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2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586824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2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2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2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2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2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2(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中学项旭梅【教学目的】、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了解的思路,把握本文的线索。了解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听准答对问题的能力,抓住要点,灵活完整地复述比较复杂事情的能力。【教学设想】对刚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阅读本课文难点多。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标题是记念刘和珍君,可又不同于一般的记念的写法,为什么要这样?的内容很丰富,对烈士的哀悼和尊敬,对敌人的痛斥和揭露,对斗争的教训和意义之总结等等是怎么凝聚起来

2、表达一个中心的?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作为记叙文,叙述这种表达方式用得比一般的少,常和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这是为什么?本文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语段该怎么准确理解?上述种种,涉及深层阅读问题,或者说,涉及阅读教学中的精读问题,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是培养学生精读课文能力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作必要的点拨、提示,为他们理解课文搭桥,以优化他们的思维流程,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不要轻易奉送结论。此外,怎么寻找一个既触及学生阅读中的疑问又能直达教学目标的切入点,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心理机制?凡此种种,都是设计课时计划的依据。【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检查导读课上布置的个

3、词的音形义。、重点学习第一、二部分。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时布置的个词的音形义用投影幻灯打出个字词(如导读课上布置的那样),或用字词卡片(用毛笔字写,让后排学生能看清) ,由同学来回答,当堂订正。二、让学生根据注解和预习提示来口述课文的时代背景教师可提问:鲁迅先生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的?教师可作如下补充:、年月日青年学生的请愿活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月日上午时,在北京天安门召开国民大会,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党委书记李大钊担任主席,他在会上说:“让我们用五四精神,五州热血,用我们过去一切斗争经验,不分界限的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月日下午鲁迅正

4、在寓所写 无花的蔷薇之二 ,知道段祺瑞执政府屠杀群众的消息后,无比愤慨,他在无花的蔷微的后六节中,把“投枪”和“匕首”指向敌人 反动军阀,他说: “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 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 ”他并把月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随后又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 、空谈,记念刘和珍君是月日写的。三、板书:记念刘和珍君 ,用投影幻灯打出刘和珍照片,旁注刘和珍牺牲时年仅岁。鲁迅没写刘和珍的生平经历,这是为什么?这涉及鲁迅的写作意图,要求学生在通读全

5、文基础上,再看“预习提示”来讨论回答。 “为了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牢记这次惨案,作者写了此文” 。以此作为“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可见,作者写此文绝不是只记念刘和珍一个人,而是为了赞颂象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等爱国青年,揭露敌人,激励人们继续前进。因此,记念刘和珍君不是一般的记念,也不详写刘和珍的生平。四、在默读的基础上,由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读时要求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怎么贯穿其间的五、分析理解第一、二部分、结合学生提出的疑难点,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第、节中三次写到 “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三处行文不完全一样,联系每次出现时的上

6、下文,说说作者究竟为什么写这篇? 作者这样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然而又写“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对此,你怎么理解?必须结合课文回答。 “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是写刘和珍的第一件事,作者通过这件事想说明什么? 本文不是一般记念,不为刘和珍立传,为什么全文开头要用史家笔法点明开追悼会的日子呢?在“那一天”前长长的定语又起什么作用呢? 怎么理解“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给学生以充分讨论的时间,教师总结如下: 鲁迅所编之期刊如莽原等,都是战斗性很强的革命刊物,因而常遭反动当局的查禁,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固此有人就不敢订或不愿订, 因

7、此“往往有始无终” ,“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 。而刘和珍却 “毅然预定了 莽原全年”,这说明刘和珍有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坚强意志,也说明刘和珍不仅是鲁迅的学生,更是志同道合的战友。据当年接待刘和珍订阅 莽原时的李霁野回忆, 那时编辑莽原的“未名社”成立不久,仅一间小屋,书架上空空落落的,书不多,很担心会垮台。 但刘和珍有一天来到 “未名社”,说自己最爱看鲁迅先生的,不仅预定了全年的莽原 ,而且第一个买了鲁迅译的出了象牙之塔这一文艺论集,还问有没有其它的书。鲁迅知道后十分高兴。现在鲁迅满怀激情地回忆起这件事,写下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是出于对刘和珍的哀思和记念,因为她是渴求

