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地质作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459613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1地质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2-1地质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2-1地质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2-1地质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1地质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1地质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1 地球表面形态(学案)【研究新考标 明确新目标】具体考试内容要求考点解读和细化分析、评价和预测(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试卷类别及题号分值考查的基本知识图表呈现方式考查的基本能力四川:36(3)4判断区域内主要外力类型、岩浆侵入出现的地理事物长江中游附近区域图ABCD上海:698沉积形成的地貌、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边界示意图AB海南:16;186据剖面图特点判断某地形区位置、区域内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地形剖面图AB山东:26(1)2东南丘陵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台湾海峡两岸等高线地形图ABCD北京:7、36(4)11流

2、水对不同河段的影响、褶皱类型和意义;渭河平原形成的原因地质、地貌示意图、黄土高原南部及秦岭区域图ABC广东文基:442河流入海口“水下沙坝”形成无AB重庆:678喀斯特地貌类型及形成地貌景观图6:AB7:ABC【坚持课前预习 提高课堂效率】自主阅读教材、一轮资料,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构建知识网络 形成基本体系】1。节内知识联系概念 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及其 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能量来源:来自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影响: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 能量来源:来自 ,主要 能和重力能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风化、侵

3、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影响:削高填低,使地表趋向于平坦地质作用类型 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水平运动为主)概念:地壳运动在地壳中留下来的足迹,指岩层的变形和变位 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褶皱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成山,受 作用往往成谷结果地质构造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成谷,受外力作用往往成 构造地貌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 和 ,超过了岩石所 断层 能承受的限度,岩体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 组合地垒、地堑地垒成 ,地堑成狭长谷地规律(原因) 板块构造理论和板块运动(见下)地壳运动板块的概念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 如海岭、 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板块的划分 全球岩石圈

4、共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非洲板块、 板块、 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等。各板块又可分为若干个小板块板块是漂浮在 层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的运动 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海岭是板块生成处,是板块张裂地带;海沟是板块消亡处,是板块相碰撞地带应用 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 和 解释地貌的形成 板块相撞地区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山脉;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大陆板块上形成 和岛弧链,大洋板块上形成深 解释火山、地震和地热资源的分布 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主要分布于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构造学说2。李节课的地位 3。与其他知识的联系【重点突破 提升技能】一、内力作用活动:说明内力

5、作用的表现形式并分析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研究高考 完善考技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能B.重力能C.潮汐能D.地球内部的热能2。下列现象中,在缓慢进行的是( )A.山崩B.珠穆朗玛峰在升高C.地震D.火山活动小结:阅读材料一、能量来源:来源于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二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性质方向概念结果举例关系水平运动水平挤压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垂直运动(升降运动)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

6、向的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台湾海峡(2)岩浆活动: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喷出地表的岩浆活动叫做火山活动或火山作用。只有喷出地表以后形成火山才直接影响地表的形态。(3)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一般发生地壳深处,不直接塑造地表的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貌(地球表面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活动一: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它们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使地形发生发什么样的变化? 2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红海是怎样形成的?活动二:观察六大板块图,思考

7、板块边界的类型及主要的地区、地形的成因?研究高考 完善考技3(05年全国文综卷一,湖南卷)下图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填空: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是 米。图中A城市名称是 ,它是 (国家)的首都。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图2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读图2回答89题。8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 )A3个B4个C5个D6个9比较K、L、

8、M、N四地洋底地壳的地质年龄( )ALNBLKDMN小结:阅读材料一 板块及其划分 划分: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小单元构造带:海沟,海岒,断层,造山带六大板块:基本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板块的内部还有很多小板块。板块是漂浮在软流层上运动的。注意板块同地壳不是一个概念,板块同大陆或大洋的范围也有区别,只不过借用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而已。特别强调印度洋板块的范围,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都归属于印度洋板块。

9、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太平洋板块:太平洋,加利福尼亚半岛亚欧板块:日本,台湾,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在印度洋板块;东西伯利亚山地在美洲根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大洋洲非洲板块: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巴勒斯坦地区。美洲板块:南北美洲,格陵兰岛,东西伯利亚山地美洲板块:南极洲,中美洲西海岸 板块经纬网定位: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美洲

10、板块:南极洲板块 小板块:大板块中可划分若干小板块。如:南极洲板块中在太平洋里的小板块。非洲板块中的索马里板块;印度洋板块中的阿拉伯板块二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板块,全球共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较活动,多火山、地震、地热能资源三 板块边界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

11、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四 板块的相对移动 板块张裂裂谷东非大裂谷、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贝加尔裂谷(生长边界)海洋大西洋的扩张、红海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台湾岛(大陆下沉)板块相撞(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苏门答腊岛大陆板块岛孤和海岸山脉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新西兰南北两岛相撞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安第斯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大陆板块

12、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谷地)与大陆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阿尔卑斯山、阿特拉斯山相撞注意:地中海缩小的原因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生长边界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海沟、岛屿、海岸山脉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消亡边界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冰岛:生长边界。安地斯山脉:墨西哥以北的美洲部分为太平洋板块交界,墨西哥以南部分为南极洲板块交界。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火山、地震带。例:根据板块理论分析,红海的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是:位于生长边界,板块张裂。 注意: 海底岩石年龄由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五、我国的地震分布区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其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新疆、甘肃、和宁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