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教学设计共6页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458967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准测量教学设计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准测量教学设计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准测量教学设计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准测量教学设计共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准测量教学设计共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准测量教学设计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准测量教学设计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学设计学习领域:工程测量基础总学时60学习情境1:高程测量学时22任务1.2 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学时4分组情况大组:6组每组人:7-8小组:12组人:3-4教学基本信息分析学习领域情境分析本题目“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属于工程测量基础中“高程测量”学习情境的一个项目。工程测量基础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基础学习领域,是学生获取工程测量中级工的必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准测量、角度观测、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导线测量及地形图的判读。具备平面坐标、高程坐标测量、计算及数据处理能力。课程情境划分与课时安排见下表。高程测量学习情境主要是让学生掌

2、握地面点高程坐标的测量、计算和数据处理。工程测量基础情境划分与课时安排学习情境情境描述学时学习情境1高程测量高程测量:通过完成线路的高程测量(五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高程测量的原理,仪器及测量方法。并能自己总结在测量中产生的误差及克服方法。22学习情境2平面测量平面测量:通过完成线路的平面测量,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全站仪测回法测角及测距的功能,并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和内业计算方法。认识GPS接收机的构造,了解GPS静态测量的原理,从而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34学习情境3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通过地形图的测绘,使学生在

3、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并能对地形图进行判读和应用。从而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4高程测量情境学习任务设计表高程测量学习任务设计序号学时任务1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及计算4任务2五等水准测量五等往返水准测量4五等闭合水准测量6五等附合水准路线测量4任务3四等水准测量4授课对象分析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三年制学生,年龄在1820岁之间。本批学生高考成绩大多超过三本线,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但因刚走进高职校门,第一次接触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中组长的组织能力不足。但水准仪是他们当接触的测量仪器,大多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学内容分析 “五等往返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基

4、础中的第一个项目,旨在让同学们掌握根据一个已知点高程坐标,采用往返水准测量方法,得出另一待求点高程坐标的能力。本课程为理实一体课程,本项目计划学时为4课时。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理解支水准路线的概念;了解支水准路线在工程上的适用范围;掌握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及内业计算;掌握工程测量规范中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能力目标:社会能力:本项目组长需锻炼团队组织能力,组员需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方法能力:查阅规范能力,制定测量计划能力。专业能力:能规范进行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外业操作,正确处理测量数据,评定测量精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分析重点: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外业操作、

5、数据处理。难点: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外业操作,尤其是仪器转站前后视之间的转换理解,微倾式水准仪的精平操作。关键点:每次读数前记住微倾式水准仪的精平操作。教学方法一站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条件及资源学院现有测量仪器完全能满足学生实践所需,全班44人,分为6个大组,12个小组。需多媒体教室一个,移动白板一块,水准仪12套。使用教材:1张志刚,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2张福荣,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实训,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参考资料:1王兆祥铁道工程测量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2 田青文测量学地质出版社2001其它资

6、源:课程标准、任务单、网络视频、教学课件及精品课程网站。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设计思路与特色基于行动导向的教育理论,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之外采用小组研讨的形式学习教材上关于五等往返水准测量的讲解,借助信息化资源(手机、移动数码产品等)查询五等往返水准测量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课堂内主要为内化知识、实践操作和学生测量问题纠正和答疑,让学生边操作、边讲解、边纠正、边改进,适合人性化、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方法主教学设计思路与特色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法、讲授法,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相融合。“五等往返水准测量”教学设计,我主要按以下四步进行:(1)课前在班级QQ群上传学生学习任务单、教案

7、、网络视频等学习资料,让学生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学习。通过完成学生任务单了解五等往返水准测量的基本操作步骤,列出从学院临渭校区东南角的已知点测至2号公寓西侧待求点的测站和转点设置。(2)随机抽取两个小组汇报他们在分组研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集中解答频次出现较高问题。老师讲解支水准路线的概念、五等往返水准测量的操作步骤、路线检核条件、数据处理、精度要求及测量注意事项。解答同学们在分组研讨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按小组分配测量任务。(3)各小组根据所领到的测量任务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测量,教师在学生测量路线上来回巡视,观察学生实施测量工作时是否符合规范,解答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

