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互动带给课堂生命的灵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58680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有效互动带给课堂生命的灵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有效互动带给课堂生命的灵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有效互动带给课堂生命的灵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有效互动带给课堂生命的灵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有效互动带给课堂生命的灵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有效互动带给课堂生命的灵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有效互动带给课堂生命的灵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有效互动带给课堂生命的灵动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 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我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师生思 维不断的碰撞、创造、生成的过程。而数学课堂正是实现这一发展的天地,理 想的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的过程。 积极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也只有这样的互动才能让课堂充满生 命力,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而事实上,我们的课堂多数时候都是表面上看 起来热热闹闹,但实质上师生互动常常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那么,怎样 才能让课堂互动真正有效?基于这一课题我们做了一系列地探究。以下就谈一 谈我的几点看:一、平

2、等对话、给学生预留思维空间有效的互动需要宽松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环境作支持。民主、平等的 心理状态往往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因此,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是有效互 动的基础。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但又不消极地适应学生的差异,而 应谋求、创造种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只有这 样,课堂人际互动才有可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 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等各种各样的互动, 并能达到“和谐”状态。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 自我实现的过程。我们一起来看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精彩的对话片段。 在学生

3、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出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等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选一个说一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当学生对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现争执时,张老师充满期待地让学生说说自己 的道理。在学生各自表述了意见后,张老师没有给予肯定与否定,而是径直走 到一个学生的身边说:“老师想跟你握握手,跟你握手并不表示我赞同你的观点, 而是你在课堂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如果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那是多么单调!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争辩更趋激烈。在结论渐趋明显时,张老师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你认为你的观点怎么样呢?”当学生说出如果这个平行四边形不 能裁剪,就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张老师恳切

4、地说: “你的退让,让我们进一步接 近了真理。”以上对话气氛是和谐的,场面是热烈的。正因为有了这种平等的对 话、自主空间的预留,才使我们看到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的轨迹。二、锁定问题、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时空只有植根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这一沃土上,互动才可能根深叶茂。而 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因此,设计的问题应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 题,这种问题应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 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作多 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试就灵的验证。当教师把关键性的 大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就可以放开手脚尽情地探索,使

5、互动有了空间和迫切的 需求。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学生找到众多的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后,我 这样提问到:“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怎样的关系?请你 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量一量,算一算,看你们是否也能找到千年前科学家 找到的真理。”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实践活动: 有的学生在画,有的学生在量,有的学生在计算,有的学生在和同桌商量 这样的互动就成了学生内在的需求。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时空,我们的体会是 : 变复习铺垫为开放式导入, 铺垫太多,有时会削弱问题本身的挑战性,妨碍学生独立思考;变一问一答式 的“小步走”为呈现主问题式的“大步走” ,问题过细

6、、过窄就缺乏思考价值, 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三、问题捕捉是有效互动的必须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解决老师的问题,还要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如我们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当交流长方体棱的特征时, 出现了下面的一段对话。师:谁来说说长方体的棱又有什么特征呢?生1:长方体有24条棱。因为生2:(迫不及待地)错了!长方体有 12条棱。你们看,1条、2条(生2 手拿长方体模型数给大家看)师:(面向生 2)你能主动发言应该得到表扬。但如果能让人家把话说完就更好 了,你说是吗?(生 2点了点头坐下了)生 1 同学,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 1 :我原来想,长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有 4 条

7、边,那么长方体就应该有 24 条棱。看来我错了,我同意生 2 同学的意见。师:(若有所思)长方体有 6个面,每个面有 4 条边,这种想法好像有道理呀? 但怎么只有 12 条棱呢? 生:是呀!是呀!(课堂出现了一阵骚动)生1:老师,我知道了!应该是 6 X 4 - 2 = 12 (条)。师:大家明白他为什么要除以 2 吗?生 3: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于一条棱,也就是说长方体的每条棱都是两个相邻面的公共边,所以要用 6 X 4十2。生 4:受前面同学的启发,我发现,要求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根本不用数,只要用 每个面上的边数乘面数再除以 2就可以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其

