦想,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还具有什么特点?探究四 分组讨论第一组:由于需要为“嫦娥三号”任务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2012年2月6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清的全月球影像图( “嫦娥一号”的空间

4、分辨率是120米),表明我国探月工程又取得了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1我国发布的全月球影像图是如何获得的?这说明了什么道理?2我国获得的全月球影像图的清晰度为什么能大大提高?这又说明了什么道理?第二组:在我们熟悉的古代传说中,月亮上有嫦娥、玉兔、吴刚和桂花树。而我国探月工程却一再证明,月球上有的只是大量的几乎覆盖了整个月面的环形山,既没有玉兔、桂花树,更不可能住着吴刚、嫦娥,那只是个传说。 我们是怎样证明古人对月球的认识只是“一个传说”的?这说明了什么道理?第三组:研究发现,月球表面土壤中富含大量的氦3,初步估计有上百万吨。如果能够解决将氦3运回地球这一问题的话,8吨的氦3就可以解决全中国一年的能

5、源供应总量。“嫦娥三号”携带新型伽马射线谱仪奔月,将更加精确地探测出月球上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进而发现月球表面资源富集区。由此可见,我国实施的探月工程,就是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 我国实施探月工程最终只是为了认识月球吗?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课堂练习】(学以致用,提升能力)12013年6月11日,在航天人的精确指导下,“神舟”十号腾空而起,为中华民族的飞天征程再续新篇,为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说明( )A.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B.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牧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6、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针对牧区在发展中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单一、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突出困难和问题,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主要体现了(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具有 能动性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3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4“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

7、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5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A B C D【综合提高】(2012广东文综)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3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