8、中遇到的问题。(4)查阅学生往返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分组进行点评。通过学生学习任务单、实训报告的完成情况以及随机抽查学生汇报情况,评估学生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教学环节设计(1)小组汇报、新课导入 (共10 min)随机抽取两小组汇报在分组研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多数同学都会对如何对往测高差、返测高差两个符号不同的值如何取平均值,为什么高差中数符号与往测一致,转点设置到底有什么技巧,为什么测量时要强调将水准仪架设在前后视的中间位置等问题感到不解和困惑。环节衔接与过渡:采取设疑式导入新课,让同学们带着好奇之心进入课堂学习,引入本次新课。(2)教师讲解内容 (共30mi

9、n)讲解支水准路线的概念、五等往返水准测量的操作步骤、路线检核条件、数据处理、精度要求及测量注意事项。解答同学们在分组研讨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环节衔接与过渡:出示学院临渭校区卫星照片,给出已知点和未知点,利用他们住在1号公寓,门口还有他们不知的水准点引起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完成测量任务的兴趣。这两个教学环节需要从教室到实测现场,需要提醒同学们按小组整理好仪器有秩序到达实测场地。另叮嘱课代表负责将实测场地用的讲解白板从办公室搬至实训楼东南侧。教学环节设计(3)学生实施,完成工作任务 (共150 min)布置工作任务,强调时间节点。 (10 min)按小组给定已知点、待求点和往返要求路线,强调上交

10、资料的清单。教师演示2个测站的观测顺序 (10 min)教师从起点开始亲自演示2个测站的观测过程,同学们记录好测量步骤,教师尤其要强调尺子前后视转换的顺序,以及仪器搬站时尺子的前后视转换要点。分组进行五等往返水准测量 (90 min)各小组根据所领到的测量任务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测量,教师在学生测量路线上来回巡视,观察学生实施测量工作时是否符合规范,解答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五等往返水准测量数据处理 (15 min)计算往测高差、返测高差、该路线五等测量限差、判定测量精度、误差分配、求取高差中数和待求点高程。完成任务情况审阅、汇报 (25min)随机抽取2个小组汇报该组的任务完成过程和

11、测量结果,逐个查阅其他10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掌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设计完成往返水准测量实习报告,要求组长写出每个同学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的测站和具体分工,老师根据各自分工和本组实习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每个组根据本组往返水准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因各组实习数据必定不一样,能有效克服学生抄作业的问题。板书设计考核与评价设计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与评价(该评价占时10分钟)根据在学生测量路线上来回巡视,观察学生实施测量工作时是否符合规范,以及查阅学生实训报告,分组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理论考核与评价(该过程与上述第个同步完成)随机抽取2个小组

12、汇报该组的任务完成过程和测量结果,逐个查阅其他10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教师点评。教学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学习相关资料,既挤压了学生闲暇玩游戏的时间,又发挥了他们善于利用网络的优势;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2.提前研讨使学生掌握了部分简单知识,学生有选择听取老师的讲解,避免了学生因不可能整堂课都思想集中而漏掉关键信息的问题。创设疑问导入新课,让带着疑惑进入课堂,增强了他们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3.通过课堂延伸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学信息量,对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教学总结与反思4.学生刚接触仪器时间不长,仪器的操作规范性仍有待加强。老师在测量路线上来回巡视,不可能一直专注于某一组和某一学生的表现,个别学生存在偷懒现象,必须通过阶段性过关考核加以检查和督促。教学附件附件1:五等往返水准测量教案;附件2:五等往返水准测量课件;附件3: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引导文;附件4:五等往返水准测量任务书。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