8、实这个方法不但适合长方体,也适合其他多面体。同学们真了不起,创 造出了一个求多面体棱数的公式。你们说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齐)应该感谢生 1。这一精彩片段是我们课前未曾预想的。正是因为及时捕捉到来自生 1 这一 有价值的问题(长方体有 24条棱) ,给他提供一个解释的机会,才为其他学生 搭建了个体经验交流的平台。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不但澄清了错误的认识, 而且创造了令人惊喜的公式,即求多面体棱数的公式。这样处理,不但保护了 学生的自尊心,让错误变成了宝贵的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讨论、交流 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完 善自己的人格。四、小组活动的质

9、量提高是有效互动的途径合作交流是进行生生互动的重要途径。 但在实际教学中, 小组合作的实际效 果往往不是教师所期望的那样,有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如,在教学“圆 锥体积的计算”时,一位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 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形量筒三组,足够的沙子和水。然后提出问题:“圆锥的体 积与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分组探究吧。 ”几分钟 后,有的小组就高兴地喊出来:“我们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3 。”之后, 这些小组的学生便开始做其他事,并没有对另两组材料进行探究。有的小组因 分工不明确,活动效率不高,最后只好草草结束任务。上述案例,教师试图通

10、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 的关系。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基础,致使活动浅尝辄止,没能实 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因此,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使十分重要的。应注意以 下几点:(1)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并且组内要有具体的 分工;(2)活动前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 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较深层次的认识,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 交流,并在交流中进行比较、辨别、扬弃。 (3)要让学生思考,发表怎样的想 法或观点,怎样表达;思考自己有什么困惑 , 怎样请教组内同学; (4) 学会倾 听别人的意见,会与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对话;

11、( 5)学会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 能够不断地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做到修正错误,反思想法。要做到这 些,关键在于教师的重视。五、教师的引领价值是有效互动的保证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正处于发展阶段, 生活阅历也并不丰富, 所以他们的发 展常常不能自发完成,这决定了教师是课堂的灵魂。尽管课堂是动态生成的, 但互动的过程必须服从教师课前预设的价值追求(不排除追求过程中的自觉调 整与完善),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多元发展。没有教师的价值引领,就不可能有高 质量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可能会丧失方向,成为信马由缰式 的活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百以内的口算减法( 44-25 )”时,学生独立思考后汇

12、 报了七八种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真行 ! ”“还有不 同意见吗?”加以引导。最后教师说: “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多!以后就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只理解其中的一种方法,并 且几乎仍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思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在这一教学片 段中,教师没有意识到各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种方法之间还有相对 合理、简洁的区别,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类,在此基 础上做出选择和自我调整,使学生的构建活动富有意义而不是杂乱无章。这就 需要教师即适时介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我们的体会是在下列情 况下教师应适时介入:当学

13、生束手无策时应给予启发、引导,不要让学生白白 等待,浪费宝贵的时间;当学生各执己见、争议不下时应给予正确的疏导,从 而让学生的思维像流水一样舒展;当学生的想法出现偏差时应给予讲解,从而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时应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以 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介入有时是为了调控课堂教学,集中学 生的注意力,使活动有序开展;有时是为了“挑起”学生的争论,让学生思辩, 使思维的火花璀璨耀眼;有时是引导学生反思走过的路,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 有时是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自我否定,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信心当然,教师还要把握介入的程度,既不能无所事事,也不能越俎 代庖。此外,要实现高效的互动,教师还可在教学新课之前,布置学生做好课前 预习,让学生有准备的、带着问题进课堂。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疑惑,在探 究时就会有的放矢,思维就会更有深度和广度,更易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 动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主动地提问,对 问题提的好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把课堂上的学习 任务变成自己的需要。总之,有效的互动是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 是思维的碰撞, 情 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互动中不 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我们的课堂在有效互动中将充满生命的灵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