8、真理的好青年,又爱读自己的书,现在却被反动军阀杀害了。但只能“写一点东西” ,而不能尽情揭露反动军阀的阴谋和罪行,不能尽情表达自己的哀思,这不能完全宣泄的悲与愤便凝成了“只能如此”四个字,曲折地表达了深切的悲哀和强烈的愤怒。在这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两句“只能如此而已”大体一样,又不尽相同,这同中有异的文字传达了怎样的信息?提示:两句“只能如此而已”共同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为生者而写的心愿。后一句少了“大抵”二字,多了一个破折号,这个破折号明确地表示作者不相信有“在天之灵”,这就进一步激发读者思考那“必要”之所在,从而为第二节的“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作了铺垫,也为第七部分中,写面对烈士

9、的鲜血, “真的猛士”会怎样, “苟活者”会怎样埋下伏笔。“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第二次出现在第二节第二段的开头。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是:“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见这里是针对“这样的世界”而言的,即写要使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早日到尽头, 这是对烈士最好的记念,也是作者为生者而写的最大心愿。 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是针对“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而言的,即针对“庸人”而言的,作者写是为了唤起庸人投入战斗。作者为什么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结合第一节的第三段回答这个问题。 作者“无话可说” 是因为“所住的并非人间

10、”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四十多个爱国青年无辜被杀,而且只能写一点东西来表示哀思,使鲁迅感到愤懑之极,而“艰于呼吸视听” ,在痛未定时,怎能长歌当哭?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作者愤怒。其结果是“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这是对“无话可说”的原因的小结。“出离愤怒”绝不是离开愤怒,而是“超过了愤怒的感情阶段” ,“升华为理智的思考” 。正因为这样,才能在艰于呼吸视听后“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 。说“菲薄的祭品” ,那是自谦之词,也是面对烈士崇高的精神,自己这样的记念远远不足以表达哀思的心态的说明。可见“实在无话可说” ,是愤懑之极的言词。鲁迅说:我们对这

11、件事不能保持沉默。事实上,在“三一八”惨案后的八天中,鲁迅写了四篇抨击反动当局、哀悼烈士,本文是惨案发生两星期写的。 用“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来描述“真的猛士” ,并以此作为“猛士”和“庸人”的一个分野。为什么这样?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一文中指出:“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这就是说,真的猛士必须面对黑暗的现实,必须为推翻这黑暗的现实而不怕流血牺牲;如果连正视现实的勇气都没有,面对白色恐怖,面对敌人的屠刀,轻则消极遁世,重则变节投降。由于面对黑暗的现实,会为人民的苦难而感到哀痛,并由哀痛激发起变革现实的斗志,以参加这样的斗争为自己最大的幸福。 所以,“

12、真的猛士” 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庸人”之“庸” ,在于他们对“惨淡的人生” 、“淋漓的鲜血”虽有过哀痛和不满,却不能“直面”和“正视” ,因此,会随着时间的流驶而忘却,客观上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从对待现实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中,作者高度赞扬“真的猛士”,激励人们敢于正视残酷的现实,为变革现实而战斗,不能象“庸人”那样易于忘却, “暂得偷生” 。 全文的开头点出开追悼会的日子, 并在“那一天”前用个长长的定语,是有深意的。写追悼会的日子是“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这就把抨击的锋芒指向“中华民国”。因为对爱国青年的大屠杀是在 “中华民国十五年”发生的,这样的“中华民国”早已变

13、成杀人机器了。而指明段祺瑞执政府就是掌握这杀人的机器来屠杀刘和珍、杨德群这样的爱国青年的罪魁祸首这一点的,正是“那一天”前的长定语。作者在开头点明追悼会的日子,蕴含着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人们对中华民国不能抱幻想, 必须正视现实,起来斗争的意思。理清这些要点后,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第、 节的意思;交代写作本文的目的;哀悼烈士,揭露敌人,激励生者。六、布置作业重点预习第、三节。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阅读分析第、三节。教学过程一、学习新的内容、导入新课:问:第、节主要说明什么?说明写作目的:纪念烈士,揭露敌人,激励生者。下面阅读第、节,看作者是怎样记念、怎样揭露的。第一节里作者写到“毅然预订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那么,在第节和第节里作者又写了刘和珍的哪几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